设计模式 22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Pattern

2024-05-28 21:44

本文主要是介绍设计模式 22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Pattern,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设计模式 22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Pattern

1.定义


访问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你在不改变已有类结构的情况下,为一组对象添加新的操作。它将算法与对象结构分离,使你能够在不修改现有类的情况下,为这些类添加新的操作。

2.内涵

访问者模式核心概念,有以下几点:

  1. 访问者 (Visitor): 定义了一个访问具体元素的方法,每个方法对应一个具体元素类。
  2. 具体访问者 (ConcreteVisitor): 实现访问者接口,定义对具体元素类的访问逻辑。
  3. 元素 (Element): 定义一个 accept 方法,接受访问者对象并调用访问者的 visit 方法。
  4. 具体元素 (ConcreteElement): 实现元素接口,提供访问者访问其内部状态的方法。

相关UML 图如下所示:

        

解释:

  • Visitor 接口:定义了 visit 方法,接受一个 Element 对象作为参数。
  • ConcreteVisitor 类:实现了 Visitor 接口,并定义了对 Element 对象的具体操作逻辑。
  • Element 接口:定义了 accept 方法,接受一个 Visitor 对象作为参数,并调用访问者的 visit 方法。
  • ConcreteElement 类:实现了 Element 接口,并提供 operation 方法,用于访问其内部状态。

3.案例分析
/*** The Visitor Interface declares a set of visiting methods that correspond to* component classes. The signature of a visiting method allows the visitor to* identify the exact class of the component that it's dealing with.*/
class ConcreteComponentA;
class ConcreteComponentB;class Visitor {public:virtual void VisitConcreteComponentA(const ConcreteComponentA *element) const = 0;virtual void VisitConcreteComponentB(const ConcreteComponentB *element) const = 0;
};/*** The Component interface declares an `accept` method that should take the base* visitor interface as an argument.*/class Component {public:virtual ~Component() {}virtual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const = 0;
};/*** Each Concrete Component must implement the `Accept` method in such a way that* it calls the visitor's method corresponding to the component's class.*/
class ConcreteComponentA : public Component {/*** Note that we're calling `visitConcreteComponentA`, which matches the* current class name. This way we let the visitor know the class of the* component it works with.*/public: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const override {visitor->VisitConcreteComponentA(this);}/*** Concrete Components may have special methods that don't exist in their base* class or interface. The Visitor is still able to use these methods since* it's aware of the component's concrete class.*/std::string ExclusiveMethodOfConcreteComponentA() const {return "A";}
};class ConcreteComponentB : public Component {/*** Same here: visitConcreteComponentB => ConcreteComponentB*/public: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const override {visitor->VisitConcreteComponentB(this);}std::string SpecialMethodOfConcreteComponentB() const {return "B";}
};/*** Concrete Visitors implement several versions of the same algorithm, which can* work with all concrete component classes.** You can experience the biggest benefit of the Visitor pattern when using it* with a complex object structure, such as a Composite tree. In this case, it* might be helpful to store some intermediate state of the algorithm while* executing visitor's methods over various objects of the structure.*/
class ConcreteVisitor1 : public Visitor {public:void VisitConcreteComponentA(const ConcreteComponentA *element) const override {std::cout << element->ExclusiveMethodOfConcreteComponentA() << " + ConcreteVisitor1\n";}void VisitConcreteComponentB(const ConcreteComponentB *element) const override {std::cout << element->SpecialMethodOfConcreteComponentB() << " + ConcreteVisitor1\n";}
};class ConcreteVisitor2 : public Visitor {public:void VisitConcreteComponentA(const ConcreteComponentA *element) const override {std::cout << element->ExclusiveMethodOfConcreteComponentA() << " + ConcreteVisitor2\n";}void VisitConcreteComponentB(const ConcreteComponentB *element) const override {std::cout << element->SpecialMethodOfConcreteComponentB() << " + ConcreteVisitor2\n";}
};
/*** The client code can run visitor operations over any set of elements without* figuring out their concrete classes. The accept operation directs a call to* the appropriate operation in the visitor object.*/
void ClientCode(std::array<const Component *, 2> components, Visitor *visitor) {// ...for (const Component *comp : components) {comp->Accept(visitor);}// ...
}int main() {std::array<const Component *, 2> components = {new ConcreteComponentA, new ConcreteComponentB};std::cout << "The client code works with all visitors via the base Visitor interface:\n";ConcreteVisitor1 *visitor1 = new ConcreteVisitor1;ClientCode(components, visitor1);std::cout << "\n";std::cout << "It allows the same client code to work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visitors:\n";ConcreteVisitor2 *visitor2 = new ConcreteVisitor2;ClientCode(components, visitor2);for (const Component *comp : components) {delete comp;}delete visitor1;delete visitor2;return 0;
}

输出:

The client code works with all visitors via the base Visitor interface:
A + ConcreteVisitor1
B + ConcreteVisitor1It allows the same client code to work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visitors:
A + ConcreteVisitor2
B + ConcreteVisitor2

上述代码类之间关系 UML图,如下所示


4.注意事项

访问者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1. 元素接口的设计:

元素接口应该定义一个 accept 方法,用于接受访问者对象。
accept 方法应该调用访问者的 visit 方法,并将自身作为参数传递给 visit 方法。
元素接口的设计应该尽可能通用,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元素。


2. 访问者接口的设计:

访问者接口应该定义一个或多个 visit 方法,每个方法对应一个具体元素类。
visit 方法应该接受对应元素类对象作为参数,并执行对该元素类的操作。
访问者接口的设计应该尽可能灵活,以支持不同的操作。


3. 具体访问者类的实现:

每个具体访问者类应该实现访问者接口,并定义对不同元素类的操作逻辑。
具体访问者类的实现应该尽可能清晰、简洁,以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 访问者模式的应用场景:

访问者模式适用于需要为一组对象添加新的操作,而不想修改这些对象的类的情况。
访问者模式也适用于需要对一组对象进行不同的操作,而这些操作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的情况。
访问者模式还可以用于将算法逻辑与对象结构分离,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5. 访问者模式的局限性:

访问者模式可能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尤其是当需要处理多种类型的元素时。
访问者模式可能会破坏元素类的封装性,因为访问者需要访问元素类的内部状态。

5.最佳实践


访问者模式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但使用不当会导致代码复杂化或破坏封装性。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帮助你有效地使用访问者模式:

1. 限制访问者数量:

避免过度使用访问者,只在需要为一组对象添加新操作,且不希望修改这些对象本身时使用。
尽量保持访问者数量较少,否则会增加代码复杂度,难以维护。


2. 保持访问者职责单一:

每个访问者应该只负责一种操作,避免将多个操作混杂在一个访问者中。
职责单一的访问者更容易理解和维护,也更容易进行扩展。


3. 避免访问者修改元素状态:

访问者应该主要负责执行操作,而不是修改元素状态。
如果需要修改元素状态,应该通过元素本身的方法来进行,而不是通过访问者。


4. 使用泛型或模板:

对于需要处理多种类型元素的访问者,可以使用泛型或模板来简化代码。
泛型或模板可以避免重复代码,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5. 考虑使用组合模式:

如果需要对多个层次结构的元素进行操作,可以考虑将访问者模式与组合模式结合使用。
组合模式可以帮助你构建树形结构,而访问者模式可以帮助你遍历树形结构并执行操作。


6. 谨慎使用访问者模式:

访问者模式并非万能的,在某些情况下,其他设计模式可能更适合。
仔细分析你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模式来解决问题。


6.总结

        访问者模式是一种强大的设计模式,但需要谨慎使用。在实施访问者模式时,需要仔细考虑元素接口和访问者接口的设计,以及具体访问者类的实现。同时,需要了解访问者模式的局限性,并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

这篇关于设计模式 22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Pattern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11774

相关文章

在JS中的设计模式的单例模式、策略模式、代理模式、原型模式浅讲

1.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示例代码: class Singleton {constructor() {if (Singleton.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Singleton.instance = this;this.data = [];}addData(value)

模版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学习笔记,原文链接 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template-method 超类中定义了一个算法的框架, 允许子类在不修改结构的情况下重写算法的特定步骤。 上层接口有默认实现的方法和子类需要自己实现的方法

【iOS】MVC模式

MVC模式 MVC模式MVC模式demo MVC模式 MVC模式全称为model(模型)view(视图)controller(控制器),他分为三个不同的层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责。 View:该层用于存放视图,该层中我们可以对页面及控件进行布局。Model:模型一般都拥有很好的可复用性,在该层中,我们可以统一管理一些数据。Controlller:该层充当一个CPU的功能,即该应用程序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学习笔记,原文链接 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iterator 不暴露集合底层表现形式 (列表、 栈和树等) 的情况下遍历集合中所有的元素

《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视频来了

《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视频来了 很多朋友留言,说我的专栏《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写得很详细,还有的朋友希望我能写得更细,最好是覆盖全书的所有章节。 毕竟我不是作者,只有作者的解读才是最权威的。 当初我学习这本书的时候,只能靠自己摸索,网上搜不到什么好资源。 如果你正在学这本书或者汇编语言,那你有福气了。 本书作者李忠老师,以此书为蓝本,录制了全套视频。 试

利用命令模式构建高效的手游后端架构

在现代手游开发中,后端架构的设计对于支持高并发、快速迭代和复杂游戏逻辑至关重要。命令模式作为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可以有效地解耦请求的发起者与接收者,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命令模式构建一个强大且灵活的手游后端架构。 1. 命令模式的概念与优势 命令模式通过将请求封装为对象,使得请求的发起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度降低。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包括: 解耦请求发起者与处理者

springboot实战学习(1)(开发模式与环境)

目录 一、实战学习的引言 (1)前后端的大致学习模块 (2)后端 (3)前端 二、开发模式 一、实战学习的引言 (1)前后端的大致学习模块 (2)后端 Validation:做参数校验Mybatis:做数据库的操作Redis:做缓存Junit:单元测试项目部署:springboot项目部署相关的知识 (3)前端 Vite:Vue项目的脚手架Router:路由Pina:状态管理Eleme

状态模式state

学习笔记,原文链接 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state 在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变化时改变其行为, 使其看上去就像改变了自身所属的类一样。 在状态模式中,player.getState()获取的是player的当前状态,通常是一个实现了状态接口的对象。 onPlay()是状态模式中定义的一个方法,不同状态下(例如“正在播放”、“暂停

软件架构模式:5 分钟阅读

原文: https://orkhanscience.medium.com/software-architecture-patterns-5-mins-read-e9e3c8eb47d2 软件架构模式:5 分钟阅读 当有人潜入软件工程世界时,有一天他需要学习软件架构模式的基础知识。当我刚接触编码时,我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简要介绍现有架构模式的资源,这样它就不会太详细和混乱,而是非常抽象和易

小技巧绕过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访客系统)

0x00 前言 一直以来,爬虫与反爬虫技术都时刻进行着博弈,而新浪微博作为一个数据大户更是在反爬虫上不遗余力。常规手段如验证码、封IP等等相信很多人都见识过…… 当然确实有需要的话可以通过新浪开放平台提供的API进行数据采集,但是普通开发者的权限比较低,限制也比较多。所以如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功能还是爬虫比较方便~ 应该是今年的早些时候,新浪引入了一个Sina Visitor S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