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机缘参悟-190] - 《道家-水木然人间清醒1》读书笔记 -13- 关系界限 - IT人学会欣赏自己、与自己孤独相处,向内求,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前言:
1. 做人不求全,做事不求多
2.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3. 不必向别人解释自己
4. 孤独常伴,唯有内心强大
5. 下一轮文明的引领者
6. 外求与内求
7. 总有人能让我们欣赏
8. 凶狠和温柔
9. 陪伴自己
10. 珍惜拥有
11. 抽离感
12. 利 他
13. 利他与利己的统一:佛家的福报
14. 期 待:外求与内求
15. 内 核
前言:
人生快乐的根本,就是不要让任何人道德绑架你的内心、但可以约束你的行为。
1. 做人不求全,做事不求多
如果每个人都得喜欢你,你得装成什么样?
如果每个人都得在乎你,你得累成什么样?
如果每个人都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
如果你能接纳所有的人,你得懦弱成什么样?
如果你能喜欢所有的人,你得虚伪成什么样?
如果你能成全所有的人,你得委屈成什么样?
所以,做人不求全。
同样道理:
如果每件事都在做,你得无聊成什么样?
如果每件事都要做,你得慌乱成什么样?
如果每件事都能做,你得平庸成什么样?
所以:做事不在多。
人对了,一切都对了。
事对了,一件就够了!
2.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了以下七句话:
人生真正的贵人是自己。
人生真正的朋友是自己。
人生真正的敌人也是自己。
人生最美好的事,是遇到了最好的自己。
人生最大的胜利,是成功地战胜了自己。
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学会自己拯救自己。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爱上了自己。
3. 不必向别人解释自己
世人最难过的一关,就是总向别人解释自己。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正常的你被误抓进精神病院,你该如何证明自己是正常人?
那时你所有的解释说明都是苍白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过正常的生活就是你证明自己正常的唯一方式。
因此,只有不试图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正常人。
想想我们每个人吧,多少人每天都在拼命解释自己。然而,无论你怎么解释,你永远不知道在别人嘴中的你会有多少版本,不知道别人用什么样的方式悄悄诋毁你、暗算你。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置之不理,更没必要去解释澄清,懂你的人永远都会相信你;不愿意相信你的人,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信你。
4. 孤独常伴,唯有内心强大
人生是个大戏台,台下的觉得台上的太可笑,台上的又觉得台下的太可怜。
其实,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戏台上,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偏见里。
你喜欢什么,就会以什么为价值判断;你在什么位置,就决定了你做事的出发点。
人生,不过是此处笑笑他人,彼处又被他人笑笑。涉及利益,就有了互相谩骂、攻击和算计。
人生有时很为难,
你混得比别人好一点,别人会眼红,悄悄算计你;
你混得比别人差一点,别人就笑话你,瞧不起你。
因此,人生无论成就如何,我们都会变得孤独。
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是应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
只有自己强大了,给别人带来好处了、利益了,别人才会跟随你!!而不是算计你、瞧不起你!!!
5. 下一轮文明的引领者
以遍地的高楼大厦和房地产的成熟为标志,人类这一轮大基建时代已经结束,整个社会的框架结构已经完成。从现在开始,人类发展驶入新的快车道:物质产品得到了极大丰富,科技创新的迭代不断加快,数不胜数的新功能产品让人目瞪口呆,各种传统观念被挑战……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将越来越迷茫,绝大多数人都找不到人生的坐标和意义,只能机械式地竞争和奔波,焦躁、偏激、厌世、消极等各种负面情绪无法避免。
谁能帮助人们找到物质之外的价值和意义,让大家不再外求而是去内求,重新燃起对真善美的向往,甚至能改写“成功”的定义,并且让大家更加有序地生活,谁就是世界下一轮文明的引领者。
6. 外求与内求
外求的是:物质、财务、美女以及一切有形的东西。
内求的是:精神、思维、思想、情绪(如快乐)等一切精神的东西。
7. 总有人能让我们欣赏
其实,你所欣赏的他人的每一个特质,在你身上都有,只不过借助别人显现出来了,这就叫“相似相映”原理。
茫茫人海中,与其说我们在不断寻找值得欣赏的人,不如说我们是在不断去发现自己、完善自我。
人生最好的朋友是自己。
人生最美妙的事,就是遇到了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他人。
8. 凶狠和温柔
你对自己狠一点,全世界都对你温柔;
你对自己很温柔,全世界都对你凶狠。
真正活明白的人都在搞自己;你不高自己,别人就会来搞你!这就是辩证法。
把自己搞定了,就把别人和世界搞定了。
9. 陪伴自己
很多人的时间分为三份:
第一份是陪客户、陪领导。
第二份是陪家人。
第三份是陪自己。
一个人越成功,他的时间越向后两份倾斜。奋斗的本质,就是为了把第一份的时间,转移给后面两份。比如我们努力赚钱,就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和家人。
而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可以“陪伴自己”。陪伴自己,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难。绝大部分人劳碌了一辈子,都是为别人而活,为家人而活,却从未为自己而活。
试想一下,我们拼命地赚钱,赚了那么多钱,有多少钱是花在自己身上的?我们一生又能花多少钱?
陪伴自己,首先,你要懂自己。我们花了一辈子去研究别人,想搞懂别人,却很少有人能搞懂自己。
其次,你还要做自己。绝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在扮演各种角色,我们是老板,是领导,是员工,是爸爸,是儿子,却很少是“自己”。
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尽了一切社会义务的时候,我们才有时间做自己,才有资格做自己。
做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
世上最浪漫的事,是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上了自己。
10. 珍惜拥有
每个人,都在追求相反世界的东西。
因为相反,所以我们穷追不舍的东西,往往在别人那里是举手之劳。
于是,求而不得成了人生的基本状态。
这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
我们也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兔子娇小,但从不羡慕牛的高大;雄鹰高飞,却从不蔑视燕子的低回。
你拥有的都是你自认为不起眼的,却是别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们不知道:自己在欣赏别人的时候,恰恰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不用羡慕别人,你的幸福就在当下,就在你这里。
你拥有的一切东西,并不是为了取悦你而存在,你若不珍惜它们,它们会随时离开。
11. 抽离感
人生最珍贵的能力,是在外界的指点和启示下,有一天忽然醒悟过来,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都是错误的,都是在自以为是,瞬间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这时你将拥有一眼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能对世事和人心抽丝剥茧,一切表象在你面前都如梦幻泡影,你将看到更加真实的世界。一旦你跳出自我,跳出自我的认知、情绪、偏见,站在更高的维度,把自己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审视自己和他人,审视众生的时候,你就脱离了偏见,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这个能力被道家称为“得道”,被佛家称为“开悟”。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你就会格外淡定和从容,同时还有了一种创造力,可以从无到有,从0到1。
这就像玩游戏,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根本不是游戏里面的主角,而是玩游戏的那个人。
拥有这种能力之前,是“我在活着”,拥有这种能力之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这就是一种抽离感,可以随时从高维看自己,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
12. 利 他
只要一个人还在处处强调“利他”,说明他还没有真正做到“利他”,心里想的还是自己,因为他还在区分“我”和“他”,这就是佛家讲的“分别心”。
那些真正做到“利他”的人,不会一直叫嚣“利他”,因为他内心对“自己”和“他人”没有了区分。他只会默默地去做利于别人的事,而且他认为这样做是在帮自己,是正常且合理的,根本不值得强调和炫耀。只有当一个人实现了自我圆满,完全做到爱自己,爱满则溢,然后才能真正地对别人好,才能做到“利他”,才能学会爱别人,爱世界。
如果一个人内心是残缺的、匮乏的,怎么可能为他人着想呢?他们所谈的“利他”,只是为了求关注、求赞同、求表扬,为了弥补内心缺失的存在感。即便这些人也愿意去付出,但是由于内心的匮乏,每付出一分甚至想要十倍的回报,你的回报稍微迟缓一点他们马上就委屈了、愤怒了……说你不懂感恩,偷偷骂你不识抬举。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叫喊着要“利他”呢?这才是真正的利己主义,他们打着为你着想的幌子骗你上当。
佛家讲的“分别心”指的是内心对于事物的执着和偏见,即对待不同事物时的主观偏好或歧视,就是神经网络的分类模型。
在禅语中,“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意味着要对待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以平常心去对待,这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修行。当一个人可以做到对任何事内心都没有偏执的时候,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13. 利他与利己的统一:佛家的福报
在佛家思想中,利他与利己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福报作为佛教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积累与实现正是通过利他与利己的统一来实现的。
- 利他的重要性
- 佛家强调,利他行为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私地帮助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人们能够培养慈悲心、同情心等美德,这些美德是修行者内心清净、超越苦海的关键。
- 利他行为不仅能够让他人受益,同时也能够为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是持久的、深层的,能够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
- 利他与利己的统一
- 佛家认为,利他与利己是统一的。当一个人出于慈悲心、同情心等美德去帮助他人时,他其实也在帮助自己。因为这种行为能够净化内心、消除烦恼、提升修为,从而实现利己的效果。
- 同时,利他行为也是积累福报的重要途径。通过给予他人方便和利益,人们能够种下善因,这些善因在未来会开花结果,为自己带来福报。因此,利他行为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报。
- 福报的含义与实现
- 福报在佛教中指的是修行者通过修行所获得的善果。这些善果包括内心的清净、智慧的增长、生活的幸福等。
- 福报的实现需要通过修行者的不断努力和积累。其中,利他行为是积累福报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无私地帮助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修行者能够种下善因,这些善因在未来会转化为福报,为修行者带来内心的清净和生活的幸福。
- 总结
- 综上所述,利他与利己在佛家思想中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通过利他行为,修行者不仅能够满足他人的需求、培养慈悲心等美德,还能够为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积累福报。因此,在佛教修行中,我们应该积极实践利他行为,实现利他与利己的统一。
14. 期 待:外求与内求
人痛苦的根源在于对世界和别人有期待。
一个对自己要求越低的人,对别人的要求就会越高,当发现别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而一个对自己要求越高的人,对别人的要求就会越低,从而对别人的期待值较低,这是一个人快乐的根本。
当我们实现自我圆满的时候,就会很少再对外界和他人有期待,从此远离了人间很多痛苦。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众生皆苦,唯有自度。
这两句话都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和佛教思想,它们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苦难和如何面对这些苦难。
-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强调了生活中的许多内心的精神困扰和忧虑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人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担忧、恐惧和欲望而陷入烦恼之中。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不被外界所干扰,那么我们的内心将会更加简单和宁静。无论外部的环境如何、处境如何,都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这就是需要修心,所谓修心,就是通过持续的学习,训练自己大脑的神经网络!!!从而处事不惊。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尽量减少无意义的担忧和焦虑,学会放下,专注于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 “众生皆苦,唯有自度”:这句话则揭示了人生苦难的普遍性和自我救赎的重要性。在佛教中,“众生”指的是所有有生命的存在,而“苦”则是指生命中的种种烦恼和痛苦的主观感受。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苦难,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行,我们才能够超越这些苦难,实现内心的解脱。
这句话也强调了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品质,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宽容和慈悲,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因为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自己的苦难。
总之,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人生的苦难和如何面对这些苦难的重要性。通过保持平静的心态、减少无意义的担忧和焦虑、以及不断地自我成长和完善,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实现内心的解脱和自在。
15. 内 核
很多人没有强大的内核,因此只能苟活于世,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活成了模子里出来的模具,生活在绝望的平静里。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活出自我,因为他们的内核足够强大,这种内核衍生出核心竞争力,衍生出清晰的定位和目标,衍生出强大的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天真和真性情,他们才有资格做真实的自己。
这篇关于[机缘参悟-190] - 《道家-水木然人间清醒1》读书笔记 -13- 关系界限 - IT人学会欣赏自己、与自己孤独相处,向内求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