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专题

【类脑计算】突触可塑性模型之Hebbian学习规则和STDP

1 引言 突触可塑性 (Synaptic plasticity)指经验能够修改神经回路功能的能力。特指基于活动修改突触传递强度的能力,是大脑适应新信息的主要调查机制。分为短期和长期突触可塑性,分别作用于不同时间尺度,对感官刺激的短期适应和长期行为改变及记忆存储至关重要。 非对称 STDP 学习规则与对称 Hebbian 学习规则的区别 2 Hebbian学习规则 (1)数学模型 He

类脑计算和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的关系

According to www.iAsk.ai Ask Ai Search Engine: 类脑计算、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是三个不同但相关的领域。它们在不同层面上探索和利用了不同的计算模型和技术,但都旨在推动计算能力的发展和创新。 类脑计算是一种受到人脑神经系统启发的计算模型。它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智能行为。类脑计算借鉴了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

类脑研究之脑组成及神经系统相关理论!大脑是什么?大脑和脑有什么区别?大脑皮层和脑膜什么关系?人的神经系统有哪些?

目录 1 引言2 神经系统3 脑组成3.1 大脑成分3.2 大脑外部:脑膜3.3 大脑中部:大脑皮层3.4 大脑内部3.5 脑干3.6 小脑 1 引言 为了深入研究类脑,必须了解大脑的结构和机制。从神经系统分级和脑组成两个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大脑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附有图形和思维导图说明原理,浅显易懂,易于记忆。 2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类脑计算

人工智能之类脑计算 人工智能现状 1642年帕斯卡发明用于计算加减法的机械计算机,1842年英国巴贝奇发明分析机,1937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贝瑞计算机问世,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ENIAC的诞生,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中人工智能正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再到后来的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编程语言的出现,网络的问世、浏览器、比特币、甚至AlphaGo击败全球顶尖围棋高手。自电子计

类脑视觉认知及人脸识别

从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认知心理学关于模式识别的研究在取向上出现了某些重要的变化。一些认知心理学家继续在物理符号系统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探讨计算机和人的识别模式的特点;而另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则转向用神经网络的思想来研究识别模式的问题。下面介绍的一些模型是近十多年来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模型。 视觉计算理论(computational theory of vision)是在20世纪70年

计算机是最大的一片云,类脑计算机:真正的“电脑”?

人脑是强人工智能最好的和唯一的参照物。正如欧盟“人类大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建议报告中指出的:“除人脑以外,没有任何一个自然或人工系统能够具有对新环境与新挑战的自适应能力、对新信息与新技能的自动获取能力、在复杂环境下进行有效决策并稳定工作直至几十年的能力。没有任何系统能够在多处损伤的情况下保持像人脑样好的鲁棒性,在处理同样复杂的任务时,没有任何人工系统能够媲美人脑的低

认知智能类脑模型之逻辑体系简介介绍

逻辑层在认知层的上层,情感层的下层。逻辑层和情感成本身也是并列 关系。从类脑能力上来讲,逻辑和情感并无严格的上下成关系,而是并列存在。这里之所以把情感体系放在逻辑体系之上,是因为清晰的逻辑体系,才是更加系统情感体系的基础。认知层是支撑逻辑层的关键所在。逻辑层的八大分支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判断逻辑。2.选择逻辑。3.联想逻辑。 4.类比逻辑。5.归纳逻辑。6.演绎逻辑。7.推理逻辑。

类脑计算与大规模拓扑分析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类脑计算与大规模拓扑分析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1:构造一个类脑模型,需要我们实现自动拓扑模型构造模块,而现在的水平是人工手动编辑,费时费力,模型的尺度也很有限      2:在神经元这个层次里面,我们需要实现纳秒级-(20-50纳米)的动态函数计算单元,而现在是毫秒级(20-50毫秒)的动态函数计算单元,有数量级的差距      3:在类脑模型的整个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本篇文章是博主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学习时,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并基于博主对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些理解而记录的学习摘录和笔记,若有不当和侵权之处,指出后将会立即改正,还望谅解。文章分类在知识拓展笔记专栏:        学习摘录和笔记(3)---《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原文/论文出处: 题目:《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作者:蒲慕明院士 时间:20

法国科学家大脑计算机,重磅!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据浙江大学官方发布,9 月 1 日,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出席并讲话。他表示,人工智能浪潮正加快智能增强时代的到来,类脑计算机将成为未来计算的主要形态和重要平台,将在模拟脑功能、高效实现 AI 算法、提升计算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独特作用。 之江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表示,双方科研团队未来将基于我国自主产权类脑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