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一件事做了十年,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 一、背景
- 二、过程
- 1.贫困山区的心理悲哀
- 2.基础差的客观转变
- 3.对于教育的思考
- 4.持续做这件事在路上
- 5.同行人有很早就完成的,有逐渐放弃的,你应该怎么办?
- 6.回头看,什么才是最终留下的东西?
- 三、总结
一、背景
在哪里出生我们无法决定,但是可以决定如何应对未来;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并不一定会有多大的优势,因为这个世界发展太快了。
快到曾经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可能只是会因为某一个政策,某一个蚂蚁赛大象的撬动而让我们千差万别。
在这个时代下,唯一可以永恒的就是保持心性,拥抱变化,不断学习,寻找请教高人。
二、过程
1.贫困山区的心理悲哀
革命老区西柏坡平山县,之前自己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不觉得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落差;那时候因为小学知识逻辑性的东西少,平时在学校学习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成绩还算可以。
后来到初中,与城里的人去一个起跑线,去一个大环境下;就有了一定的落差感,现在回头想那时候是一种落差,可能当时没觉得是一种落差吧;当时只是觉得自己的存在感没有那么强了。
再后来到了高中,没想过什么是学习力,什么是根据逻辑去学习;对于英语以及一些文科的东西用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让自己比较痛苦。
最终凭借体育考上了一个学校;获得了一个大学的入场券,但是对于曾经自己文化课上欠下的始终要还回去的;大二开始主修体育的同时还兼修计算机;平时没课的时候、晚上、周六日、寒暑假等都在追赶曾经在文化课上欠下的。
与我在每个起跑线上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优势;曾经心理的悲哀,只能深深的藏在心理。
现在我才明白,老天还是公平的,每一个台阶每一次新平台都非常明确的告诉我,我应该去补的地方;当心理的悲哀转变成挑战的乐趣,授之以欲这件事就落地的差不多了。
2.基础差的客观转变
心理转变之后,面对基础差的客观事实,如何去做?
当初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想法;现在看,当初的第一个转变,和自己的昨天去比;后来才知道这种方式是海明威笔下高贵的人的体现。
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基础差的客观,后续用时间和效率来弥补;于是17年的时候就总结了一篇《加速度的重要性》
3.对于教育的思考
之前对于应试教育的对抗,得到的结果就是分数少;当然当时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什么事应试教育,什么是对抗。
当时还做过一些拿不到台面上说的行为。
现在我对于应试教育的理解,如果非得加上一个定义的话:如果对于一个知识点你没有输入、加工处理、输出的过程,我认为都是再走应试教育的路;当然这条路可以一让你有不错的分数未来也不用担心饿死的问题;但是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又有什么脸面面对自己的后代?
最近这三年里的考试中,我就对于考试这件事,以及考试中的知识点有了一种面对他,会感到快乐的过程;那种通过逻辑梳理通透的感觉,那种恍然大悟的透彻。
受之以愉的过程中,我在逐渐迷失自我。
4.持续做这件事在路上
工作之余看看书,学习一下;自己的心理从一个看不起、做不到、很享受的转变过程。
考试前夕,在外地出差,其实努力一下还是可以回来参加考试的;但是当初还是给自己找了很好的理由和借口。
当所有事过去之后,你回头细品的时候,才会有很深远的味道出来。
就像我计算机导师,和我们每一位师兄弟们赌了一辈子;可能等每个人的孩子都十几岁的时候,我们会明确一些味道吧。
这件事让我学习到了,认定了一件好事,长远有意义的事情,就要坚定不移的去做它。
5.同行人有很早就完成的,有逐渐放弃的,你应该怎么办?
曾经同一届的同行人得有四五百人;后来渐渐的一二百;渐渐的一百左右;渐渐的几十人;这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后来一些人都通过了;后来一些人放弃了;我知道这需要我去补上去的。
6.回头看,什么才是最终留下的东西?
对于系统学习知识的渴望;对于知识多维度了解后的通透,对于考场中思考知识的享受。
再工作生活中,去体会这种模式训练后的心;所有内容的贯穿,让自己显得很通透。
在路上,不断的去正视自己,包容自己,升级自己;让自己的心不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那么老气横秋。
三、总结
十年一件事,这件事就是第二学历,河北大学计算机自学本科(国外认可的本科)
这次的收尾;也寓意着后面其它事情的开始时,加油。
这篇关于一件事做了十年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