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Spring Bean作用域 -- 单例与多例之美,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1. 概念
2. 用法
A. xml配置
B. @Scope注解
3. 重要特性
A. prototype
B. request
C. 作用域不同步解决办法
(1). xml配置lookup
(2). 使用@Scope的proxyMode参数值
1. 概念
Bean的作用域,主要是说bean在spring容器内,所存在的时间和状态。主要有五个:
- singleton 单例模式、默认状态,只生成一个实例,每次从spring容器内获取的都是同一个bean,唯一性
- prototype 每次从spring容器内获取,都会产生一个新的bean
- request 一次http请求级别
- session session级别
- global session
作用域体现在:每次bean被注入时是否重新创建bean。
当为singleton时,bean只创建一次,每次被注入都是此bean实例;
prototype是每次被注入都会生成新的bean,再注入;
request 在web服务的一次请求中,此bean被注入都是同一个bean实例,如果是另一个request请求,被注入时会生成另一个bean实例;
同理session、global session的作用范围也如语义。
2. 用法
用法主要分为两种:xml和@Scope注解
A. xml配置
在创建bean时,添加scope属性,值为作用域的五种状态:
<bean id="xxx" class="org.leisu.xxxx.xxxxx" scope="singleton">
B. @Scope注解
在使用注解创建bean时,添加注解@Scope,里面的参数value值为作用域的五种状态
@Scope("reques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BeanA {············
}
3. 重要特性
A. prototype
每次从spring容器内获取,都会产生一个新的bean。因此包括当作用域为prototype的bean被自动注入时,也会每次都产生一个新的bean被自动注入。
但要注意,是每次被自动注入,如果没有发生被注入的动作,那么自然也不会生成新的bean。例如在一个singleton的beanA内,注入prototype的beanB变量,因为beanA在spring容器内只有一份,因此beanB在首次注入后,没有机会再被注入beanA了,所以beanB在容器内也只存在一份。同理request等其他模式也可能出现类似现象,需要使用时留心注意。
prototype是重新创建bean,与Java中new一个新的对象一样,需要在堆中开内存,创建实例、垃圾回收、新生代老年代转移,因此对系统资源开销比较大,所以尽量不要直接使用prototype这种模式
B. request
request、session、global session 只在web下有效,因此普通的spring项目使用这些scope不会有实际效果。 同时,web服务时,需要增加额外的配置,将HTTP请求绑定在为该请求提供服务的线程上,否则也不会实现预料的效果,配置方式如下:
<!-- 如要使用scope为session、request等web级别的作用域时,需要适配这个listener,或者Dispatcher使用SpringDisPatcherServlet --><listener><listen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RequestContextListener</listener-class></listener>
C. 作用域不同步解决办法
上面提到,如果singleton注入了prototype或request的bean,因为不会多次注入,所以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要想实现预想的功能,在每次request请求下都重新生成request注入singleton下的bean中,有两种方法:
(1). xml配置lookup
使用xml配置bean,则可使用lookup方法。
跟一般的bean配置不同,singleton的bean定义成了抽象类abstract,并且定义了一个抽象方法,将此抽象方法配置成lookup模式,达到效果。示例如下:
首先定义一个Food类,此类配置成prototype
package org.scope.bean.lookup;public class Food {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Food类会被注入到 Person中,Person是singleton,并且定义为Abstract,有抽象方法getFood(),来动态注入。 eatFood()方法用来验证,打印出person本身的hashCode和注入的food的hashCode
package org.scope.bean.lookup;public abstract class Person {// 定义此抽象方法,用于获取被依赖的beanpublic abstract Food getFood();public void eatFood() {Food food = getFood();System.out.println(this.hashCode() + " 今天晚上吃:" + food.getName() +", 食物编号:" + food.hashCode() );}
}
再编写个测试类AppMain,此类得到Spring容器,从容器内三次获取bean:person
package org.scope.bean;import org.scope.bean.lookup.Pers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BeansExcep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Aware;public class AppMain implements ApplicationContextAware{@Overridepublic void 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throws BeansException {for(int i = 0; i < 3 ; i++ ) {Person p = (Person)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person");p.eatFood();}}
}
xml配置bean:
<bean id="main" class="org.scope.bean.AppMain"/><bean id="person" class="org.scope.bean.lookup.Person" scope="singleton"><lookup-method name="getFood" bean="food"/></bean><bean id="food" class="org.scope.bean.lookup.Food" scope="prototype"><property name="name" value="拉面"/></bean>
最后记得配置<load-on-startup>自动加载spring容器。启动服务,查看日志结果:
可以看到,person始终都是同一人,但food的hashCode一直在变,说明singleton注入prototype生效
另:也可以参考下面的文档:lookup方法参考文档
(2). 使用@Scope的proxyMode参数值
当使用注解自动创建bean时,可以设置注解中的proxyMode参数,来激活request的设定
proxyMode的参数是枚举类ScopedProxyMode,最有用的两个是:INTERFACES、TARGET_CLASS。
当使用ScopedProxyMode.INTERFACES定义bean所属class时,那么被注入时的引用处,可以用接口名来做静态类型。也就是说:@Autowired下修饰的是个接口多态的定义。当使用TARGET_CLASS时,被引用时的@Autowired下的静态类型应该是class本身。
这篇关于Spring Bean作用域 -- 单例与多例之美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