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理】网络层IP协议 | IP报文格式 | IP地址 | 地址管理 | 路由选择

本文主要是介绍【网络原理】网络层IP协议 | IP报文格式 | IP地址 | 地址管理 | 路由选择,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网络层
    • 一、IP协议
      • 1.IP协议报文格式
      • 2.地址管理
        • IP地址不够用的解决方法:
          • 1.动态分配IP:过渡方案,目前仍广泛存在。
          • 2.NAT机制(网络地址转换)
            • 1.内网IP(局域网IP)
            • 2.外网IP(广域网IP)
          • 3.IPv6
          • 4.网段划分
          • 5.子网掩码
          • 6.特殊的IP地址
      • 3.路由选择


网络层

  •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确定一个合适的路径

网络层主要做的事情有两方面:

  • 1.地址管理 : 指定一系列的规则,通过地址,描述出网络上一个设备的位置。
  • 2.路由选择 :网络环境是比较复杂的,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之间存在很多条不同的路径。就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筛选/规划出更合适的路径进行数据的传输。

一、IP协议

1.IP协议报文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四位版本号:4->ipv4 ; 6->ipv6 当前大规模使用的两个版本
  • 四位首部长度:IP协议的报头,也是变长的 (0~0xf 也就是0-15)在此基础上*4 = 0~ 60 个字节
  • 8位服务类型(TOS):能够让IP协议切换形态。3位已被弃用。只有4位TOS字段有效,这四个位彼此是冲突的,只有一位能设为1 ,不同的位设为1表示IP协议不同的形态。还有1位保留字段(必须设为0)。

四个状态: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最小成本

  • 16位总长度(字节数):描述了IP数据包最长是多长。IP协议也存在64KB大小的限制,但是IP协议自身支持“拆包组包”功能。

  • 16位标识、3位标志位、13位片偏移:依靠这三个属性来实现“拆包组包”

    16位标识:如果一个大的IP数据包需要拆分成多个小的。拆出来的这些小包的16位标识的数值就是相同的

    13位片偏移:描述当前每个小的数据报(分片)的相对位置。片偏移越小,这个数据分片就越靠前。

    3位标志位 :有一位表示是否允许拆包,还有一位表示是否是最后一个包,剩下的一个是保留位。

  • 8位生存时间(TTL):描述了当前这个数据包,在网络上还能存活多久。TTL的单位是次数。数据包构造出来的时候,TTL会被设置成一个初始值(32、64、128…)数据报在转发的过程中,每次经过一个路由器转发,TTL就会-1。换句话说,就是描述这个数据包,能够经过多少个路由器。如果这个数据报,把TTL耗尽了都没有到达,就会被丢弃掉。

    对网络进行了兜底。如果存在一个不存在的地址,耗尽TTL后,就不会再网络上一直传递

  • 8位协议:描述的是,IP数据包的载荷部分是UDP数据包,还是TCP数据包(传输层是哪个协议)

  • 16位首部校验和:这个校验和只校验IP协议的头部,不管IP的载荷。(载荷就TCP/UDP,本身就有校验和)

  • 32位源IP地址、32位目的IP地址 (IP数据报中最关键的内容):IP地址本质上就是一个32位的整数。为了方便理解,会写作 点分十进制的方式。

2.地址管理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整数。0~2^32 ,42亿9千万。

地址理论上来说,是不应该重复的,所以这个数远远不够需求

IP地址不够用的解决方法:
1.动态分配IP:过渡方案,目前仍广泛存在。

​ 治标不治本,只是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并没有增加IP地址的数目

2.NAT机制(网络地址转换)

​ 本质上,让一个IP地址,来代表一批设备。

把IP地址分成两个大类:

1.内网IP(局域网IP)

​ 如果一个地址,是以10.* 或者172.16.* ~ 172.31.* 或者 192.168.* 就是内网IP

​ 在同一个局域网之间,内网IP之间是不能重复的。

​ 在不同的局域网中,内网IP之间是可以重复的。

2.外网IP(广域网IP)

​ 剩下的IP就是外网IP,是唯一的,不能重复。

局域网使用一个外网IP,一个外网IP就代表了成千上万个设备

例如快递的地址,是公用一个快递驿站

​ 内网IP无法在广域网上使用,在经过运营商路由器时(也是一个NAT设备),就会对数据包报头的源IP地址进行替换,转换成外网IP。站在服务器的视角,看到的发送方IP就是局域网对应的外网IP。运营商路由器内部,会记录一个映射关系,记录内网IP和外网IP的转换。当报文返回后,就需要把IP再替换回去。

​ NAT设备(运营商路由器)就相当于是一个中转站,发送和接收经过时都会替换IP地址。

当服务器返回数据之后,路由器如何决定这个数据要交给哪个设备?

  • 通过端口号来进行区分,端口号不仅可以区分同一台主机的不同进程,也可以区分不同主机的不同进程。

快递驿站通过电话号,进行具体的区分

  • 如果两个设备的分配的源端口号一样,路由器也会主动把相同的端口,替换成不同的端口

当前的网络环境,就是以NAT+动态分配的方式来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情况。NAT机制最大的优势,就是“纯软件方案”。

3.IPv6

IPv6使用16个字节来表示IP地址。IP地址数量成指数增长,解决了IP不够用的问题。

IPv4是4个字节 :2^32

IPv6是16个字节:2^128 = 2^32 *2^32 * 2^32 * 2^32

4.网段划分

​ 把一个IP地址分成两个部分:

​ 网络号(标识了一个局域网)+ 主机号(标识了局域网中的一个设备)

  • 同一个局域网的设备IP,网络号必须相同,主机号必须不同。
  • 通过一个路由器连接的两个局域网,网络号不能相同
5.子网掩码
255.255.255.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子网掩码用来区分网络号

也是一个32位的整数。左侧都是1,右侧都是0。不会10交替。

被标记为1的部分,就是网络号。这里的1不一定是24个,可以根据网络环境进行配置。

6.特殊的IP地址

如果一个IP地址,主机号全0,当前这个IP就表示“网络号”,代表当前的局域网,不能划分给主机

192.168.100.0
255.255.255.0

如果一个IP地址,主机号全1,表示当前这个IP就是一个“广播地址,同样不能给主机分配

192.168.100.255
255.255.255.0

​ 之前提到,UDP天然支持广播,使用UDP socket给这个地址发送UDP数据报,此时局域网内所有的设备,都能收到这个设备。TCP则无法和这个地址建立连接。

如果一个IP地址是127开头的,这个IP就是"环回IP" (loopback)

127.0.0.1

​ 设备自己发给自己,本质上是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虚拟网卡”,关联到了这个IP上。主要的用途,进行一些测试性工作。能排除网络不通的因素,方便排查代码的问题。

3.路由选择

  • 描述了IP协议(IP数据报)转发的过程

A->B中间可能会有很多条可行的路径,具体该怎么走。

​ IP数据报转发的时候,每个路由器都是无法知道网络的“全貌”的,只知道一些局部信息(一个路由器能够知道哪些设备和它是相连的)。这就意味着,IP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是“探索式”的过程。很难得到“最优解”,只能是“较优解”

​ 一个网络层的数据报,每到达一个路由器,都会进行“问路”。每个路由器每部都有一个数据结构叫“路由表”,根据数据报当中的目的IP,查路由表。如果查到了 ,就直接按照表给的方向(从哪个网络接口进行转发)继续准发。如果没查到,路由表里有一个“默认的表项”(下一跳地址),按照默认的表项进行转发。

点击移步博客主页,欢迎光临~

偷cyk的图

这篇关于【网络原理】网络层IP协议 | IP报文格式 | IP地址 | 地址管理 | 路由选择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49163

相关文章

Java编译生成多个.class文件的原理和作用

《Java编译生成多个.class文件的原理和作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在Java项目中执行编译后,可能会发现一个.java源文件有时会产生多个.class文件,从技术实现层面详细剖析这一现象... 目录一、内部类机制与.class文件生成成员内部类(常规内部类)局部内部类(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二、

Linux系统配置NAT网络模式的详细步骤(附图文)

《Linux系统配置NAT网络模式的详细步骤(附图文)》本文详细指导如何在VMware环境下配置NAT网络模式,包括设置主机和虚拟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针对Linux和Windows系统的具体步骤,... 目录一、配置NAT网络模式二、设置虚拟机交换机网关2.1 打开虚拟机2.2 管理员授权2.3 设置子

揭秘Python Socket网络编程的7种硬核用法

《揭秘PythonSocket网络编程的7种硬核用法》Socket不仅能做聊天室,还能干一大堆硬核操作,这篇文章就带大家看看Python网络编程的7种超实用玩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 目录1.端口扫描器:探测开放端口2.简易 HTTP 服务器:10 秒搭个网页3.局域网游戏:多人联机对战4.

SpringIntegration消息路由之Router的条件路由与过滤功能

《SpringIntegration消息路由之Router的条件路由与过滤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Router的基础概念、条件路由实现、基于消息头的路由、动态路由与路由表、消息过滤与选择性路由以及错误处理... 目录引言一、Router基础概念二、条件路由实现三、基于消息头的路由四、动态路由与路由表五、消息过滤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在编程中,让程序暂停执行特定时间是常见需求,当需要引入不确定性时,随机休眠就成为关键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的具体实现与应用吧... 目录引言一、实现原理与基础方法1.1 核心函数解析1.2 基础实现模板1.3 整数版实现二、典型应用场景2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Java的I/O是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Java的类库涉及很多领域的IO内容:标准的输入输出,文件的操作、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流、字符串流、对象流等,这篇... 目录1.什么是IO2.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3.三种IO模型BIO(blocking I/O)NI

SpringBoot使用OkHttp完成高效网络请求详解

《SpringBoot使用OkHttp完成高效网络请求详解》OkHttp是一个高效的HTTP客户端,支持同步和异步请求,且具备自动处理cookie、缓存和连接池等高级功能,下面我们来看看SpringB... 目录一、OkHttp 简介二、在 Spring Boot 中集成 OkHttp三、封装 OkHttp

Linux系统之主机网络配置方式

《Linux系统之主机网络配置方式》:本文主要介绍Linux系统之主机网络配置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查看主机的网络参数1、查看主机名2、查看IP地址3、查看网关4、查看DNS二、配置网卡1、修改网卡配置文件2、nmcli工具【通用

使用Python高效获取网络数据的操作指南

《使用Python高效获取网络数据的操作指南》网络爬虫是一种自动化程序,用于访问和提取网站上的数据,Python是进行网络爬虫开发的理想语言,拥有丰富的库和工具,使得编写和维护爬虫变得简单高效,本文将... 目录网络爬虫的基本概念常用库介绍安装库Requests和BeautifulSoup爬虫开发发送请求解

nvm如何切换与管理node版本

《nvm如何切换与管理node版本》:本文主要介绍nvm如何切换与管理node版本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nvm切换与管理node版本nvm安装nvm常用命令总结nvm切换与管理node版本nvm适用于多项目同时开发,然后项目适配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