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ARM Cache 系列文章 12 – Cache Tag与 物理地址】,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Cache Tag 和 物理地址
- 缓存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功能
- Cache 与 MMU
Cache Tag 和 物理地址
在ARM架构中,缓存(Cache)的设计是提高数据访问效率的关键机制。每个缓存行(Cache Line)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标签(Tag),该标签记录了与该行相关联的外部存储器的物理地址。缓存行的大小是由实现定义的(implementation defined),但由于互连(interconnect)的原因,所有核心(Cores)应该具有相同的缓存行大小。
缓存中数据的定位是通过访问的物理地址来确定的:
- 物理地址的最不重要位(Least Significant Bits)用于在缓存行内选择相关项, 比如一个cache line 的某个word;
- 物理地址中间位(Middle Bits)用作索引来选择缓存集合(Cache Set)中的特定行。
- 物理地址最重要位(Most Significant Bits)识别地址的其余部分,并用于与该行存储的标签
这篇关于【ARM Cache 系列文章 12 – Cache Tag与 物理地址】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