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之文件系统访问:目录项、inode、物理磁盘访问关系(五十五)

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内核之文件系统访问:目录项、inode、物理磁盘访问关系(五十五),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简介: CSDN博客专家,专注Android/Linux系统,分享多mic语音方案、音视频、编解码等技术,与大家一起成长!

优质专栏:Audio工程师进阶系列原创干货持续更新中……】🚀
优质专栏:多媒体系统工程师系列原创干货持续更新中……】🚀
优质视频课程:AAOS车载系统+AOSP14系统攻城狮入门实战课原创干货持续更新中……】🚀

人生格言: 人生从来没有捷径,只有行动才是治疗恐惧和懒惰的唯一良药.

更多原创,欢迎关注:Android系统攻城狮

欢迎关注Android系统攻城狮

🍉🍉🍉文章目录🍉🍉🍉

    • 🌻1.前言
    • 🌻2.Linux文件系统中,目录项(dentry)、inode和物理磁盘之间的关系介绍
      • 🐓2.1 目录项(dentry)
      • 🐓2.1 inode
      • 🐓2.1 物理磁盘
    • 🌻3.问题一:当访问一个test.txt文件时,他们的调用流程发生了什么?
      • 🐓3.1 当访问一个名为 test.txt 的文件时,涉及到以下步骤和调用流程:
    • 🌻4.问题二:详细阐述linux文件系统从应用层到内核层访问test.txt的过程?
      • 🐓4.1 应用层:
      • 🐓4.2 内核层:
      • 🐓4.3 返回应用层:
    • 🌻5.问题三:Binder文件系统中,打开"/dev/binder"设备文件到访问物理磁盘的过程?
      • 🐓5.1 目录项如何找到inode:
      • 🐓5.2 inode如何找到超级块:
      • 🐓5.3 超级块如何找到物理磁盘访问的:

🌻1.前言

本篇目的:Linux内核之目录项/inode/物理磁盘访问关系

🌻2.Linux文件系统中,目录项(dentry)、inode和物理磁盘之间的关系介绍

  • 在Linux文件系统中,目录项(dentry)、inode和物理磁盘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和文件访问流程的关键。

🐓2.1 目录项(dentry)

目录项是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概念,它代表了文件系统树中的一个节点。每个目录项都有一个名称和与之关联的inode。目录项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快速查找表,使得内核可以快速地将文件名映射到对应的inode。

🐓2.1 inode

  • inode是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数据结构,它包含了文件的元数据,如文件大小、创建时间、最后修改时间、权限等。每个inode都有一个唯一的inode号,它是文件系统用来标识文件的唯一标识符。inode还包含了指向文件数据块的指针,这些数据块存储在物理磁盘上。

🐓2.1 物理磁盘

  • 物理磁盘是文件系统中实际存储数据的设备。文件的数据和inode都存储在磁盘上。inode通常存储在磁盘的一个或多个专用区域,而文件数据则存储在数据块中。

🌻3.问题一:当访问一个test.txt文件时,他们的调用流程发生了什么?

🐓3.1 当访问一个名为 test.txt 的文件时,涉及到以下步骤和调用流程:

  • 1.路径名解析: 首先,内核会根据路径名 test.txt 进行路径名解析,将其转换为目录项(dentry)。这个过程涉及到对路径名的拆分,并在文件系统中进行查找,直到找到文件的目录项。
  • 2.目录项查找: 内核根据路径名解析得到的目录项,查找对应的索引节点(inode)。这一步通常涉及文件系统的缓存机制,如果目录项已经被缓存,则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索引节点指针。
    1. 索引节点访问: 一旦找到了文件的索引节点,内核就可以根据索引节点中的信息,访问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如文件类型、文件大小、拥有者等。这些信息可以用于权限检查和其他操作。
  • 4.文件数据读取: 最后,如果是对文件进行读取操作,内核会根据索引节点中的指针信息,从物理磁盘上读取文件的实际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用户空间。
  • 5.整个调用流程涉及了路径名解析、目录项查找、索引节点访问和文件数据读取等步骤,这些步骤是文件系统提供文件访问功能的基础。

🌻4.问题二:详细阐述linux文件系统从应用层到内核层访问test.txt的过程?

  • 从应用层到内核层访问 test.txt 文件的过程:

🐓4.1 应用层:

    1. 打开文件: 应用程序调用 open 系统调用来打开 test.txt 文件。该调用会触发用户空间库函数(如 glibc)中的 open 函数,该函数将文件名转换为系统调用的参数,并将控制权交给内核。
    1. 系统调用: 用户空间的 open 函数通过系统调用界面将请求传递给内核。内核收到系统调用请求后,开始执行相应的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4.2 内核层:

    1. 路径名解析: 内核首先对文件名 test.txt 进行路径名解析,将其拆分成路径名的各个组件,并逐级查找每个组件对应的目录项(dentry)。
    1. 目录项查找: 内核根据路径名解析得到的各个目录项,沿着路径从根目录开始向下查找,直到找到 test.txt 文件对应的目录项。
    1. 索引节点访问: 一旦找到了 test.txt 文件的目录项,内核会获取其关联的索引节点(inode)。索引节点包含了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如文件类型、大小、权限等。
    1. 权限检查: 内核会检查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 test.txt 文件的权限。这涉及到对文件的访问权限和用户身份的验证。
    1. 文件描述符分配: 如果权限检查通过,内核会为该打开文件分配一个文件描述符,并创建相应的文件表项(file)。文件描述符是应用程序用来识别已打开文件的唯一标识符。
    1. 文件操作分发: 根据系统调用中指定的操作类型(如读取、写入、关闭等),内核将文件操作分发给相应的文件操作函数(如 readwriteclose)。
    1. 文件数据访问: 对于读取操作,内核会根据文件的索引节点信息,在物理磁盘上找到文件的实际数据,并将数据复制到内核空间的缓冲区中。然后,内核将数据传输到用户空间,以供应用程序使用。
    1. 文件关闭: 当应用程序不再需要访问文件时,它会调用 close 系统调用来关闭文件描述符。内核会释放相应的资源,并关闭文件。

🐓4.3 返回应用层:

    1. 系统调用返回: 内核执行完文件操作后,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空间的系统调用处理程序。如果操作成功,系统调用返回相应的成功代码;否则,返回错误码。
    1. 应用程序接收结果: 用户空间的库函数(如 glibc)接收到系统调用的返回结果,并将其传递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根据返回结果决定后续的操作。
  • 这是从应用层到内核层访问 test.txt 文件的详细过程。整个过程涉及了路径名解析、权限检查、文件描述符分配、文件操作分发和文件数据访问等多个步骤,以实现对文件的访问和操作。

🌻5.问题三:Binder文件系统中,打开"/dev/binder"设备文件到访问物理磁盘的过程?

  • 在 Binder 文件系统中访问 “/dev/binder” 设备文件时,访问顺序通常是从目录项到inode,再到超级块,最后到物理磁盘。下面详细描述了每个步骤的访问过程:

🐓5.1 目录项如何找到inode:

  • 操作系统首先会从根目录开始,逐级查找目录,直到找到 “/dev” 目录。
  • 在 “/dev” 目录中,系统会查找名为 “binder” 的目录项。一旦找到目标目录项,系统会从中获取到与之关联的inode号码。

🐓5.2 inode如何找到超级块:

  • 一旦找到 “/dev/binder” 目录项中关联的inode号码,操作系统会使用该inode号码来访问文件系统中对应的inode数据结构。
  • 通过该inode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可以获取到文件系统的标识信息,如文件系统类型和挂载信息。通常,inode 数据结构中会包含指向文件系统超级块的指针。

🐓5.3 超级块如何找到物理磁盘访问的:

  • 通过 inode 中指向的文件系统超级块,操作系统可以获取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包括文件系统的逻辑结构和元数据信息。
  • 超级块中可能包含有关文件系统布局和数据块索引的信息,这些信息指示了文件系统中数据块的存储位置。
  • 操作系统根据超级块中的信息,通过文件系统的存储管理机制来访问物理磁盘,读取文件系统的数据块和inode数据。
  • 这样的访问顺序确保了文件系统的正常操作和数据的正确访问,从目录项到inode,再到超级块,最后到物理磁盘。

这篇关于Linux内核之文件系统访问:目录项、inode、物理磁盘访问关系(五十五)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22486

相关文章

Linux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挂载方式

《Linux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挂载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中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挂载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命令,包括MBR和GPT分区表的区别、fdisk和gdisk命令的使用、常见的文件系统格式以... 目录一、磁盘分区表分类二、fdisk命令创建分区1、交互式的命令2、分区主分区3、创建扩展分区,然后

Linux中chmod权限设置方式

《Linux中chmod权限设置方式》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中文件和目录权限的设置方法,包括chmod、chown和chgrp命令的使用,以及权限模式和符号模式的详细说明,通过这些命令,用户可以灵活... 目录设置基本权限命令:chmod1、权限介绍2、chmod命令常见用法和示例3、文件权限详解4、ch

Linux内核之内核裁剪详解

《Linux内核之内核裁剪详解》Linux内核裁剪是通过移除不必要的功能和模块,调整配置参数来优化内核,以满足特定需求,裁剪的方法包括使用配置选项、模块化设计和优化配置参数,图形裁剪工具如makeme... 目录简介一、 裁剪的原因二、裁剪的方法三、图形裁剪工具四、操作说明五、make menuconfig

Golang使用minio替代文件系统的实战教程

《Golang使用minio替代文件系统的实战教程》本文讨论项目开发中直接文件系统的限制或不足,接着介绍Minio对象存储的优势,同时给出Golang的实际示例代码,包括初始化客户端、读取minio对... 目录文件系统 vs Minio文件系统不足:对象存储:miniogolang连接Minio配置Min

关于Java内存访问重排序的研究

《关于Java内存访问重排序的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重排序现象及其在多线程编程中的影响,包括内存可见性问题和Java内存模型中对重排序的规则... 目录什么是重排序重排序图解重排序实验as-if-serial语义内存访问重排序与内存可见性内存访问重排序与Java内存模型重排序示意表内存屏障内存屏障示意表Int

Linux使用nohup命令在后台运行脚本

《Linux使用nohup命令在后台运行脚本》在Linux或类Unix系统中,后台运行脚本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能,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任务或服务,本文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nohup命令在后台... 目录nohup 命令简介基本用法输出重定向& 符号的作用后台进程的特点注意事项实际应用场景长时间运行的任务服

更改docker默认数据目录的方法步骤

《更改docker默认数据目录的方法步骤》本文主要介绍了更改docker默认数据目录的方法步骤,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 目录1.查看docker是否存在并停止该服务2.挂载镜像并安装rsync便于备份3.取消挂载备份和迁

SpringBoot实现基于URL和IP的访问频率限制

《SpringBoot实现基于URL和IP的访问频率限制》在现代Web应用中,接口被恶意刷新或暴力请求是一种常见的攻击手段,为了保护系统资源,需要对接口的访问频率进行限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使用... 目录1. 引言2. 项目依赖3. 配置 Redis4. 创建拦截器5. 注册拦截器6. 创建控制器8.

什么是cron? Linux系统下Cron定时任务使用指南

《什么是cron?Linux系统下Cron定时任务使用指南》在日常的Linux系统管理和维护中,定时执行任务是非常常见的需求,你可能需要每天执行备份任务、清理系统日志或运行特定的脚本,而不想每天... 在管理 linux 服务器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任务需要我们定期或重复执行。就比如备份任务,通常会选在服务器资

不删数据还能合并磁盘? 让电脑C盘D盘合并并保留数据的技巧

《不删数据还能合并磁盘?让电脑C盘D盘合并并保留数据的技巧》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合并C盘和D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尤其是当你不希望删除其中的数据时,幸运的是,有几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且在... 在电脑生产时,制造商常为C盘分配较小的磁盘空间,以确保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