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Icepak中的子模型技术_51CAE_新浪博客,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唐深 51CAE
背景介绍
一般来说,更精细的网格,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分析结果。因此,实际工程分析中,往往需要平衡计算精度与计算时间,尤其是一些大型复杂装配体的分析问题。如果采用较大的网格尺寸,可能难以保证结果精度;如果采用较小的网格尺寸,又可能导致模型单元节点数量太多,计算机求解将耗费较多时间甚至无法求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在分析中应用子模型技术。
子模型
子模型通常是用来在原模型基础上获取更为精确结果的一种方法,即从已分析的模型上截取部分区域,对该区域的网格进行细划后进行二次分析,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为轮毂和轮辐的子模型示例,左侧为网格密度较大的粗糙模型,右侧为网格细化后的子模型。
子模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结构力学分析,其实Icepak电子产品热分析也可以采用子模型技术。
问题描述
如图所示,一个简化后的机架装配模型,底部是6个风扇,内部插槽一共有10个PCB组件,每个PCB组件包括一个PCB板和一个发热板。通常情况下,PCB作为承载板,各种电子元器件都是安装于PCB板上,本例将众多电子元器件简化为一个发热板,并与PCB板贴合,发热板的热功耗为30W。
第一步 整体分析
设置发热板的热功耗,定义风扇的P-Q曲线,以及各村料的导数参数,选择合适单元大小并采用Mesher-HD网格划分器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本例中包含风扇主动散热,因此不考虑幅射和重力的影响。求解选项,采用 Zero Equation 湍流求解器同时求解热和流体变量。
风扇的流体轨迹如下图。
第二块发热板的温度分布如下图。
第二步 创建子模型
通过前面的整体分析,我们已经获得各PCB组件周围的流速等数据,下面将对第二个PCB组件建立子模型,如下图。
再拖放一个Icepak模板到Workbench工作面板,读入子模型文件IcepakProj.zoom_in。
此时,子模型显示如下图。
下面,我们将之前的简化发热替换成详细的电子元器件模型,如下图。
替换成详细电子元器件后重新求解,温度分布云图如下图。
小结
在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电子产品整机热分析时,若是期望一次性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那么需要建立详细的分析模型,并对关心区域以及热源区域的网格作细化处理,必将导致整个模型的单元节点数量巨大,计算机耗费较多的求解时间甚至无法求解。特别是在早期试算阶段,每一次计算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此时,可以先整体分析获得系统的流场结果,再应用子模型技术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分析,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
这篇关于Icepak中的子模型技术_51CAE_新浪博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