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Python3:读取和处理超大文件,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日常工作中,文件对象是我们常接触到的可迭代类型之一。一般用 for 循环遍历一个文件对象,可以逐行读取它的内容。但这种方式在碰到大文件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效率问题。
需求:
小明是一位 Python 初学者,在学习了如何用 Python 读取文件后,他想要做一个小练习:计算某个文件中数字字符(0~9)的数量。
场景1:小文件处理
假设现在有一个测试用的小文件 small_file.txt,里面包含了一行行的随机字符串:
feiowe9322nasd9233rl
aoeijfiowejf8322kaf9a
...
代码示例:file_process.py
def count_digits(fname):"""计算文件里包含多少个数字字符"""count = 0with open(fname) as file:for line in file:for s in line:if s.isdigit():count += 1return countfname = "./small_file.txt"
print(count_digits(fname))
运行结果:
# 运行脚本
python3 ./file_process.py# 输出结果
13
场景2:大文件处理
假设现在我们的大文件big_file.txt,大小有5G,且所有的文本都在一行。
大文件 big_file.txt
df2if283rkwefh... <剩余 5 GB 大小> ...
却发现同样的程序花费了一分多钟才给出结果,并且整个执行过程耗光了笔记本电脑的全部 4G 内存。
问题分析:
为什么同一份代码用于大文件时,效率就会变低这么多呢?原因就藏在小明读取文件的方法里。
在代码里所使用的文件读取方式,可谓 Python 里的“标准做法”:首先用 with open (fine_name) 上下文管理器语法获得一个文件对象,然后用 for 循环迭代它,逐行获取文件里的内容。为什么这种文件读取方式会成为标准?这是因为它有两个好处:
(1) with 上下文管理器会自动关闭文件描述符;
(2) 在迭代文件对象时,内容是一行一行返回的,不会占用太多内存。
不过这套标准做法虽好,但不是没有缺点。假如被读取的文件里根本就没有任何换行符,那么上面列的第 (2) 个好处就不再成立。缺少换行符以后,程序遍历文件对象时就不知道该何时中断,最终只能一次性生成一个巨大的字符串对象,白白消耗大量时间和内存。这就是 count_digits() 函数在处理 big_file.txt 时变得异常缓慢的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这种读取文件的“标准做法”暂时放到一边。
解决方法:
使用 while 循环加 read() 方法分块读取。
除了直接遍历文件对象来逐行读取文件内容外,我们还可以调用更底层的 file.read() 方法。与直接用循环迭代文件对象不同,每次调用 file.read(chunk_size), 会马上读取从当前游标位置往后 chunk_size 大小的文件内容,不必等待任何换行符出现。有了 file.read() 方法的帮助,优化后的代码:
def count_digits_v2(fname):"""计算文件里包含多少个数字字符,每次读取 8 KB"""count = 0block_size = 1024 * 8with open(fname) as file:while True:chunk = file.read(block_size)# 当文件没有更多内容时,read 调用将会返回空字符串 ''if not chunk:breakfor s in chunk:if s.isdigit():count += 1return countfname = "./big_file.txt"
print(count_digits_v2(fname))
在新函数中,我们使用了一个 while 循环来读取文件内容,每次最多读 8 KB,程序不再需要在内存中拼接长达数吉字节的字符串,内存占用会大幅降低。
(吉字节是一种数据存储单位,通常用于表示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容量大小。它等于1024^3(1,073,741,824)字节,或者1,024兆字节。在计算机领域,常用于描述大型文件、程序或数据集的大小,例如硬盘容量、内存容量等。)
这篇关于Python3:读取和处理超大文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