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Move: 一门面向资产的编程语言,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最近被 Libra 刷了屏。好多人都在谈论 Libra 对未来的影响,有从正面讨论的,认为会影响未来的数字经济,也有负面的,说我们还是逃不过被各大财阀控制的悲剧;有说 Facebook 在推动世界进步的,也有说小扎阴谋论的。这篇文章里,我们就不谈这些了,作为一名Developer,我们聊聊 Libra 附带推出的 Move 这门语言好了。
过去好像“无所不能”
作为一名区块链“从业者”,自从业以来,总有一种感觉————区块链这个新兴的技术,在写代码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太多了。这并不是一种夸赞。我一直觉得总有一天区块链的世界里应该也会出现“编程范式”一样的东西来限制大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先来看几个例子:
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
Solidity 让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去年我尝试写一个颁发 Token 的智能合约。简单的实现了我自己期待的 Issue,Transfer,Destroy 方法,就可以了。
当然,假如你知道 OpenZeppelin 的话,把它引到代码库中,然后实现它里面的 ERC-20 就更完美了。
可是问题在于,它赋予了你选择的权利,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那么你完全可以随意写一个 Token 然后部署到 Production 上,然后就会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
- 双花问题: 客户的 Token 可以被花两次。
- 重入攻击: 以太坊 “DAO” 项目遇到的问题,黑客可以利用这个 Bug 无限的向自己的账户中转账,直到合约的余额为 0。
问题在于,以太坊让我可以很自由的去做很多事情,定义很多事情。
基于 Corda 的智能合约
从去年就开始在一个用 Corda 的项目上,从开始接触 Corda 到后来使用 Kotlin 写 Corda 的智能合约,就一直有一个苦恼,要写的 Corda 的逻辑几乎超过了业务逻辑。
我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去处理,交易发起方应该找谁索要签名;作为交易接收方要如何处理,等一系列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们暂且抛开 Corda 的自身原因不谈,但是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想要专心写业务逻辑这么麻烦,为什么要把业务逻辑和这些区块链的业务混在一起呢?
问题在于,Corda 给我的灵活度更高,可是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就越多。
从上面来看,我们会发现,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赋予了 Developer 太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没有过多的限制的,以太坊不会限制我的资产要怎么交易,因为我的资产在以太坊上只是智能合约里面的数据而已;Corda 不会限制我找谁签名或者做什么验证,因为 Corda 是把这些权利放给了 Developer 的。
可是,有时候没有限制,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编程范式”一样,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有一天,区块链也会出现自己的“编程范式”,规定 Developer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规定作为一个资产,它是不能被复制,不能被随意销毁的。
过去,区
这篇关于Move: 一门面向资产的编程语言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