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OSI七层模型
1.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2.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3.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4.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5.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
6.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7.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以下内容转载自百度百科
TCP/IP四层模型
1. 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 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 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 网际互联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 网络层,主要解决 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注重重新赋予主机一个IP地址来完成对主机的寻址,它还负责数据包在多种网络中的路由。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 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 报文协议(ICMP)。
IP协议是网际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4. 网络接入层(即主机-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与 OSI参考模型中的 物理层和 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 物理层和 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 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即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两种模型的比较
共同点
(1)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 层次结构的概念。
(2)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不同点
(1)OSI采用的七层模型,而TCP/IP是四层结构。
(2)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定义,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描述。而OSI参考模型不仅分了两层,而且每一层的功能都很详尽,甚至在数据链路层又分出一个介质访问子层,专门解决局域网的共享介质问题。
(3)OSI模型是在协议开发前设计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 协议集然后建立模型,不适用于非TCP/IP网络。
(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功能基本相似,都是负责为用户提供真正的端对端的通信服务,也对高层屏蔽了底层网络的实现细节。所不同的是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互联层基础之上的,而网络互联层只提供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所以面向连接的功能完全在TCP协议中实现,当然TCP/IP的传输层还提供无连接的服务,如UDP;相反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层基础之上的,网络层既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又提供无连接的服务,但传输层只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5)OSI参考模型的抽象能力高,适合与描述各种网络;而TCP/IP是先有了协议,才制定TCP/IP模型的。
(6)OSI参考模型的概念划分清晰,但过于复杂;而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和协议的 区别上不清楚,功能描述和实现细节混在一起。
(7)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并不是真正的一层;OSI参考模型的缺点是层次过多,划分意义不大但增加了复杂性。
(8)OSI参考模型虽然被看好,由于没把握好时机,技术不成熟,实现困难;相反,TCP/IP参考模型虽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篇关于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