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不堪大用的pow,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题目描述】
输出100~999中的所有水仙花数。若3位数ABC满足,则称其为水仙花
数。例如,所以153是水仙花数。
【题目来源】
刘汝佳《算法竞赛入门经典 第2版》习题2-1 水仙花数(daffodil)
题目很简单,利用分离整数的方法将数字分离后判断是否满足水仙花数条件即可,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t main(){for(int i=100; i<=999; i++){int ge = i%10;int shi = i/10%10;int bai = i/100;if(i == bai*bai*bai + shi*shi*shi + ge*ge*ge){printf("%d\n", i);}}return 0;
}
为什么这样的数会叫“水仙花数”呢?
它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有一位名叫纳西塞斯的年轻人,他过于自恋,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不能自已,于是纵身一扑……
在他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株水仙花。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自恋的年轻人,将这种同样有自恋特质的数命名为“水仙花数”。
如果把水仙花数的公式写成下面这种形式,你就能充分品味出它的自恋特质了。
ABC = A*A*A + B*B*B + C*C*C
不过,这里老金想提的是另一个问题:假设用pow()函数求立方有没有问题?
本题老金测试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网上普遍说pow()因为浮点数的原因是存在误差的,即便底数和指数都是整数。
老金不知道pow()的内部实现是什么样的(据说算法非常复杂),但老金知道,整数值是不会产生浮点数误差的,导致出现误差的是小数部分(详见《浮点数产生误差的根源》一文),所以老金认为,当底数和指数都是整数时,按理pow()函数也是不应该产生误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编段代码测试一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long long a, b; //x的y次幂:a用循环求,b用pow求int cnt=0, cnt_dif=0; //记录计算次数、差异次数for(int x=1; x<=100; x++){for(int y=1; y<=9; y++){b = pow(x,y);a=1;for(int z=1; z<=y; z++){a *= x;}if(a != b){printf("%d %d %lld %lld\n", x, y, a, b);cnt_dif++;}cnt++;}}printf("%d %d", cnt, cnt_dif);return 0;
}
思路很简单,分别用循环的方式和pow函数求出x的y次幂,对比二者的值是否一致,不一致就打印出来。
输出结果:
pow函数实在是不争气,辜负了老金的期望,900次运算中竟有21次产生了误差。
大哥,就是有一次也不行啊!
从上面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产生误差的数都是非常大的幂(106以上)。此外,指数基本都是9,只有一个是8,说明指数越大,越容易产生误差。
不管怎么样,这个结果都证明了即便底数和指数都是整数,当幂的值变得足够大时,就会产生误差。
综上,避免用pow还是对的。
这篇关于不堪大用的pow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