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少有人走的路》 评论,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激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就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与麻醉药和毒品为伴,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以外,换得片刻解脱。我们总是规避问题,而不是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经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解决问题原则(自律原则):(结合《生命的七大精神法则》中的最省劲法则)
1. 顺受(尊重事实)
首先接受现实,不要去对抗现实,对抗只会伤害自己,也可以说是一种自虐吧,接受现实需要勇气。
比如抱怨服务员服务态度差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虐,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导致我们用餐不愉快。
顺受的最高境界是老子的“无为”,就是“顺其自然,不妄为”。顺着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不对抗,不胡作非为。
2. 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意味着不因为我的情况而怨天尤人。意味着对目前这样一个情况的创造性的应对能力。
3. 不做辩护
辩护就是想证明自己多重要,而这个重要从来不会因为辩护而获得。当我们谋求权力和对他人的控制或者企求他人的认可时,我们就是在浪费精力,而这些精力没有任何有效的产出。
4. 保持平衡
失去生活的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比如你想去看电影同时又想听音乐剧,但是它们是在同一个时间,你就必须选择放弃某样,然后尽情地享受所选择的,而不是选择之后还在思考自己是否选错了,如果选择另一样会怎么样,这种思考方式带给你的只有痛苦。
失衡的表现比如:我们常常依赖别人,让自己“忙”,不愿去面对挑战。再比如:男女朋友关系的失衡,一方在拼命的付出,另一方在沉重地接受。又比如:我们不懂得如何生气,其实恰当地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如何生气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本领。
5. 推迟满足感
推迟瞒住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的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作业:我们每个人都在逃避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一直纠缠着你,让你不快乐,现在请你停下阅读,列举出5件你一直在逃避的对你又比较重要的事。想想这5件事情带给你的快乐和痛苦,然后决定是否去解决它们!!!
爱
出于爱而去做的事情最省劲,因为大自然是靠爱的能量聚集起来的。----《生命的七大精神法则》
爱是进入另一个人最深人格核心的唯一方法。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精髓,除非爱他。----《追寻生命的意义》
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
爱的本质是自我完善,所以爱从某个角度来说是自私的。如果说一个人不懂得自爱,那么就不会存在爱。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自爱的过程中必然会和其他人交流,如果想让自己完善,必然伴随着他人的完善。我们常见那些只为自己着想的人,一生都很难成就大业。那些只想着别人的人,这个社会很少。成就事业的人更多的是我为你着想,同时也为自己着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如一个运转的八卦。
既然人如此,爱自然就如此,完善自己的同时完善了别人,完善别人的同时完善自己。这让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话:“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意思就是说: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取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所以说爱自己与爱他人的界限很模糊不清,甚至最后泯灭。
我们常见的爱情中,良性的爱情就能促使双方更加成熟,使彼此成为天使。而恶性的爱情就促使彼此成为魔鬼,走向坟墓。
1. 爱与自律
前面提到自律的原动力是爱。
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2. 爱与依赖性、独立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爱”的只是“宠物”。我们看重的,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
这个世界没有谁离不开谁,依赖本身不是爱情,那只能算是一种懦弱。
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只是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甚至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就如饥肠辘辘者只想着向别人讨要食物,却不能拿出食物帮助别人。他们寂寞和孤独,永远无法体验到满足感。
母亲把孩子永远当成婴儿来爱,同样也是一件可悲的事。
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也不是被动、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呼唤。
3. 爱与自我牺牲
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给予者以“爱”做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成熟当一回事。
爱得过分,还莫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感,这就是对爱的滥用。
夫妻双方以爱为出发点,为对方的成长尽心尽力,甚至适当做出牺牲,才会获得同等乃至更大的进步。夫妻任何一方登上人生的顶峰,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婚姻质量,将感情和家庭提升到更高层次。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4. 爱与感觉
爱,不是感觉。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5. 爱与关注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关注对方的心情,关注对方的成长,关注对方的工作。我相信大家都会去关注身边的人,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去关注。
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一个出色的企业管理人员,每天大约用一个小时阅读,两个小时谈话,八个小时倾听。我们从小的教育只有阅读和说话,没有更多的倾听。
6. 爱与冲突
当我们和某人发生冲突,我们实质上是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冲突时问问自己:“我看清问题的本质了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
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7. 爱来自何方?
这个问题作者在本部分没有讲,而在书的第四部分提到。
爱的本质是自我完善的意愿。那么爱是否就是人的一种原始的本能呢?而动物也有爱,那么爱是否就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所有的动物必须要进化,要趋利避害,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和繁衍。而爱是趋利避害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爱就是动物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
那么人进化的目的地就是心智的自我成熟。它的阻力是什么?作者在本书的第四部分给出了答案。爱的最大阻力就是懒惰。用图表达如下:
人在不断的自我心灵论辩中成长,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坚强的意志。人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革自己的命。心灵论辩的核心阻力就是懒惰。
懒惰与你多少时间工作,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没有多少关系。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当我们面临难题时,我们害怕做大量的工作,害怕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这些抵抗显示的动机,源于恐惧,而恐惧的基础是懒惰。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
爱是懒惰的对立面,一般意义上的懒惰,无非是消极地失去爱的能力。
人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病态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人的进化过程就是健康的自我对抗变态自我的过程。
成长与宗教
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与信念,只是未必说出来而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只是不一定信仰有形的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而是信仰自己组合起来的教派,它没有名字,这对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对世界观的定义。
孩子对所谓信仰的了解,往往来自父母的人性------父母充满爱心,悲天悯人,孩子们就会相信上帝充满爱心、普度众生。这样,即便到了成年,在他们的心中,世界仍和童年时一样,充满爱和温暖。假如父母言而无信、睚眦必报,孩子成年后,就会感觉世界充满邪恶。从小得不到关心的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安全感,对世界和周围的人充满戒心和敌意。
我们对于世界观的认识,大多来自父母,所以是“二手”的,科学技术可以是“二手”的,因为它有标准答案;但是自己的信仰没有标准答案,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思辨和探索,因为这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想要真正地活着,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拥有独一无二的怀疑和挑战的意识。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宗教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家庭这个小宇宙进入社会这个大宇宙的历程。
最有活力、最适合我们的宗教,理应从我们对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中产生。经由质疑、挑战、检验的宗教,才是属于我们的宗教。
家庭对人的影响程度,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我同学到国内某知名企业面试,回来说,面试官几乎问了他祖宗八代的事情。很有道理,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太深了。现在就可以验证:父母感情不太和的家庭,子女或多或少有一些负面影响。不信你现在想想你周围的朋友。
第二个例子: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父亲从小就偏爱松子的妹妹,松子为了获得父亲的爱,经常做一个古怪的动作。小时候的影响,导致松子的一生都在为了获得别人的爱而努力,特别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对于男朋友的选择上,因为害怕失去,所以她不在乎男朋友是怎样的人,她的男友包括自杀的作家、前男友的对手、黑社会分子。最后松子潦倒一生地死去。松子的一生一直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了自我。
神奇的力量
作者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潜意识。潜意识占了我们所有意识的95%,梦就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利用好梦这个工具,梦是我们现实的写照。对于这部分的具体应用,强烈建议大家读一下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潜意识是人类进化的本能,是我们生存中的自我防卫机制。
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立前行。
这篇关于《少有人走的路》 评论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