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Koa中间件和洋葱模型

2024-03-27 11:10

本文主要是介绍理解Koa中间件和洋葱模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相信用过 Koa、Redux 或 Express 的小伙伴对中间件都不会陌生,特别是在学习 Koa 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 “洋葱模型”

本文阿宝哥将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Koa 的中间件,不过这里阿宝哥不打算一开始就亮出广为人知的  “洋葱模型图”,而是先来介绍一下 Koa 中的中间件是什么?

一、Koa 中间件

@types/koa-compose 包下的 index.d.ts 头文件中我们找到了中间件类型的定义:

// @types/koa-compose/index.d.ts
declare namespace compose {type Middleware<T> = (context: T, next: Koa.Next) => any;type ComposedMiddleware<T> = (context: T, next?: Koa.Next) => Promise<void>;
}// @types/koa/index.d.ts => Koa.Next
type Next = () => Promise<any>;

通过观察 Middleware 类型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在 Koa 中,中间件就是普通的函数,该函数接收两个参数:contextnext。其中 context 表示上下文对象,而 next 表示一个调用后返回 Promise 对象的函数对象。

了解完 Koa 的中间件是什么之后,我们来介绍 Koa 中间件的核心,即 compose 函数:

function wait(ms)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ms || 1));
}const arr = [];
const stack = [];// type Middleware<T> = (context: T, next: Koa.Next) => any;
stack.push(async (context, next) => {arr.push(1);await wait(1);await next();await wait(1);arr.push(6);
});stack.push(async (context, next) => {arr.push(2);await wait(1);await next();await wait(1);arr.push(5);
});stack.push(async (context, next) => {arr.push(3);await wait(1);await next();await wait(1);arr.push(4);
});await compose(stack)({});

对于以上的代码,我们希望执行完 compose(stack)({}) 语句之后,数组 arr 的值为 [1, 2, 3, 4, 5, 6]。这里我们先不关心 compose 函数是如何实现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要求数组 arr 输出期望的结果,上述 3 个中间件的执行流程:

1.开始执行第  1 个中间件,往 arr 数组压入 1,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接下去等待 1 毫秒。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1 项为 2,我们需要在调用 next 函数之后,开始执行第 2 个中间件。

2.开始执行第 2 个中间件,往 arr 数组压入 2,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继续等待 1 毫秒。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2 项为 3,我们也需要在调用 next 函数之后,开始执行第 3 个中间件。

3.开始执行第 3 个中间件,往 arr 数组压入 3,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 3],继续等待 1 毫秒。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3 项为 4,我们要求在调用第 3 个中间的 next 函数之后,要能够继续往下执行。

4.当第 3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 3, 4]。因此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4 项为 5,我们就需要在第 3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返回第 2 个中间件 next 函数之后语句开始执行。

5.当第 2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 3, 4, 5]。同样,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5 项为 6,我们就需要在第 2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返回第 1 个中间件 next 函数之后语句开始执行。

6.当第 1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 3, 4, 5, 6]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上述的执行流程,我们可以把每个中间件当做 1 个大任务,然后在以 next 函数为分界点,在把每个大任务拆解为 3 个 beforeNextnextafterNext 3 个小任务。

在上图中,我们从中间件一的 beforeNext 任务开始执行,然后按照紫色箭头的执行步骤完成中间件的任务调度。在 77.9K 的 Axios 项目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篇文章中,阿宝哥从 任务注册、任务编排和任务调度 3 个方面去分析 Axios 拦截器的实现。同样,阿宝哥将从上述 3 个方面来分析 Koa 中间件机制。

1.1 任务注册

在 Koa 中,我们创建 Koa 应用程序对象之后,就可以通过调用该对象的 use 方法来注册中间件: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app.use(async (ctx, next) => {const start = Date.now();await next();const ms = Date.now() - start;console.log(`${ctx.method} ${ctx.url} - ${ms}ms`);
});

其实 use 方法的实现很简单,在 lib/application.js 文件中,我们找到了它的定义:

// lib/application.js
module.exports =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Emitter {  constructor(options) {super();// 省略部分代码 this.middleware = [];}use(fn) {if (typeof fn !== 'function')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must be a function!');// 省略部分代码 this.middleware.push(fn);return this;}
}

由以上代码可知,在 use 方法内部会对 fn 参数进行类型校验,当校验通过时,会把 fn 指向的中间件保存到 middleware 数组中,同时还会返回 this 对象,从而支持链式调用。

1.2 任务编排

在 77.9K 的 Axios 项目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篇文章中,阿宝哥参考 Axios 拦截器的设计模型,抽出以下通用的任务处理模型:

在该通用模型中,阿宝哥是通过把前置处理器和后置处理器分别放到 CoreWork 核心任务的前后来完成任务编排。而对于 Koa 的中间件机制来说,它是通过把前置处理器和后置处理器分别放到 await next() 语句的前后来完成任务编排。

// 统计请求处理时长的中间件
app.use(async (ctx, next) => {const start = Date.now();await next();const ms = Date.now() - start;console.log(`${ctx.method} ${ctx.url} - ${ms}ms`);
});
1.3 任务调度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使用 app.use 方法注册的中间件会被保存到内部的 middleware 数组中。要完成任务调度,我们就需要不断地从 middleware 数组中取出中间件来执行。中间件的调度算法被封装到 koa-compose 包下的 compose 函数中,该函数的具体实现如下:

/*** Compose `middleware` returning* a fully valid middleware comprised* of all those which are passed.** @param {Array} middleware* @return {Function}* @api public*/
function compose(middleware) {// 省略部分代码return function (context, next) {// last called middleware #let index = -1;return dispatch(0);function dispatch(i) {if (i <= index)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next() called multiple times"));index = i;let fn = middleware[i];if (i === middleware.length) fn = next;if (!fn) return Promise.resolve();try {return Promise.resolve(fn(context, dispatch.bind(null, i + 1)));} catch (err) {return Promise.reject(err);}}};
}

compose 函数接收一个参数,该参数的类型是数组,调用该函数之后会返回一个新的函数。接下来我们将以前面的例子为例,来分析一下 await compose(stack)({}); 语句的执行过程。

1.3.1 dispatch(0)

由上图可知,当在第一个中间件内部调用 next 函数,其实就是继续调用 dispatch 函数,此时参数 i 的值为 1

1.3.2 dispatch(1)

由上图可知,当在第二个中间件内部调用 next 函数,仍然是调用 dispatch 函数,此时参数 i 的值为 2

1.3.3 dispatch(2)

由上图可知,当在第三个中间件内部调用 next 函数,仍然是调用 dispatch 函数,此时参数 i 的值为 3

1.3.4 dispatch(3)

由上图可知,当 middleware 数组中的中间件都开始执行之后,如果调度时未显式地设置 next 参数的值,则会开始返回 next 函数之后的语句继续往下执行。当第三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就会返回第二中间件 next 函数之后的语句继续往下执行,直到所有中间件中定义的语句都执行完成。

分析完 compose 函数的实现代码,我们来看一下 Koa 内部如何利用 compose 函数来处理已注册的中间件。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响应
app.use(ctx => {ctx.body = '大家好,我是阿宝哥';
});app.listen(3000);

利用以上的代码,我就可以快速启动一个服务器。其中 use 方法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所以接下来我们来分析 listen 方法,该方法的实现如下所示:

// lib/application.js
module.exports =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Emitter {  listen(...args) {debug('listen');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callback());return server.listen(...args);}
}

很明显在 listen 方法内部,会先通过调用 Node.js 内置 HTTP 模块的 createServer 方法来创建服务器,然后开始监听指定的端口,即开始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另外,在调用 http.createServer 方法创建 HTTP 服务器时,我们传入的参数是 this.callback(),该方法的具体实现如下所示:

// lib/application.js
const compose = require('koa-compose');module.exports =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Emitter {  callback()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if (!this.listenerCount('error')) this.on('error', this.onerror);const handleRequest = (req, res) => {const ctx = this.createContext(req, res);return this.handleRequest(ctx, fn);};return handleRequest;}
}

callback 方法内部,我们终于见到了久违的 compose 方法。当调用 callback 方法之后,会返回 handleRequest 函数对象用来处理 HTTP 请求。每当 Koa 服务器接收到一个客户端请求时,都会调用 handleRequest 方法,在该方法会先创建新的 Context 对象,然后在执行已注册的中间件来处理已接收的 HTTP 请求:

module.exports =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Emitter {  handleRequest(ctx, fnMiddleware) {const res = ctx.res;res.statusCode = 404;const onerror = err => ctx.onerror(err);const handleResponse = () => respond(ctx);onFinished(res, onerror);return fnMiddleware(ctx).then(handleResponse).catch(onerror);}
}

好的,Koa 中间件的内容已经基本介绍完了,对 Koa 内核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研究一下。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洋葱模型及其应用。

二、洋葱模型

2.1 洋葱模型简介

(图片来源:https://eggjs.org/en/intro/egg-and-koa.html)

在上图中,洋葱内的每一层都表示一个独立的中间件,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异常处理、缓存处理等。每次请求都会从左侧开始一层层地经过每层的中间件,当进入到最里层的中间件之后,就会从最里层的中间件开始逐层返回。因此对于每层的中间件来说,在一个 请求和响应 周期中,都有两个时机点来添加不同的处理逻辑。

2.2 洋葱模型应用

除了在 Koa 中应用了洋葱模型之外,该模型还被广泛地应用在 Github 上一些不错的项目中,比如 koa-router 和阿里巴巴的 midway、umi-request 等项目中。

介绍完 Koa 的中间件和洋葱模型,阿宝哥根据自己的理解,抽出以下通用的任务处理模型:

上图中所述的中间件,一般是与业务无关的通用功能代码,比如用于设置响应时间的中间件:

// x-response-time
async function responseTime(ctx, next) {const start = new Date();await next();const ms = new Date() - start;ctx.set("X-Response-Time", ms + "ms");
}

其实,对于每个中间件来说,前置处理器和后置处理器都是可选的。比如以下中间件用于设置统一的响应内容:

// response
async function respond(ctx, next) {await next();if ("/" != ctx.url) return;ctx.body = "Hello World";
}

尽管以上介绍的两个中间件都比较简单,但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实现复杂的逻辑。Koa 的内核很轻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通过提供了优雅的中间件机制,让开发者可以灵活地扩展 Web 服务器的功能,这种设计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好的,这次就先介绍到这里,后面有机会的话,阿宝哥在单独介绍一下 Redux 或 Express 的中间件机制。

三、参考资源

  • Koa 官方文档

  • Egg 官方文档

聚焦全栈,专注分享 TypeScript、Web API、前端架构等技术干货。

这篇关于理解Koa中间件和洋葱模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51906

相关文章

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 R1模型的操作流程

《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的操作流程》DeepSeekR1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多个领域发... 目录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 R1模型,3步搞定一个应

Deepseek R1模型本地化部署+API接口调用详细教程(释放AI生产力)

《DeepseekR1模型本地化部署+API接口调用详细教程(释放AI生产力)》本文介绍了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和通过API调用将其集成到VSCode中的过程,作者详细步骤展示了如何下载和... 目录前言一、deepseek R1模型与chatGPT o1系列模型对比二、本地部署步骤1.安装oll

Spring AI Alibaba接入大模型时的依赖问题小结

《SpringAIAlibaba接入大模型时的依赖问题小结》文章介绍了如何在pom.xml文件中配置SpringAIAlibaba依赖,并提供了一个示例pom.xml文件,同时,建议将Maven仓... 目录(一)pom.XML文件:(二)application.yml配置文件(一)pom.xml文件:首

如何在本地部署 DeepSeek Janus Pro 文生图大模型

《如何在本地部署DeepSeekJanusPro文生图大模型》DeepSeekJanusPro模型在本地成功部署,支持图片理解和文生图功能,通过Gradio界面进行交互,展示了其强大的多模态处... 目录什么是 Janus Pro1. 安装 conda2. 创建 python 虚拟环境3. 克隆 janus

本地私有化部署DeepSeek模型的详细教程

《本地私有化部署DeepSeek模型的详细教程》DeepSeek模型是一种强大的语言模型,本地私有化部署可以让用户在自己的环境中安全、高效地使用该模型,避免数据传输到外部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也能根据自... 目录一、引言二、环境准备(一)硬件要求(二)软件要求(三)创建虚拟环境三、安装依赖库四、获取 Dee

深入理解Apache Airflow 调度器(最新推荐)

《深入理解ApacheAirflow调度器(最新推荐)》ApacheAirflow调度器是数据管道管理系统的关键组件,负责编排dag中任务的执行,通过理解调度器的角色和工作方式,正确配置调度器,并... 目录什么是Airflow 调度器?Airflow 调度器工作机制配置Airflow调度器调优及优化建议最

DeepSeek模型本地部署的详细教程

《DeepSeek模型本地部署的详细教程》DeepSeek作为一款开源且性能强大的大语言模型,提供了灵活的本地部署方案,让用户能够在本地环境中高效运行模型,同时保护数据隐私,在本地成功部署DeepSe... 目录一、环境准备(一)硬件需求(二)软件依赖二、安装Ollama三、下载并部署DeepSeek模型选

Golang的CSP模型简介(最新推荐)

《Golang的CSP模型简介(最新推荐)》Golang采用了CSP(CommunicatingSequentialProcesses,通信顺序进程)并发模型,通过goroutine和channe... 目录前言一、介绍1. 什么是 CSP 模型2. Goroutine3. Channel4. Channe

一文带你理解Python中import机制与importlib的妙用

《一文带你理解Python中import机制与importlib的妙用》在Python编程的世界里,import语句是开发者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各种功能和库的大门,下面就跟随小... 目录一、python import机制概述1.1 import语句的基本用法1.2 模块缓存机制1.

深入理解C语言的void*

《深入理解C语言的void*》本文主要介绍了C语言的void*,包括它的任意性、编译器对void*的类型检查以及需要显式类型转换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一、void* 的类型任意性二、编译器对 void* 的类型检查三、需要显式类型转换占用的字节四、总结一、void*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