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从“道法术器”中的认知谬误 到“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我们经常能看到“道法术器”四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短语”。
在我规划“全量知识系统”的前一个阶段的“aaas”系列篇时,当时觉得这个短语比较酷,很是契合当时的主题,就经常在我的文章中使用它来表示“智能”。
“智能”一词,是“aaas”系列文章的主题,它将计算机中能程式化的能力按照最后的实现介质,划分为:软件智能、固件智能和硬件智能。相应的,将“程序”按照功能划分为“软件代理、AI组件和 普通程序。
在本阶段的主题“全量知识系统”时,经过一个短暂的思路整理期后,近期已进入到了系统架构的规划期了。经过几次不同线条和不同层面的规划和程序整理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祖传代码”。基本的结论就是,作为全量知识系统,如果不能先将“祖传代码”的概要确定下来,那么,其它工作做起来都没有一个确定的依据而会显得杂乱无章。
今天一早,本来先确定的主题是:全部程序设计(1主4客的3级“神经网络” :专属专科专业<律条教条法条> --全量知识系统的主体性客体性和主体间性 )。
从标题的主词就可以看出来,主题是:3级“神经网络”。
考虑到最后,其构成是:全量知识系统 特制的一个推论神经网络---一个(1 +3)的神经网络“台”: 前台的BP神经网络,中台的对抗式神经网络,后台的卷积神经网络 以及 总台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随着内省的不断深入,最后这个特制的“推论神经网络”被归 到 一个“5*10*5的符号学的概念符号“notion”,将问题矛头又一次指向了“祖传代码”。
这表示,现在真正需要进入到“祖传代码”的程序概要阶段了。
在祖传代码的程序概要思考过程中,从“Notion”的定义到 其 诠释学(哲学)意蕴 和符号学(科学)意蕴再到 它的生物学(工程学)地位时,我根据 已经想到的描述,给它编了一个 题目:
全量知识系统中的第一概念“NOTION”:诠释学(术:名数相)和符号学(法:道形器)结合的基底-默认逻辑家族“簇”,暨 祖传代码的规划内容
说明:在这个全量知识系统的规划中,每一次标题(题目)的作用,都是为了 给全部文字描述“盖个帽”,也就是“盖棺定论”的意思。 所以,经常会出现的现象就是, 题目的内容在本篇内容中却很少体现。这样每一次都需要对“题目”做解释。随着解释,会出现新的主题,又不得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内省”)。这样一直下去,就很再难回到 计划文章题目的内容整理中了。按照这个路径,只有将最后的内容确定了,才能一步一步反过来完成确定每一个层次上的文章标题和大致内容。最后,才可能完善内容。
本阶段的“祖传代码”就是所有内容最后 的“顶冠”了。 它必须是程序的基础。
现在,我们回到“道法术器”这个短语上。
在刚刚给出的题目中,灰字有两组,分别是“术:名数相”和“法:道形器”。 “道法术器”都在其中了。我以为,这刚好和“道法术器”这个短语 不谋而合了(也就是表示,和前一阶段“aaas”系列文章的思维方式一样了)。
但马上,就发现不对了。因为 这四个字并不在一组。也就是说,根本无法构成“道法术器”的一个整体,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一个“道法术器”的整体。。
所以,我不得不考虑,是我错了吗?
当我将“全量知识系统”这个目标拿出来的时候,我就明白了:不是我错了,而是在将计算机智能作为“科学”来看待时,它们(道法术器)根本就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显然,后面的一组“法:道形器”中,自然是源于“形之上为道,形之下为器”。从这个表述本身,就给定了三者的关系以及方向 (上下关系)。前面的“法”是我给它们假定的一个“帽子”。意图是想要给作为“抽象理论”的代表的“道形器”一个科学的名头,那就是“科学方法”,简为一个“法”字。
这样,另一组“术:名数相”就比较好解释了。 “名数相”被冠以“术”,表示这些是“科学技术”的领域。也就是表示已经实现了的那些可直接拿来用的技术。 从方向上,可以视为是左右关系。它们被放在一起,意图作为“工程实践”来看待的。
从相对关系上,它们分立两侧side(一个工程侧,一个抽象侧);从方向上, 它们一个上下,一个左右。
要想构建一个能 将二者都放进去的一个空间的话,这个空间无论外边如何,中心都必须是 上下、左右双对峙分布的四个小圆点 ,它们的正中心就是 “数”、“形”以及“科学” (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的中间点)的三点重合的一个点,它们的平衡将类似一个双螺旋结构的DNA (“基因”),而那四个点,就像四对碱基座。
这个结构,也正是“全量知识系统”最初要在祖传代码中 给出的初始断言之一---关于“基因”的断言。在全量知识系统中的这一层面上 还有两个重要概念,那就是“特征”和“实体”,前者是“知识”之所以可以被称为“知识”的条件—所有发生都是一个条件的满足,后者是“全量”之所以当得起“全量”的理由---任何存在都有它的理由 。此外,能兼容三者的一个全量知识“单子”是“元素”。这(1+3)就是祖传代码中能给出和必须给出的全部初始断言。每一个称为一个“token”。
(在全量知识系统中可全量 流通的币种有三种: token币、NFT币和coin币,它们分别是不同的系统层面上的通量--一个系统层面可以视为一个不同的世界。三个平行世界是“全量知识”的全部生存空间。)
这篇关于从“道法术器”中的认知谬误 到“科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