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Dynamic Routing Between Capsules学习资料总结,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Dynamic Routing Between Capsules(NIPS2017)
摘要:Capsule 是一组神经元,其活动向量(activity vector)表示特定实体类型的实例化参数,如对象或对象部分。我们使用活动向量的长度表征实体存在的概率,向量方向表示实例化参数。同一水平的活跃 capsule 通过变换矩阵对更高级别的 capsule 的实例化参数进行预测。当多个预测一致时,更高级别的 capsule 变得活跃。我们展示了判别式训练的多层 capsule 系统在 MNIST 数据集上达到了顶尖的性能,并且在识别高度重叠数字任务中比传统卷积网络的性能优越很多。为了达到这些结果,我们使用迭代的路由协议机制(routing-by-agreement mechanism):较低级别的 capsule 偏向于将输出发送至高级别的 capsule,有了来自低级别 capsule 的预测,高级别 capsule 的活动向量具备较大的标量积。
参考资料:
[1] Sabour S, Frosst N, Hinton G E. Dynamic Routing Between Capsules[J]. 2017.
[2] 知乎话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287444/answer/254512736
[3] 机器之心:https://mp.weixin.qq.com/s/WspmbqlwdxKXH1cgbkuGwQ
[4] 代码实现:https://github.com/naturomics/CapsNet-Tensorflow
1、用一组 Capsules替代神经网络的一层
现在 layer 中的 neuron 太过简单,本身很难表征概念;而Capsule使用向量作为输入输出,而向量就可以作为良好的表征(比如word2vec中的向量就可以良好表征词汇),与一般的向量表征不同,Capsule 的输出向量表征了两个部分:其长度表征了某个实例(物体,视觉概念或者它们的一部分)出现的概率,其方向表征了物体的某些图形属性(位置,颜色,方向,形状等等)。下图(来源[4])展示了capsule与传统神经元之间的区别:
2、动态路由算法(Routing by agreement)
一组 Capsules层可以表示为(来源[3]):
输入输出向量的长度表示了某个实体出现的概率,所以它的值必须在 0 到 1 之间。为了实现这种压缩,并完成 Capsule 层级的激活功能,Hinton 等人使用了一个被称为squashing的非线性函数。该非线性函数将向量的长度缩放到在0和1之间,方向保持不变。以下是该非线性函数的表达式:
Capsule 处理输入分为两个阶段:仿射变换和routing。仿射变换一定程度上是借用神经网络中的线性组合的概念,不过这个仿射变换不是针对一个神经元(也就是只有一个matrix),而是针对capsules (多个matrices),亦即:(其中ui是下层的输入向量,由前层的标号为i的capsule产生,u^j|i是仿射变换后的结果,送给后层的标号为j的capsule)。
其中cij为耦合系数(coupling coefficients),该系数由迭代的动态路由选择过程确定。Capsule i的耦合系数和上面层级所有的 Capsule 耦合系数和为 1,并且由routingsoftmax决定,该 softmax 函数中的bij初始为 Capsule i 应该和 Capsule j 耦合的对数先验概率:
对数先验(log priors)可以同时和其它权重有区别地进行学习。它们依赖于两个 Capsule 的位置与类型,但不依赖于当前的输入图像。初始化耦合系数可以通过测量前面层级中每一个 Capsule j 的当前输入vj和 Capsule i 的预测间一致性(agreement),然后借助该测量的一致性迭代地精炼更新耦合系数。这个一致性(agreement)可以简单地设置为标量乘积。
算法如下:
3、CapsNet架构
这是一个简单的用于手写体数字识别的 CapsNet 架构。该架构只有两个卷积层和一个全连接层。Conv1有256个9×9卷积核,步幅为1,带有ReLU激活。该层将像素强度(pixel intensity)转换成局部特征检测器的活动,然后作为输入传送至主 capsule 中。
第一层的卷积层是最低级别的多维实体,从逆向图(inversegraphics)的角度来看,激活该层对应的是逆转渲染过程(rendering process)。这和将多个实例化部分拼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有所不同。
第二个层(Primary Capsules)是一个卷积 capsule 层,具有 32 个通道的8D capsule(即每个卷积层包括 8 个卷积单元,每个卷积单元有一个9×9核,步幅为2)。每个主 capsule 输出接收到所有 256×8×1 Conv1 单元的输出,它们的感受野与 capsule 的中心位置重叠。PrimaryCapsules 一共有 [32, 6, 6] capsule 输出(每个输出都是一个 8D 向量),[6, 6] 网格中的每个 capsule 彼此共享权重。
最后的层(DigitCaps)的每个数字类别都有一个16D capsule,每个 capsule 接收来自上面一层所有capsule的输入。
路由选择算法只在两个连续的 capsule 层之间执行(如 PrimaryCapsules 和 DigitCaps)。Conv1 的输出是 1D 的,无法对其空间进行定位。因此 Conv1 和 PrimaryCapsules 之间无法进行路由选择。所有路由选择bij都要被初始化为0。因此最初 capsule 输出ui以同样的概率cij被发送至下一层capsules。
该架构另一种直观的表示方法:
4、损失函数
DigitCaps 层输出向量的长度即某个类别的概率,耦合系数cij是通过一致性 Routing 进行更新的,他并不需要根据损失函数更新,但整个网络其它的卷积参数和 Capsule 内的Wij都需要根据损失函数进行更新。一般我们就可以对损失函数直接使用标准的反向传播更新这些参数,而在原论文中,作者采用了 SVM 中常用的 Marginloss,该损失函数的表达式为:
其中 c 是分类类别,Tc为分类的指示函数(c存在为 1,c不存在为 0),m+为上边界,m-为下边界。此外,Vc的模即向量的 L2 距离。
因为实例化向量的长度来表示 Capsule 要表征的实体是否存在,所以当且仅当图片里出现属于类别 k 的手写数字时,希望类别 k 的最顶层 Capsule 的输出向量长度很大。为了允许一张图里有多个数字,对每一个表征数字c的 Capsule分别给出单独的Margin loss:Lc,总的Margin Loss为所有类别Lc求和。
此外,文章还使用额外的重构损失(reconstruction loss)来促进数字 capsule 对输入数字的实例化参数进行编码。
在训练期间,蒙住所有向量,除了正确的数字 capsule 的活动向量外,其他向量置为0。然后,使用该活动向量来重构数字,capsule的输出被馈送至包含 3个全连接层的解码器,按0.0005 的比例缩小重构损失,以使它不会主导训练过程中的边际损失。
5、实验解读
进行3次路由迭代的CapsNet在 MNIST 数据集上的测试重构样例。(l, p, r) 分别代表标签、预测和重构目标。最右两列是两个失败的重构样例,它展示了模型如何混淆该图像中的5和3。其他列来自正确的分类,展示了模型如何识别细节,同时使噪声变得平滑。
CapsNet分类测试准确度与Routing算法以及重构误差之间的关系。其中 MNIST 均值和标准差都是根据三个试验计算而出。
维度扰动(dimension perturbation)。每一行展示当 DigitCaps 表征的 16 个维度之一在区间 [−0.25, 0.25] 中以0.05 的间隔(interval)进行变化并重构,,发现capsule 中的一个维度(所有 16 个维度中)几乎总是可以表征数字的宽度。而多个维度可以表征全局变化的组合,还有其它一些维度可以表征数字的局部变化。
在MultiMNIST测试数据上使用了3个Routing迭代。两个重构数字以绿色和红色重叠位于图下方。图上方展示了输入图像。L:(l1,l2) 表示图中输入的两个数字的标签,R:(r1, r2) 表示重构的两个数字。最右两列展示了两个错误重构的例子,分别从标签和预测(以P标记)重构。在(2,8)的例子中,模型混淆了8和7,在(4,9)的例子中,模型混淆了 9 和 0。其它列都给出了正确的分类结果,表明模型能考虑所有的像素并决定每个像素如何分配给两个数字,即使是在相当困难的情景下(第1—4 列)。注意数据集生成的时候,像素的值都简化为 1。带*号的两列展示了既不是从标签也不是从预测重构的数字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模型不止是为图像中的所有(包括未出现的)数字寻找最佳拟合。因此,在(5,0)的例子中,它无法重构出一个7,因为它知道5和0拟合得最好,并且模型已经考虑了所有的像素。同样,在(8,1)的例子中,数字8中的环并不会使模型指向0,因为它已经考虑了8。所以,如果其中一个没有任何其它的支持线索,模型不会将一个像素分配给两个数字。
目前被复现的代码版本:
-TensorFlow:
https://github.com/naturomics/CapsNet-Tensorflow.git
https://github.com/InnerPeace-Wu/CapsNet-tensorflow
https://github.com/chrislybaer/capsules-tensorflow
- PyTorch:
https://github.com/timomernick/pytorch-capsule
https://github.com/gram-ai/capsule-networks
https://github.com/nishnik/CapsNet-PyTorch.git
https://github.com/leftthomas/CapsNet
- MXNet
https://github.com/AaronLeong/CapsNet_Mxnet
- Chainer:
https://github.com/soskek/dynamic_routing_between_capsules
- Matlab:
https://github.com/yechengxi/LightCapsNet
这篇关于Dynamic Routing Between Capsules学习资料总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