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第4章:第一条指令ori的实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4.1 ori指令说明
- ori指令格式:
索引为rs的通用寄存器的值与扩展后的立即数进行or运算,结果存储到rt
(1) 符号扩展
(2)通用寄存器
32个通用寄存器,使用某个通用寄存器只需要给出相应的索引,索引占用5bit
4.2 流水线结构的建立
4.2.1 流水线的简单模型
- 寄存器输出端与输入端存在环路,则这样的电路称为状态机,寄存器之间有连接,无环路,这样的电路结构称为流水
4.2.2 原始的OpenMIPS五级流水线结构
4.2.3 一些宏定义
- 提升代码的可读性
4.2.4 取指阶段的实现
- PC模块
PC模块的作用是给出指令地址
- IF/ID模块
暂时保存取指令阶段取得的指令以及对应的指令地址,并在下一个时钟传递到译码阶段
4.2.5 译码阶段的实现
- Regfile 模块
- 实现了32个32位通用整数寄存器,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寄存器的读操作和一个寄存器的写操作。
- ID模块
- 作用是对指令进行译码,得到最终运算的类型,自诶行,源操作数1,源操作数2,要写入的目的寄存器地址等信息。
- ID/EX模块
作用是将译码阶段取得的运算类型,源操作数,要写的目的寄存器地址等结果,在下一个时钟传递到流水线执行阶段
4.2.6 执行阶段的实现
- EX模块
执行运算操作
- EX/MEM模块
将执行阶段取得的运算结果,在下一个时钟传递到流水线访存阶段
4.2.7 访存阶段的实现
针对ori指令,不需要访问数据存储器,在访存阶段,简单地将执行阶段的结果向回写阶段传递即可,流水线访存阶段包括MEM,MEM/WB两个模块
- MEM模块
将执行结果直接作为输出 - MEM/WB模块
与MEM相似,将输入信号传递到对应的输出端口
4.2.8 回写阶段的实现
这个阶段实际是在Regfile模块中实现的,完成指令运算结果写入目的寄存器的功能
4.2.9 顶层模块OpenMIPS的实现
功能是对上述各个模块进行例化,连线
验证OpenMIPS实现效果
4.3.1 指令存储器ROM的实现
验证之前首先实现指令存储器,以便OpenMIPS从中读取指令。
4.3.2 最小SOPC的实现
4.3.3 编写测试程序
由于GCC编译器的安装、使用、Makefile文件的制作还需不少篇幅,本届采用手工编译的方式编译测试程序。
4.3.4 建立TestBench文件
给出最小SOPC运行的时钟,复位信号
4.3.5 使用ModelSim检验OpenMIPS实现效果
仿真检验实现效果
4.4 MIPS编译环境的建立
该文章的OpenMIPS设计时就计划与MIPS32指令集架构兼容,可以使用MIPS32架构下已有的GNU开发工具链。
4.4.1 VisalBox的安装与设置
GNU工具链要安装在Linux环境下,VisualBox是一款开源的虚拟机软件,
4.4.2 GNU工具链的安装
GNU工具链常用工具:
as:GNU汇编器:对汇编源程序进行编译产生目标文件
ld:GNU连接器:对目标文件进行链接,重定位数据产生可执行文件
objcopy:用于将一种格式的目标文件复制为另一种格式
readelf:类似objdump,但只能处理ELF格式文件
4.4.3 使用GNU工具进行编译
测试程序:
编译代码与结果:
产生elf文件
4.4.4 使用GNU工具进行链接
将可重定位ELF文件通过链接转化为可执行文件inst_rom.om,其为elf格式
4.4.5 得到ROM初始化文件
将inst_rom.om转化为二进制格式inst_rom.bin,并转化为存储器初始化文件的格式。
4.4.6 编写Makefile文件
目的是将上面4条命令使用一条命令替换,得到存储器初始化文件
4.5第一条指令实现小结
- 实现了ori
- 实现了最小SOPC
- 仿真验证了ori正确性
- 详细介绍从汇编到存储器初始化文件的过程
这篇关于第4章:第一条指令ori的实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