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第一章

2024-03-10 09:04

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第一章,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 概述(1-27题)

1-0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

第1阶段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主要特点为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第2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主要特点为网络结构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3阶段形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主要特点为ISP首次出现。

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和 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

(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

按范围:

(1)广域网 WAN: 远程、高速、是 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 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 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 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

(1)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2)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

线路交换时延: kd+x/b+s,

分组交换时延: 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

总时延D表达式,

分组交换时延为: 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

求得p=[(xh)(k-1)]^0.5

1-12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

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3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4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

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

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U=90%;

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1-16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


答:

非性能特征: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区别:二者从不同的方面度量网络运行或使用性能的,而非性能特性一般从建造管理维护网络方面而言。

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

(1)发送时延: 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

(1) 1Mb/s: 传播时延=0.1/(2×10^8)=5×10^(-10)s,

比特数=5×10^(-10)×1×10^6=5x10^(-4)bit,

1Gb/s比特数=5×10^(-10)×1×10^9=5×10^(-1)bit


(2) 1Mb/s:传播时延=100/(2×10^8)=5×10^(-7)s,

比特数=5×10^(-7)×1×10^6=5×10^(-1)bit,

1Gb/s:比特数=5×10^(-7)×1×10^9=5×10^2bit


(3) 1Mb/s: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s,

比特数=5×10^(-4)×1×10^6=5×10^2bit,

1Gb/s:比特数=5×10^(-4)×1×10^9=5×10^5bit


(4) 1Mb/s: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s,

比特数=2.5×10^(-2)×1×10^6=2.5×10^4bit,

1Gb/s:比特数=2.5×10^(-2)×1×10^9=2.5×10^7bit

1-19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解:

(1) 100/( 100+20+20+18)=63.3%
(2)1000/ ( 1000+20+20+18)=94.5%

1-20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21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

网络协议: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2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3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


答: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个朋友在电话中约会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这个协议就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了而来不了,就无法通知对方,而另一方就必须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的检查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1-24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О层。)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1-25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答: 电视,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工农业产品

1-26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1-27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thing的含义。
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


答:

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所谓的ip over everything)

这篇关于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第一章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93732

相关文章

poj 3104 二分答案

题意: n件湿度为num的衣服,每秒钟自己可以蒸发掉1个湿度。 然而如果使用了暖炉,每秒可以烧掉k个湿度,但不计算蒸发了。 现在问这么多的衣服,怎么烧事件最短。 解析: 二分答案咯。 代码: #include <iostream>#include <cstdio>#include <cstdlib>#include <algorithm>#include <c

java线程深度解析(一)——java new 接口?匿名内部类给你答案

http://blog.csdn.net/daybreak1209/article/details/51305477 一、内部类 1、内部类初识 一般,一个类里主要包含类的方法和属性,但在Java中还提出在类中继续定义类(内部类)的概念。 内部类的定义:类的内部定义类 先来看一个实例 [html]  view plain copy pu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交换机、路由器、网关、TBOX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前言一、VLAN是什么?二 、交换机三、路由器四、网关五、TBOXTelematics BOX,简称车载T-BOX,车联网系统包含四部分,主机、车载T-BOX、手机APP及后台系统。主机主要用于车内的影音娱乐,以及车辆信息显示;车载T-BOX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实现手机APP的车辆信息显示与控

【附答案】C/C++ 最常见50道面试题

文章目录 面试题 1:深入探讨变量的声明与定义的区别面试题 2:编写比较“零值”的`if`语句面试题 3:深入理解`sizeof`与`strlen`的差异面试题 4:解析C与C++中`static`关键字的不同用途面试题 5:比较C语言的`malloc`与C++的`new`面试题 6:实现一个“标准”的`MIN`宏面试题 7:指针是否可以是`volatile`面试题 8:探讨`a`和`&a`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C类会议和期刊为研究者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下是对所有C类会议和期刊的总结,包括全称、出版社、dblp文献网址以及所属领域。 目录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C类期刊 1. Ad Hoc Networks 2. CC 3. TNSM 4. IET Com

C语言程序与设计第四版课后习题 - 1~8章大合集

前言 本文章是一个大合集,按照课后习题的命名方式命名,方便寻找,只需要在目录上点相对应的题号即可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章课后习题 1.1 编写一个C程序 题目概述: 请参照本章例题,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一下信息: *****************************Very good!***************************** 代码实现: #define

【自然语言处理】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什么是自然语言2. 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2.1 自然语言处理NLP2.2 计算语言学CL2.3 NLP与CL 3. 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内容3.1 研究对象3.2 研究层次3.3 研究问题3.4 研究内容3.4.1 资源建设3.4.2 基础研究3.4.3 应用技术研究3.4.4 应用系统 4. 自然语言处理的流派5. 自然语言处理的挑战

[计算机网络]-计网学习笔记-计网知识点总结(附完整笔记)

本笔记是跟着 b站 湖科大教书匠 视频做的笔记,其中图片为视频中的 PPT,加上了自己的注释。         这是原视频链接。大家可以参照着笔记看原视频。视频中的 PPT 做的非常好。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有字幕无背景音乐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4411d7jb?vd_source=1146b07cc2d66

上海大学《2022年836+915自动控制原理真题及答案》 (完整版)

Part1:2022年上海大学真题题目 学硕836 专硕915 Part2:2022年上海大学真题答案 学硕836 专硕915

第一章 MUD:创造世界的巫师

自从有了游戏之后,人们不满足于做屏幕前的操控者,而是梦想着自己能够进入到游戏的绚丽世界中,在剑与魔法的世界中拯救世界,称为吟游诗人歌颂的屠龙 勇者,或者在武侠世界中快意恩仇,体验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网络游戏的出现让这个梦想渐渐变为可以触摸的东西,直至成为现实。   如果要追溯网络游戏的历史,我们要将目光投向20世纪70年代。早在1969年,美国人瑞克•布罗米(Rick Bl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