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基础的代码语法解译笔记

2024-03-09 07:04

本文主要是介绍R语言基础的代码语法解译笔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双冒号,即:“::”

要使用某个包里的函数,通常做法是先加载(library)包,再调用函数。最新加载的包的namespace会成为最新的enviroment,某些情况下可能影响函数的结果。而package name::functionname的用法,一是可以在需要用某个函数时临时直接加载包,不用事先library。另一点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library带来的附带作用,这一点在开发R包时影响较大。而这种写法的副作用,是会稍微慢上那么几毫秒,在需要反复循环使用一个函数时对效率有影响,其他时候除了写起来麻烦一点,基本没有显见的副作用。

2、%>% (向右操作符,forward-pipe operator)

把左侧的数据或表达式,传递给右侧的函数调用或表达式进行运行,可以连续操作。相当于将左边的作为右边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现实原理如下图所示,使用%>%把左侧的程序的数据集A传递右侧程序的B函数,B函数的结果数据集再向右侧传递给C函数,最后完成数据计算。

例如:

  • f(x,y)等价于x %>% f(y)
  • g(f(x,y),z)等价于x %>% f(y) %>% g()
library(ggplot2)
library(dplyr)cut_depth <- group_by(diamonds,cut,depth)
cut_depth <- summarise(cut_depth,n=n())
cut_depth <- filter(cut_depth,depth>55,depth<70)
cut_depth <- mutate(cut_depth,prop=n/sum(n))
cut_depth# 使用%>%
cut_depth1 <- diamonds%>%group_by(cut,depth)%>%summarise(n=n())%>%filter(depth>55,depth<70)%>%mutate(prop=n/sum(n))
cut_depth1# 另外一个例子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设置种子序列,保证结果可重复
n1<-rnorm(10000)        
n2<-abs(n1)*50        
n3<-matrix(n2,ncol = 100) 
n4<-round(rowMeans(n3))
hist(n4%%7)# 使用 %>%
set.seed(123)
rnorm(10000) %>%abs %>% `*` (50)  %>%matrix(ncol=100)  %>%rowMeans %>% round %>% `%%`(7) %>% hist

3、%T>%(向左操作符,tee operator)

功能和 %>% 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是把左边的值做为传递的值,而不是当前步计算得到的值。

现实原理如下图所示,使用%T>%把左侧的程序的数据集A传递右侧程序的B函数,B函数的结果数据集不再向右侧传递,而是把B左侧的A数据集再次向右传递给C函数,最后完成数据计算。

例子:

假设我们计算如下: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rnorm(10000) %>%abs %>% `*` (50)  %>%matrix(ncol=100)  %>%rowMeans %>% round %>% `%%`(7) %>% hist %>% sum

提示报错。这是由于输出直方图后,返回值为空,那么再继续使用管道,就会把空值向右进行传递,这样计算最后一步时就会出错。这时我们需求的是,把除以7的余数向右传递给最后一步求和。

使用%T>%改成如下: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rnorm(10000) %>%abs %>% `*` (50)  %>%matrix(ncol=100)  %>%rowMeans %>% round %>% `%%`(7) %T>% hist %>% sum

计算出结果。

4、 %$% (解释操作符,exposition pipe-operator)

%$%的作用是把左侧数据的属性名传给右侧,让右侧的调用函数直接通过名字,就可以获取左侧的数据。比如,我们获得一个data.frame类型的数据集,通过使用 ,在右侧的函数中可以直接使用列名操作数据。

现实原理如下图所示,使用%$%把左侧的程序的数据集A传递右侧程序的B函数,同时传递数据集A的属性名,作为B函数的内部变量方便对A数据集进行处理,最后完成数据计算。

例子:

下面定义一个10行3列的data.frame,列名分别为x,y,z,获取x列大于5的数据集。使用 %$% 把列名x直接传到右侧进行判断。这里.代表左侧的完整数据对象。一行代码就实现了需求,而且这里不需要显示的定义中间变量。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df<-data.frame(x=1:10,y=rnorm(10),z=letters[1:10])
df[df$x>5,]# 使用%$%后
set.seed(123)
data.frame(x=1:10,y=rnorm(10),z=letters[1:10]) %$% .[x>5,]

5、%<>% (复合赋值操作符,compound assignment pipe-operator)

%<>%复合赋值操作符, 功能与 %>% 基本是一样的,多了一项额外的操作,就是把结果写回到最左侧的对象(覆盖原来的值)。比如,我们需要对一个数据集进行排序,那么需要获得排序的结果,用%<>%就是非常方便的。

现实原理如下图所示,使用%<>%把左侧的程序的数据集A传递右侧程序的B函数,B函数的结果数据集再向右侧传递给C函数,C函数结果的数据集再重新赋值给A,完成整个过程。

例子: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x<-rnorm(10)
x %>% abs %>% sort
x # 取完绝对值,排完序之后的结果并没有直接写到x里面去# 使用%<>%
set.seed(123)
x<-rnorm(10)
x %<>% abs %>% sort
x # 但是如果使用%<>%操作符,你会发现取完绝对值,排完序之后的结果直接覆盖掉了原来的x。

6、符号:$

$符号用于提取数据框(data frame)或列表(list)中的成员。它允许访问数据框或列表中的某个列(成员),并返回该列的值。

例子:

df <- data.frame(name = c("Alice", "Bob", "Charlie"),age = c(25, 30, 35))df$name
df$age

注意:$符号只能用于数据框和列表类型的对象,不能用于向量和其他对象。

7、as.factor 或 factor函数作用

as.factor函数用于将一个变量转换为因子(factor)类型(强制转换),分组时用的较多。因子是R语言中用于表示分类变量的数据类型。当将一个变量转换为因子时,R会自动将变量的不同取值作为因子的水平(level),并将原始变量的值替换为对应水平的编码。可以使用as.factor()函数取代factor()函数。

例子:

gender <- c("男", "女", "男", "男", "女")gender_factor <- as.factor(gender)
gender_factor

这里返回结果包括以下两个。

  • x向量,这是将转换为因子的向量。
  • levels:原x向量内元素的可能值。

可以使用参数levels强制设定分类数据的顺序:

gender <- c("男", "女", "男", "男", "女")gender_factor <- factor(gender, levels=c("女", "男"))
gender_factor

如果有缺失的Levels值,也可以使用levels参数设置完整的Levels数据:

gender <- c("男", "女", "男", "男", "女")gender_factor <- factor(gender, levels=c("女", "男", "中"))
gender_factor

将因子水平进行修改:

gender <- c("男", "女", "男", "男", "女")gender_factor <- factor(gender, levels=c("女", "男", "中"), labels = c("1","2","3"))
gender_factor

注意:指定levels时,使用as.factor会报错。

8、aes 函数作用

aes函数是ggplot2包中的一个重要函数,用于创建美学映射(Aesthetic Mapping),即将数据的变量映射到图形的美学属性上。

aes函数的使用通常发生在ggplot()函数中的mapping参数中。它允许将数据的变量映射到图形的不同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通过将美学属性与具体的数据列关联,可以创建丰富多样的图形效果,并在不同的图层中进行数据可视化。

# 映射函数,函数的最常见参数有两个
# x:x向量,将数据映射到本图层的x轴
# y:y向量,将数据映射到本图层的y轴
# …:其他向量,将数据映射到本图层的其他几何要素上library(ggplot2)
aes(x, y, ...)

9、scale_colour_manual 函数作用

scale_colour_manual是ggplot2包中的一个函数,用于手动自定义颜色映射。它允许用户指定不同数据值对应的颜色,以及设置相应的标签和图例。

scale_colour_manual函数通常与ggplot函数中的aes函数和相关的图层函数(如geom_point、geom_line等)一起使用,用于自定义颜色映射。例如,使用以下代码可以创建一个散点图,并手动指定数据值1对应的颜色为红色,数据值2对应的颜色为蓝色。

library(ggplot2)# 创建数据框
df <- data.frame(x = c(1, 2, 1, 2), y = c(1, 2, 2, 1), group = c(1, 1, 2, 2))# 绘制散点图,并手动指定颜色映射
ggplot(data = df, mapping = aes(x = x, y = y, color = factor(group))) +geom_point() + # 绘制散点图scale_color_manual(values = c("red", "blue"))

上述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数据框df,其中包含了三个变量x、y和group。然后使用ggplot函数创建一个散点图,并使用aes函数将x映射到x轴,y映射到y轴,group映射到颜色属性。最后,使用geom_point函数绘制散点图,并使用scale_color_manual函数手动指定颜色映射,将group为1的数据值映射为红色,group为2的数据值映射为蓝色。

通过调整scale_color_manual函数中的values参数,可以指定更多数据值对应的颜色。

10、scale_fill_manual 函数作用

scale_fill_manual是ggplot2包中的一个函数,用于手动自定义填充颜色的映射。它允许用户指定不同数据值对应的填充颜色,以及设置相应的标签和图例。

scale_fill_manual函数通常与ggplot函数中的aes函数和相关的图层函数(如geom_bar、geom_area等)一起使用,用于自定义填充颜色映射。例如,使用以下代码可以创建一个柱状图,并手动指定不同类别的填充颜色。

library(ggplot2)# 创建数据框
df <- data.frame(category = c("A", "B", "C", "D"),value = c(10, 15, 20, 25))# 创建柱状图,并手动指定填充颜色映射
ggplot(data = df, mapping = aes(x = category, y = value, fill = category)) +geom_col() +scale_fill_manual(values = c("red", "blue", "green", "yellow"))

上述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数据框df,其中包含了两个变量category和value。然后使用ggplot函数创建一个柱状图,并使用aes函数将category映射到x轴,value映射到y轴,以及作为柱子的填充颜色。最后,使用geom_col函数绘制柱状图,并使用scale_fill_manual函数手动指定填充颜色映射,将不同的category类别映射为不同的颜色。

通过调整scale_fill_manual函数中的values参数,可以指定更多数据值对应的填充颜色。

11、stat_ellipse 函数作用

stat_ellipse是ggplot2包中的一个统计变换函数,用于在散点图上添加椭圆。它可以根据给定的数据点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绘制出椭圆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提供了对数据集的可视化描述。

stat_ellipse函数通常与geom_point函数一起使用,用于在散点图上显示椭圆。例如,使用以下代码可以创建一个带有椭圆的散点图。

library(ggplot2)# 创建数据框
df <- data.frame(x = rnorm(100), y = rnorm(100))# 绘制散点图,并添加椭圆
ggplot(data = df, mapping = aes(x = x, y = y)) +geom_point() +stat_ellipse()

上述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数据框df,其中包含了两个随机生成的变量x和y。然后使用ggplot函数创建一个散点图,并使用aes函数将x映射到x轴,y映射到y轴。最后,使用geom_point函数绘制散点图,并使用stat_ellipse函数添加椭圆。

stat_ellipse函数默认使用95%的置信区间绘制椭圆,即表示数据的大致范围。还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定制椭圆的样式,例如设置椭圆的颜色、填充、线条类型等。

完整例子:

## 设置种子
set.seed(20240208)## R包加载
library(ggplot2)## 数据构建(无意义)
data1<-data.frame(x=rnorm(500,mean = 15,sd=10),y=rnorm(500,mean = 10,sd=10))
data2<-data.frame(x=rnorm(500,mean = 20,sd=10),y=rnorm(500,mean = 15,sd=10))
data<-rbind(data1,data2)## kmeans聚类
kmeans<-kmeans(data,2,nstart = 1000)
data$cluster<-as.factor(kmeans$cluster)## 绘图
ggplot(data = data,aes(x=x,y=y,color=cluster))+geom_point(alpha=0.3)+stat_ellipse(aes(x=x,y=y,fill=cluster),geom = "polygon",level = 0.95,alpha=0.2)+scale_colour_manual(values = c("#00AFBB","#FC4E07"))+scale_fill_manual(values = c("#00AFBB","#FC4E07"))+theme_bw()->p1
print(p1)

这篇关于R语言基础的代码语法解译笔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89890

相关文章

活用c4d官方开发文档查询代码

当你问AI助手比如豆包,如何用python禁止掉xpresso标签时候,它会提示到 这时候要用到两个东西。https://developers.maxon.net/论坛搜索和开发文档 比如这里我就在官方找到正确的id描述 然后我就把参数标签换过来

零基础学习Redis(10) -- zset类型命令使用

zset是有序集合,内部除了存储元素外,还会存储一个score,存储在zset中的元素会按照score的大小升序排列,不同元素的score可以重复,score相同的元素会按照元素的字典序排列。 1. zset常用命令 1.1 zadd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poj 1258 Agri-Net(最小生成树模板代码)

感觉用这题来当模板更适合。 题意就是给你邻接矩阵求最小生成树啦。~ prim代码:效率很高。172k...0ms。 #include<stdio.h>#include<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 = 101;const int INF = 0x3f3f3f3f;int g[MaxN][MaxN];int n

科研绘图系列:R语言扩展物种堆积图(Extended Stacked Barplot)

介绍 R语言的扩展物种堆积图是一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它不仅展示了物种的堆积结果,还整合了不同样本分组之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这种图形表示方法能够直观地比较不同物种在各个分组中的显著性差异,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解读方式。 加载R包 knitr::opts_chunk$set(warning = F, message = F)library(tidyverse)library(phyl

透彻!驯服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五种方法,及具体方法选择思路

引言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型语言模型不再停留在演示阶段而是逐步面向生产系统的应用,随着人们期望的不断增加,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人们对大模型的认识已经从对其zero-shot能力感到惊讶,转变为考虑改进模型质量、提高模型可用性。 「大语言模型(LLMs)其实就是利用高容量的模型架构(例如Transformer)对海量的、多种多样的数据分布进行建模得到,它包含了大量的先验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15 人工神经网络(1)sklearn

系列文章目录 监督学习:参数方法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4 线性回归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SAheart.csv)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6 多项逻辑回归 【学习笔记 及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7 判别分析 【学

系统架构师考试学习笔记第三篇——架构设计高级知识(20)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本章知识考点:         第20课时主要学习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的理论和工作中的实践。根据新版考试大纲,本课时知识点会涉及案例分析题(25分),而在历年考试中,案例题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并不多,虽在综合知识选择题目中经常考查,但分值也不高。本课时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按照以往的出题规律,通信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点多来源于教材内的基础网络设备、网络架构和教材外最新时事热点技术。本课时知识

计算机毕业设计 大学志愿填报系统 Java+SpringBoot+Vue 前后端分离 文档报告 代码讲解 安装调试

🍊作者:计算机编程-吉哥 🍊简介:专业从事JavaWeb程序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定制化项目、 源码、代码讲解、文档撰写、ppt制作。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就是快乐的。 🍊心愿:点赞 👍 收藏 ⭐评论 📝 🍅 文末获取源码联系 👇🏻 精彩专栏推荐订阅 👇🏻 不然下次找不到哟~Java毕业设计项目~热门选题推荐《1000套》 目录 1.技术选型 2.开发工具 3.功能

【Linux 从基础到进阶】Ansible自动化运维工具使用

Ansible自动化运维工具使用 Ansible 是一款开源的自动化运维工具,采用无代理架构(agentless),基于 SSH 连接进行管理,具有简单易用、灵活强大、可扩展性高等特点。它广泛用于服务器管理、应用部署、配置管理等任务。本文将介绍 Ansible 的安装、基本使用方法及一些实际运维场景中的应用,旨在帮助运维人员快速上手并熟练运用 Ansible。 1. Ansible的核心概念

AI基础 L9 Local Search II 局部搜索

Local Beam search 对于当前的所有k个状态,生成它们的所有可能后继状态。 检查生成的后继状态中是否有任何状态是解决方案。 如果所有后继状态都不是解决方案,则从所有后继状态中选择k个最佳状态。 当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或满足某个终止条件时,算法停止。 — Choose k successors randomly, biased towards good ones —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