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线程调度实验报告_Nachos Lab2,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内容一:总体概述
本次Lab针对的内容了解线程的调度机制,每个时刻每个CPU上只能有一个线程运行,为了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工作效率,必须合理的安排每个线程上CPU的顺序和时间。在实用中,多数为几种调度策略结合使用的。包括是否抢占、动态优先级还是静态优先级、是否分时等等。
调度策略的实施通常需要在PCB中增加相应的修改,需要在其中增加相应的数据结构记录执行的状态和统计信息。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次lab的主要内容;阐述本次lab中涉及到的重要的概念,技术,原理等,以及其他你认为的最重要的知识点。这一部分主要是看大家对lab的总体的理解。
要求:简洁,不需要面面俱到,把重要的知识点阐述清楚即可。】
内容二: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完成列表(Y/N)
| Exercise1 | Exercise2 | Exercise3 |
完成情况 | Y | Y | Y |
具体Exercise的完成情况
Exercise1
了解Linux或Windows中采用的进程/线程调度算法。
我调研的是Linux系统中的进程/线程调度算法。Linux的内核有三种调度策略:
1. SCHED_OTHER分时调度策略。
2. SCHED_FIFO实时调度策略,先到先服务。一旦占用CPU则一直运行直到有更高优先级任务达到或自己放弃。
3. SCHED_RR实时调度策略,时间片轮转。当进程的时间片用完,系统将重新分配时间片,并置于就绪队列。放在队尾保证了所有具有相同优先级的RR任务的调度公平。
Linux内核将进程分成两个级别:普通进程和实时进程。实时进程的优先级都高于普通进,除此之外,它们的调度策略也有所不同。
如果一个进程有实时需求(它是一个实时进程),则只要它是可执行状态的,内核就一直让它执行,以尽可能地满足它对CPU的需求,直到它完成所需要做的事情,然后睡眠或退出(变成非可执行状态)。而如果有多个实时进程都处于可执行状态,则内核会先满足优先级最高的实时进程对CPU的需要,直到它变为非课执行状态。于是,只要有高优先级的实时进程一直处于可执行状态,低优先级的实时进程就一直不能得到CPU;只要一直有实时进程处于可执行状态,普通进程就一直不能得到CPU。后来内核进行了一些改动,限定了以sched_rt_period_us为周期的时间内,实时进程最多只能运行sched_rt_runtime_us这样给普通进程留下了一点点能够得到执行的机会。
在Linux 2.6版本中,内核调度曾有几度变迁,其基本思想是:1)提高实时进程调度相应比;2)普通进程调度体现“完全公平这个思想”。为实时进程(SCHED_FIFO/SCHED_RR)提供O(1)时间复杂度的调度算法,同时,
这篇关于线程调度实验报告_Nachos Lab2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