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读而生厌的“中国式管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刚拿到《中国式管理》这本书随手翻到“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过程”时,心里还涌出一种窃喜,以为这本书看来是将西方的管理体系和我们的传统优秀国学文化相结合了,定然能让我有所领悟。结果却真的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真大失所望。引用别人评价的一句话就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糟粕的进行简单移植和粗鄙包裹的理论滥造“(赵伯平--警惕台湾的企业管理垃圾!)。
首先这本书的很关基本的管理理念是值得借鉴的,虽然这些理念西方管理学也都经过了透彻的论证和阐述。下面是个人摘借的觉得写得挺有价值之处。
1,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的具体表现,在于促进组织成员的自觉、自律与自主,透过员工的自主,企求人安己安,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安人则包括教育大家,鼓励人人都修己,来缩小彼此的差异,建立共同的道德标准,成为社会健全发展的必要措施。个人认为这是写出了现代管理的核心的,修己是管理的第一步,安人则是管理的重心,管理并不是获取和玩弄权力。
2,以人为主,强调个人的自觉、自律、自主,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有所成就;因道结合,使组织的人有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才能形成合力。
就上面两点,个人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中更多的是脑力劳动者--知识工作者,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体力劳动者之处是前者的业绩和努力程度是很难度量的。因此管理知识工作者,管理的焦点是指明方向、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供资源保证。对于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就像指挥一个乐队,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艺的专家,指挥家只能指挥他们去演奏而不能教他们如何演奏。因此现代管理的重心应该是增强每个成员的自我管理、去激发他们自身的参与热情、去给他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资源保障。
3,组织的树状结构。枝叶能做的事,树干不要去做;树干能做的事,根部也不会去做。枝叶是员工、枝干和树干是各级管理,树根则是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4,其他如管理要应对变化、绩效考核要抱着”救人而非杀人“、鼓励大家”反求诸己“、圆通的沟通和领导、合适的激励等基本理念都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恰如这句评价”基于对传统文化糟粕的进行简单移植和粗鄙包裹的理论滥造“,但是文章却又将这些合理的甚至优秀的管理思想给扭曲了,渗入了一种难以具体名状的东西,像和稀泥的”推拉托“、混事的”明哲自保“、墙头草等等。再者这本书真的是发扬了它”一分为三“的理念,处处玩弄文字游戏,透露着”无可无不可“的混世精神。我个人就读这本书能够想到的感觉是:
1,文章内容太滑溜了,就像吃了一个苍蝇,你恶心的要死,吐又吐不出来,又不能怪苍蝇。
2,文章表达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病人买了个进口的漂亮瓶子,装的却是鼻涕浓痰,还沾沾自喜的摆在门面上。咋一看不错,走近一看就难以忍受。这里面装的就是一部分人的恶习或者大部分人都有的小毛病。
管理是什么? 管理是以工作目标为前提,组织所有的资源、组织所有的人,按计划工作,使用控制和考核的方法,使工作效益最大化。管理的真谛是聚合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首先,曾仕强批判西方管理学的目标和成果管理,貌似洋洋自得的说”中国人可以实施目标管理,也可以搞得它名存实亡,对于成果管理,中国人同样具有这样的本领。“这怎么看着都有一种自暴自弃,你能奈我何的横?管理的使命就是高效的完成组织的使命、创造价值。如果不以成果为衡量的中心,不能去创造价值,努力去营造好的结果,那么组织的意义何在?难道说要顺天应命,看老天爷颜色?
曾关于“推、拖、拉”的管理理念,这是在教人和稀泥的功夫,就是从众、墙头草,完全没有个人的推动和奉献精神。这样的管理充其量描述了如何在一个组织内维持现状甚至倒退,不可能带动组织的进步。若组织形成这种文化,组织终会被推倒、拖垮、拉散。
曾写出”明哲保身是根本理念“,若是如此谈何1+1>2?。生活和工作中保护自己是没有错的,但是反观作者的观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哪里能够体现个人价值?良禽择木而栖是说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清楚地知道怎么样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价值。然后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去发挥。如果这个组织不适合自己,退出对大家都好。而作者呢?这是再传递怎样一种消极的态度?不可否认,任何团体内难免会存在那么几只老鼠想要去坏一锅汤,人也都自利的想法。但这不应该称为组织文化的主流,组织的主流应该是培养信任的氛围、为了同一个目标各司其职。所以管理应该果断剔除老鼠,引导人们积极的一面。
作者或许洞察中国人的人性,能够给让管理者打打预防,充其量也就是如此了。从另一方面,若是一个人能有大局和前瞻意识,又能掌控这本书里所提到的种种”精髓“,或许能够和稀泥往前推动。这种”管理“虽然未违背管理的终极目的,却实在让管理蒙羞,也侮辱中国式管理这个词。
这篇关于读而生厌的“中国式管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