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思考一个陌生的领域?

2024-01-28 00:36
文章标签 思考 领域 陌生

本文主要是介绍如何思考一个陌生的领域?,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L先生说:

周末跑了几个城市看市场

所以,又拖到今天才更新……

不过质量仍然是有保证的

大家尽可放心喔 : )

最近最火的电影,非《我不是药神》莫属。

截至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药神在豆瓣是37万评价,9.0分。这在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多年不遇的奇迹。

不过今天不聊电影,因为我还没空去看……

我想借这部电影,跟大家聊聊:如何思考一个不熟悉的领域。

图片

在这里说一下:对于医药行业,我毫无了解。所以,我跟大家一样,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如果读者中有从事医药行业的朋友,那就比我更专业了)。

那么,针对这么一个陌生领域,我们可以如何去了解和思考呢?

我大致翻了下简介,下面是《药神》的主要内容(如果有错,请纠正):

某制药公司生产了一种特效药品,在国内售价非常高,许多病人买不起这种药。而在一线之隔的印度,仿制药的价格相当低廉,但不允许进入中国。于是,一位中国人程勇,开始帮助病人到印度「进口」仿制药。

针对《药神》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网上大抵有三种比较主流的声音。

第一种,是义愤填膺,控诉药企黑心,唯利润是图,定价高昂。要不是有大量仿制药厂商,病人连生命权都无法保证。

这种观点,说实话,是属于比较浅层的思考。因为他只看到了最简单、最表层的原因,没有继续进一步思考,考虑长期结果、深层原因和其他影响,而是让情绪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第二种,则是考虑到:药企也需要生存。如果没有利润作为驱动,谁会花重金去做研发?

他们能够看到:走私仿制药、破坏专利权的行为,看似为病人谋福利,实际上破坏了药企的利益,削弱了药企研发新药的动力。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医药事业的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这种思维就好了一些,能看到长期的影响和后果。但仍然略嫌不足。

第三种呢,则另辟蹊径:既然病人要保障生存的权利,药企又要有足够利润作为动力,那么,责任自然就落到了政府头上。

为什么政府不能花钱补贴、做研发?这样,既给了药企生存空间,又能有效压低药价。

这种思维也是不错的,考虑到了病人和药企的平衡,给出了另一种解决思路。

但仍然还可以更好。

图片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仔细看这三种观点,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全面。

无论是站在病人、药企,还是政府的角度看待问题,实际上,都是把问题的视角窄化了。你看到的只是整个问题的部分,而不是全貌。

这就是我们常犯的第一个错误: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单独站在其中一个因素的视角去看待,或者单独归因到其中某个因素,都是不全面的。

任何一个系统,其内部因素一定是互相影响、互相制衡的。必须把视角拔高,从更高的层次去看待整体,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第二个错误是什么呢?

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思维:一个问题存在,就一定有解决方式,或者一定要找到一个解决方式。否则,任何思考、讨论,都是无意义的。

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必须承认,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 ——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思考和讨论没有价值。

反之,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增进对问题的理解,谋求达到一个共识。

这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也是有帮助的。

请大家记住这两个原则。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思考,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药神》所反应的药品现状?

图片

首先,我们先思考:

在这整个系统中,都牵扯到哪些元素?

有哪些人、组织、机构,参与到了这整个环节之中?

最容易想到的是这几个:

药企,药店,病人。

药企研发药物,卖给药店,病人去药店买药。这构成了一个最基本的生产和消费链条。

但仅仅只有这几方涉及到其中吗?显然不是。如果你只看到它们,就很容易导向第一种(指责药企)和第二种(为药企辩护)结果。

这也是很多人最容易犯的毛病:让思维停留在「显而易见」的层面。

至少,它还应该包括这些:

  • 政府:制定法律政策,掌握财政预算,控制药品流通和进出关。

  • 医院:指导病人购买药品。

  • 慈善组织:为病人免费发放药物。

  • 各高校、科研机构:为药物研发提供基础力量。

  • 仿制药公司:更严格来说,还应该分成原研地仿制公司、印度仿制公司和国内仿制公司。

  • 药企:可以更进一步细分成,负责研发的部分(科研人员),和负责销售、运营的部分(公司管理层及股东)。

  • 病人:可以细分成,能负担药费的富人,和无法负担药费的穷人。

  • 投资者:为仿制药公司、药企注入资金,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 ……

这张清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不过我们先到此为止。

这些盘根错节的对象,彼此间通过利益、因果、驱动等关系,跟其他节点间建立联系,构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 —— 这就是一个「拟合」现实世界的基本模型。

你列出来的元素越丰富,越详细,拟合程度就越高,越接近真实世界。

这就是第一步:找出构成系统的所有元素。

完成了这一步,才能保证思维最基本的全面性 —— 只有考虑到各元素之间的制约和平衡,你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非从单个元素的视角。

图片

找出了相关元素,下一步是什么呢?

针对每一个元素,我们分别去找到它的三个要素:

Have:你有什么、能提供什么;

Need:你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

Constraint:你受到什么条件约束。

比如,对于病人,他们的 Need 都是有效的药物(来自药企、仿制药公司的 Have)。但富人的 Have 是充足的药费,而穷人的 Have 是有限的药费,Constraint 可能是信息沟壑 —— 缺乏有效的渠道,不知道有仿制药这回事,等等。

对于仿制药公司,它们的 Have 可能是有效的药物和劣质的药物,Need 都是利润,Constraint 可能是政策法律、技术水准、交通运输,等等。

对于药企,它们的 Have 是技术力量、有效的药物,Need 是利润,Constraint 则是高昂的研发经费和时间成本,以及严格的规定(比如临床试验等)。

进一步拆分药企。其中的研发人员,Have 是技术力量、成型的产品,Need 是研发经费和销售渠道;而管理层和股东,Have 是研发经费和销售渠道,Need 是技术力量 —— 你看,它们的 H 和 N 是完全对应的,所以才能紧密结合起来。

再看政府。政府的 Have 是政治力量、税率调控等,Need 是社会的稳定和公民的基本福利,Constraint 则是有限的财政预算,严格的比例(难以随意调整),效率(存在滞后和延迟),干预(无法直接影响,只能通过政策、拨款等间接影响),等等 —— 这些都会影响政府的决策。

这一步的意义在哪里呢?主要有两点。

1)找出了所有元素的 H 和 N(其实就是供给和需求),我们就能把它们一一对应、连接起来。

2)通过思考各元素的 C,我们就能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个元素在参与到整个链条之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克服的困难,以及面临的阻力。

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去反复审视,每一个元素能起到的作用。

例如:我们可能会希望,政府能够施加干预,投入预算去研发药品、压低价格 —— 但须知: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不但总量有限,而且每个领域的比例都需要严格控制,并没有那么容易调整。

注意:到这一步为止,我们并没有涉及任何专业内容。

也就是说,上面这些分析,都在我们的背景知识范畴内。我们只是通过规范的方法和流程,把它们列出来,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思考范畴,来更好地鸟瞰整个图景。

图片

第三步,就是把前两步所列出的元素,通过它们的 H 和 N,分别对接起来,构成一条完整的链条。

如果存在无法流畅对接的情形,或者产生了断点,很大的可能,就是由于 C 起了阻碍的作用。

那么,我们就要去思考:

  • 能否引入新的方法,消除这个C?

  • 能否找到别的节点,绕开这个C?

  • 能否通过优化调整,缓解这个C?

到这一步,我们就必须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填补思考过程的空白。

比如:穷人无法为有效药物负担足够药费,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印度的廉价药品。那么,为什么这个情形没有成为主流呢?

通过针对性的搜索,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家为了打击假药,禁止不合规的药品进口。如果放开进口,固然能降低药价,但一方面会影响药企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假药横行。

这就是仿制药公司 C 的来源之一。

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思考:针对这个C,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缓解和消除?比如:能否给专门做仿制药的某几家公司开放一批牌照?诸如此类。

这里的重点在于博弈和平衡。每进行一次的思考,都要同步思考:

它可能会造成什么结果?可能会有什么影响?能否干预和消除?

不仅仅是针对 C 动手。通过检视整个复杂系统,逐一分析 H 和 N,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优化点。

比如:富人的 H 和 N 可以完美对接,但穷人不行,存在一个落差 —— 与此同时,慈善机构、投资者、富人,等等,他们的 H 都是资金,那么,能不能通过一些价格歧视的手段,把「抹平」穷人落差的这部分成本,转嫁到其他元素身上?

比如:富人可以通过投注资慈善机构,为穷人承担医药费;与此同时,富人也可以得到声誉,以及国家承诺的减税(富人的 N),等等。

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做法,通过迂回的方式,把各元素的 H 和 N 对接了起来。

这些,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假设」。它们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下一步,就是不断循环,去获取信息和资讯,来支撑和推翻这些假设。

重点在于,整个复杂系统,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何通过重构、对接和调控每一个接口,来实现系统整体性效率的上升,这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了。

另外,正如我一直所强调的:框架和模型并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它们能做的是:

指导你「朝什么方向去思考」;

让你知道「应该获取什么信息」;

以及,如何把获取到的信息,安放在合理的位置上。

这就是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过程。

图片

你可能也看到了。思考到最后,我们依然没有得出有效的结论,依然没有得到「问题的解答」 —— 我们得到的,只是「可能性」和「假设」而已。

这是正常的。并非所有问题都有明确的解答,因为如果有,它早就已经被解决了。

但通过这个过程,你会更加了解这个领域,与此同时,也是在不断地锤炼你的思维能力。

这就是思考的意义所在。

思考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最优解,

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这篇关于如何思考一个陌生的领域?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51977

相关文章

【编程底层思考】垃圾收集机制,GC算法,垃圾收集器类型概述

Java的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GC)机制是Java语言的一大特色,它负责自动管理内存的回收,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以下是对Java垃圾收集机制的详细介绍: 一、垃圾收集机制概述: 对象存活判断:垃圾收集器定期检查堆内存中的对象,判断哪些对象是“垃圾”,即不再被任何引用链直接或间接引用的对象。内存回收:将判断为垃圾的对象占用的内存进行回收,以便重新使用。

PostgreSQL核心功能特性与使用领域及场景分析

PostgreSQL有什么优点? 开源和免费 PostgreSQL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免费使用和修改。这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并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活跃的社区和丰富的资源。 高度兼容 PostgreSQL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macOS等)和编程语言(如C、C++、Java、Python、Ruby等),并提供了多种接口(如JDBC、ODBC、ADO.NET等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C类会议和期刊为研究者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下是对所有C类会议和期刊的总结,包括全称、出版社、dblp文献网址以及所属领域。 目录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C类期刊 1. Ad Hoc Networks 2. CC 3. TNSM 4. IET Com

BERN2(生物医学领域)命名实体识别与命名规范化工具

BERN2: an advanced neural biomed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nd normalization tool 《Bioinformatics》2022 1 摘要 NER和NEN:在生物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中,NER和NEN是关键任务,它们使得从生物医学文献中自动提取实体(如疾病和药物)成为可能。 BERN2:BERN2是一个工具,

【编程底层思考】详解Java的JUC多线程并发编程底层组件AQS的作用及原理

Java中的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简称AQS)是位于java.util.concurrent.locks包中的一个核心组件,用于构建锁和其他同步器。AQS为实现依赖于FIFO(先进先出)等待队列的阻塞锁和相关同步器提供了一套高效、可扩展的框架。 一、AQS的作用 统一同步状态管理:AQS提供了一个int类型的成员变量state,用于表示同步状态。子类可以根据自己

PMBOK® 第六版 项目进度管理知识领域

目录 读后感—PMBOK第六版 目录 提到“进度”,大家都能直观理解其含义。有统计指出,现在项目的延迟交付比例越来越高,并且这一趋势持续上升。造成项目延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在项目初期,由于时间充裕,往往会做一些与项目无关或超出项目范围的工作,导致项目后期不得不疯狂赶工。 另一种常见问题是过分关注单个活动的精确执行,而忽略了对整个项目进度的宏观把控,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团队失

一道算法题引发的动态内存管理的思考

在做PKU2762时,需要建邻接表。 于是按部就班写了下面一个插入边到邻接表中的函数: const int VMAX = 1010;typedef struct Graph{int vex;Graph* next;}Graph;Graph ArcGraph[VMAX];void insert(int u, int v){Graph* t = new Graph;Graph*

go 和 java 技术选型思考

背景:       go和java我这边自身都在使用,感受比较深,java使用了有7年多,go也就是今年开始的,公司需要所以就学了使用,发现这两个语言都很好,需要根据场景选择,我写下我这边的看法。 关于go和java语言层面和特性就不说了,网上都有,我这边从我这边实际使用的场景情况来说,供大家参考。 给我最大的感受,php转go的不少,也是符合未来技术大趋势的,目前来看,java转go也比较

思考自己写博客的意义

感想 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就要求自己以每周4篇的速度写博客。然而问题是:每周的空闲时间是不稳定的,这导致我没法保证花费相同的时间去输出稳定质量的博客。当时间不够时,我将面临选择:是减少数量来保证稳定的质量,还是降低质量来保证稳定的数量? 我选择的是——牺牲质量。因为,相比于“质量”,“数量”是准确可见的。我担心:一旦有一次没能完成目标数量,便会出现“破窗效应”,让我潜意识里再也不认同“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