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b 主事件循环轻度分析与编程应用

2024-01-22 21:38

本文主要是介绍Glib 主事件循环轻度分析与编程应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 glib 事件循环概述

glib 是一个跨平台、用 C 语言编写的若干底层库的集合。编写案例最好能够结合 glib 源码,方便随时查看相关函数定义。glib 实现了完整的事件循环分发机制。有一个主循环负责处理各种事件。事件通过事件源描述,常见的事件源

  • 文件描述符(文件、管道和 socket)
  • 超时
  • idle 事件

当然,也可以自定义事件源,通过 glib 提供的函数 g_source_attach() 就可以手动添加我们自定义的新类型事件源。可参考 [2.2](##2.2 案例2 glib 自定义事件源)

事件源默认会被分配一个优先级,默认为 G_PRIORITY_DEFAULT(200),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当然也可以在添加空闲函数(g_idle_add_full)的时候,指定该事件源的优先级。具体应用还是结合后面的示例以及源码动手实践。

1.1 glib 主事件循环涉及的重要数据结构

GMainContext

为了让多组独立事件源能够在不同的线程中被处理,每个事件源都会关联一个GMainContext。一个线程只能运行一个GMainContext,但是在其他线程中能够对事件源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GMainContext 定义如下

/*** GMainContext:** The `GMainContext` struct is an opaque data* type representing a set of sources to be handled in a main loop.*/
typedef struct _GMainContext            GMainContext;

GMainLoop

GMainLoop 数据类型代表了一个主事件循环。通过g_main_loop_new()来创建GMainLoop对象。在添加完初始事件源后执行g_main_loop_run(),主循环将持续不断的检查每个事件源产生的新事件,然后分发它们,直到处理来自某个事件源的事件的时候触发了g_main_loop_quit()调用退出主循环为止。

struct _GMainLoop
{GMainContext *context;gboolean is_running; /* (atomic) */gint ref_count;  /* (atomic) */
};

其实很多博客只是介绍了上述内容,如果你对 glib 本身就不熟悉,还是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一定要结合源码,以及动手调试,才能够更好的理解 glib 事件循环。所以,动手试试笔者第二节改写的三个案例吧。

1.2 glib / glibc /libc 傻傻分不清楚

  • glibclibc 都是Linux 下的 C 函数库
  • libcLinux 下的 ANSI C 函数库
  • glibcLinux 下的 GUN C 函数库
  • glibGTK+ 的基础库,一个综合用途的实用的轻量级的C程序库,与 glibc 没有实际联系

ANSI C 函数库是基本的 C 语言函数库,包含了 C 语言最基本的库函数。GNU C 函数库是一种类似于第三方插件的东西。由于 Linux 是用 C 语言写的,所以 Linux 的一些操作是用 C 语言实现的,因此,GUN 组织开发了一个 C 语言的库 以便让我们更好的利用 C 语言开发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的程序。

如今,glibc是 linux 下面 c 标准库的实现,即 GNU C Library,所以,我们在 Linux 用户态编程中最常用的库,libc.so,其实就是 glibc

可能有人会认为,glib 前面有个 “g” ,所以认为 glib 是 GNU 的东西;同时认为 glibc 是 glib 的一个子集。 其实,glib 和 glibc 基本上没有太大联系,可能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其都是 C 编程需要调用的库而已。

glib是GTK+的基础库,它由基础类型、对核心应用的支持、实用功能、数据类型和对象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可以在[http://www.gtk.org gtk网站]下载其源代码。是一个综合用途的实用的轻量级的C程序库,它提供C语言的常用的数据结构的定义、相关的处理函数,有趣而实用的宏,可移植的封装和一些运行时机能,如事件循环、线程、动态调用、对象系统等的API。GTK+是可移植的,当然glib也是可移植的,你可以在linux下,也可以在windows下使用它。使用gLib2.0(glib的2.0版本)编写的应用程序,在编译时应该在编译命令中加入pkg-config --cflags --libs glib-2.0

2 三个案例轻松搞定 glib 事件循环

项目源码:https://github.com/liyansong2018/glib_demo

2.1 案例1 g_main_loop 基础用法

此案例中,我们一共添加了 3 个事件,包括 2 个超时事件源,一个空闲函数。主循环 g_main_loop_run 不停地检查是否有新事件发生。**各个事件源处理函数,如果返回值为 FALSE,则该事件源会被删除。如果返回值为 TRUE,则事件源一直存在。**具体含义请看如下代码

/* test.c */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1.创建一个 GMainLoop 结构体对象,作为一个主事件循环 */GMainLoop *loop = g_main_loop_new(NULL, FALSE);/* 2.添加超时事件源 */g_timeout_add(1000, count_down, NULL);g_timeout_add(8000, cancel_fire, loop);/* 3.添加空闲函数,没有更高优先级事件时,空闲函数就可以被执行 */g_idle_add(say_idle, NULL);/* 4.循环检查事件源中是否有新事件进行分发,当某事件处理函数调用 g_main_loop_quit(),函数退出 */g_main_loop_run(loop);/* 5.减少loop引用计数,如果计数为0,则会释放loop资源 */g_main_loop_unref(loop);return 0;
}

每个事件函数的定义如下

/* * FALSE,该事件源将被删除* TRUE,该事件源会在没有更高优先级事件时,再次运行*/
gboolean count_down(gpointer data) {static int count = 10;if (count < 1) {printf(">>> count_down() return FALSE\n");return FALSE;}printf(">>> count_down() %4d\n", count--);return TRUE;
}gboolean cancel_fire(gpointer data) {GMainLoop *loop = data;printf(">>> cancel_fire() quit \n");g_main_loop_quit(loop);return FALSE;
}gboolean say_idle(gpointer data) {printf(">>> say_idle() idle \n");return TRUE;
}

编译

gcc $(pkg-config --cflags glib-2.0) test.c $(pkg-config --libs glib-2.0) -o test

或者使用 Makefile

运行结果如下

>>> say_idle() idle 
>>> count_down()   10
>>> count_down()    9
>>> count_down()    8
>>> count_down()    7
>>> count_down()    6
>>> count_down()    5
>>> count_down()    4
>>> cancel_fire() quit

结果分析

  • 本例中,没有更高优先级的事件,所以首先会运行空闲事件源,空闲函数返回 FALSE,该事件源被删除
  • 接着运行超时事件源,两个超时函数同时处理,count_down 1秒运行一次,cancel_fire 8 秒运行一次

2.2 案例2 glib 自定义事件源

使用函数 g_main_loop_new 创建 GSource类型对象,这个对象可以理解为我们自定义事件源。自定义事件源需要完成以下函数的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件循环中的关键函数

  • prepare:调用每个事件源的 prepare 回调函数,检查事件源是否有事件发生。事件源分为两类:1、不需要 poll(idle 事件源),返回值 TRUE,表示 idle 事件已经发生;2、需要 poll(文件事件源),返回值 FALSE,因为只有轮询文件之后,才能知道文件事件是否发生。
  • query:获取需要 poll 的文件 fd
  • check:检查事件源是否有事件发生
  • dispatch:若某个特定事件源有事件发生(通常是 prepare/check返回 TRUE),则调用事件处理函数

入口函数如下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GMainLoop *loop = g_main_loop_new(NULL, FALSE);GMainContext *context = g_main_loop_get_context(loop);GSourceFuncs g_source_myidle_funcs = {g_source_myidle_prepare,g_source_myidle_check,g_source_myidle_dispatch,g_source_myidle_finalize,};/* 创建新事件源实例,传入了事件的函数表、事件结构体大小 */GSource *source = g_source_new(&g_source_myidle_funcs, sizeof(GSourceMyIdle));/* 设置新事件源source的回调函数 */g_source_set_callback(source, (GSourceFunc)myidle, "Hello, world!", NULL);/* source关联特定的GMainContext对象 */g_source_attach(source, context);g_source_unref(source);g_main_loop_run(loop);g_main_context_unref(context);g_main_loop_unref(loop);return 0;
}

各个函数的定义

/* 检查事件源是否有事件发生,如果有事件已经发生,则无需轮询(poll) */
gboolean g_source_myidle_prepare(GSource *source, gint *timeout) {*timeout = 0;return TRUE;
}/* 检查事件源是否有事件发生 */
gboolean g_source_myidle_check(GSource *source) {return TRUE;
}/* 分发事件源的事件=>调用事件源的回调函数 */
gboolean g_source_myidle_dispatch(GSource *source, GSourceFunc callback, gpointer user_data) {gboolean again;/* g_source_set_callback未设置 */if (!callback) {g_warning("no callback");return FALSE;}again = callback(user_data);return again;
}/* source被销毁前调用,使用此函数释放资源 */
gboolean g_source_myidle_finalize(GSource *source) {return FALSE;
}gboolean myidle(gchar *message) {g_print("%s\n", message);/*  * G_SOURCE_REMOVE, 删除事件源* G_SOURCE_CONTINUE, 保留事件源*/return G_SOURCE_REMOVE;
}

运行结果

Hello, world!

2.3 案例3 g_main_loop 自定义事件源

这里再介绍一个更加贴切实际的案例,这个案例中,我们启动一个 TCP Server

netcat -l 127.0.0.1 8888

我们的目标是使用 glib 事件循环,编写一个 socket 客户端,定义一个 Echo 事件源,接受 TCP Server 的数据。代码 forkKernelNewbies 微信公众号提供的 glib_demo

#include <stdio.h>
#include <glib.h>#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GSourceEcho */
typedef struct GSourceEcho {GSource source;GIOChannel *channel;GPollFD fd;
} GSourceEcho;gboolean g_source_echo_prepare(GSource * source, gint * timeout);
gboolean g_source_echo_check(GSource * source);
gboolean g_source_echo_dispatch(GSource * source,GSourceFunc callback, gpointer user_data);
void g_source_echo_finalize(GSource * source);gboolean echo(GIOChannel * channel);/* tcp client */
int client_fd;int client(void);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f (-1 == client()) {g_print("%s\n", "start client error");return -1;}GMainLoop *loop = g_main_loop_new(NULL, FALSE);GMainContext *context = g_main_loop_get_context(loop);GSourceFuncs g_source_echo_funcs = {g_source_echo_prepare,g_source_echo_check,g_source_echo_dispatch,g_source_echo_finalize,};GSource *source =g_source_new(&g_source_echo_funcs, sizeof(GSourceEcho));GSourceEcho *source_echo = (GSourceEcho *) source;source_echo->channel = g_io_channel_unix_new(client_fd);source_echo->fd.fd = client_fd;source_echo->fd.events = G_IO_IN;g_source_add_poll(source, &source_echo->fd);g_source_set_callback(source, (GSourceFunc) echo, NULL, NULL);g_source_attach(source, context);g_source_unref(source);g_main_loop_run(loop);g_main_context_unref(context);g_main_loop_unref(loop);return 0;
}/* 对于文件描述符源,prepare 通常返回 FALSE,* 因为它必须等调用 poll 后才能知道是否需要处理事件** 返回的超时为 -1,表示它不介意 poll 调用阻塞多长时间
*/
gboolean g_source_echo_prepare(GSource * source, gint * timeout)
{*timeout = -1;return FALSE;
}/* 测试 poll 调用的结果,以查看事件是否发生*/
gboolean g_source_echo_check(GSource * source)
{GSourceEcho *source_echo = (GSourceEcho *) source;/* events 为要监听的事件* revents 为 poll 监听到的事件** 因为只监听了一个事件,因此简化了比较方式*/if (source_echo->fd.revents != source_echo->fd.events) {return FALSE;}return TRUE;
}gboolean g_source_echo_dispatch(GSource * source,GSourceFunc callback, gpointer user_data)
{gboolean again = G_SOURCE_REMOVE;GSourceEcho *source_echo = (GSourceEcho *) source;if (callback) {again = callback(source_echo->channel);}return again;
}/* 释放 source 持有的资源的应用计数* 然后 source 才可以被安全地销毁,不会造成内存泄露*/
void g_source_echo_finalize(GSource * source)
{GSourceEcho *source_echo = (GSourceEcho *) source;if (source_echo->channel) {g_io_channel_unref(source_echo->channel);}
}gboolean echo(GIOChannel * channel)
{gsize len = 0;gchar *buf = NULL;g_io_channel_read_line(channel, &buf, &len, NULL, NULL);if (len > 0) {g_print("%s", buf);g_io_channel_write_chars(channel, buf, len, NULL, NULL);g_io_channel_flush(channel, NULL);}g_free(buf);return TRUE;
}int client(void)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if (-1 == (client_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return -1;}memset(&serv_addr, 0, sizeof serv_addr);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serv_addr.sin_port = htons(9999);if (-1 ==connect(client_fd, (struct sockaddr *) &serv_addr,sizeof serv_addr)) {return -1;}return 0;
}

3 总结

glib 提供的事件循环机制非常实用,如 GNOME、QEMU 就使用了 glib 事件循环。本文只是轻度分析和使用了其提供的 API。更多深入的用法,其实只要结合一些开源项目,或者直接查看 glib 的源码,就可以了。

这篇关于Glib 主事件循环轻度分析与编程应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34315

相关文章

C#如何动态创建Label,及动态label事件

《C#如何动态创建Label,及动态label事件》:本文主要介绍C#如何动态创建Label,及动态label事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C#如何动态创建Label,及动态label事件第一点:switch中的生成我们的label事件接着,

Java并发编程必备之Synchronized关键字深入解析

《Java并发编程必备之Synchronized关键字深入解析》本文我们深入探索了Java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包括其互斥性和可重入性的特性,文章详细介绍了Synchronized的三种... 目录一、前言二、Synchronized关键字2.1 Synchronized的特性1. 互斥2.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在编程中,让程序暂停执行特定时间是常见需求,当需要引入不确定性时,随机休眠就成为关键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的具体实现与应用吧... 目录引言一、实现原理与基础方法1.1 核心函数解析1.2 基础实现模板1.3 整数版实现二、典型应用场景2

Spring事务中@Transactional注解不生效的原因分析与解决

《Spring事务中@Transactional注解不生效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在Spring框架中,@Transactional注解是管理数据库事务的核心方式,本文将深入分析事务自调用的底层原理,解释为... 目录1. 引言2. 事务自调用问题重现2.1 示例代码2.2 问题现象3. 为什么事务自调用会失效3

Python 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记录

《Python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记录》Python的PlotlyDash库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强大的方式来构建和展示互动式数据仪表板,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Dash设计一... 目录python 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1. 什么是Plotly Dash?1.1

找不到Anaconda prompt终端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找不到Anacondaprompt终端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因为anaconda还没有初始化,在安装anaconda的过程中,有一行是否要添加anaconda到菜单目录中,由于没有勾选,导致没有菜... 目录问题原因问http://www.chinasem.cn题解决安装了 Anaconda 却找不到 An

Spring定时任务只执行一次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Spring定时任务只执行一次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在使用Spring的@Scheduled定时任务时,你是否遇到过任务只执行一次,后续不再触发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未启用调度、线程... 目录1. 问题背景2. Spring定时任务的基本用法3. 为什么定时任务只执行一次?3.1 未启用

Android Kotlin 高阶函数详解及其在协程中的应用小结

《AndroidKotlin高阶函数详解及其在协程中的应用小结》高阶函数是Kotlin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它能够将函数作为一等公民(First-ClassCitizen),使得代码更加简洁、灵活和可... 目录1. 引言2. 什么是高阶函数?3. 高阶函数的基础用法3.1 传递函数作为参数3.2 Lambda

Java中&和&&以及|和||的区别、应用场景和代码示例

《Java中&和&&以及|和||的区别、应用场景和代码示例》: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的逻辑运算符&、&&、|和||的区别,包括它们在布尔和整数类型上的应用,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 目录前言1. & 和 &&代码示例2. | 和 ||代码示例3. 为什么要使用 & 和 | 而不是总是使

Python异步编程中asyncio.gather的并发控制详解

《Python异步编程中asyncio.gather的并发控制详解》在Python异步编程生态中,asyncio.gather是并发任务调度的核心工具,本文将通过实际场景和代码示例,展示如何结合信号量... 目录一、asyncio.gather的原始行为解析二、信号量控制法:给并发装上"节流阀"三、进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