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 期末重点整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3.1认识与实践
3.1.1实践的本质
3.1.2实践的基本结构
3.1.3实践的基本特征
3.1.4实践的多样性
3.1.5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3.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3.1.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3.2真理与价值
3.2.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3.2.2真理与谬误
3.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2.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2.5价值及其基本特征
3.2.6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3.2.7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3.3.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1认识与实践
3.1.1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1.2实践的基本结构
-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 主体是指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3.1.3实践的基本特征
-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
-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1.4实践的多样性
- 物质生产实践;
- 社会政治实践;
- 科学文化实践;
3.1.5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认识的母的;
3.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的、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 认识是主题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3.1.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
-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经过理性思考。
- 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 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 另一方面,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3.2真理与价值
3.2.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 任何真理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否旧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有条件的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 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是范围上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 相互依存: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相互包含: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所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可分的,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
3.2.2真理与谬误
- 真理与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 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超过一定范围,真理和谬误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和谬误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是促进真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真理无限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3.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 不仅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
- 判明认识是否真理性;
- 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3.2.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指的是: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 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
- 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做出裁决。
-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指的使:
- 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
-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 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3.2.5价值及其基本特征
- 价值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 价值的特性:
- 价值具有客观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独立于人们对他的认识和评价;
- 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直接同主体相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心;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关系的主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的具体的人。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导致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
- 价值具有多维性:是指每个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样性,同一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3.2.6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 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3.2.7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 真理与价值或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
- 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
- 基于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否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认识世界,就是通过实践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 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 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即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个部分;
-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的意识和观念世界.
3.3.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来源;
-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这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 期末重点整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