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HF几大常用框架实践对比(trlx、deepspeedchat、colossalaichat)

本文主要是介绍RLHF几大常用框架实践对比(trlx、deepspeedchat、colossalaichat),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原文:RLHF几大常用框架实践对比(trlx、deepspeedchat、colossalaichat) - 知乎

目录

收起

一、RLHF的作用

二、实践效果

三、怎么做

1、框架

2、算法

3、数据

4、调参

一、RLHF的作用

从InstructGPT的论文中看,RLHF目的就是为了让模型输出的结果能和人类对齐。而所谓对齐,体现在三点:

  • 有用:即遵守指令的能力
  • 诚实:不容易胡说八道
  • 安全:不容易生成不合法的、有害、有毒的信息

RLHF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都知道分为三个步骤,包括SFT(微调模型)、RM(训练回报模型或者叫偏好模型)、RL(强化学习)。那么只靠SFT能做到对齐这件事吗?应该可以做到一部分,现在网上大多数流行的开源模型基本上也止步到SFT这个步骤。其实SFT其实也展现出了很不错的性能,但是从实践上看,例如moss要做到和人类比较好的对齐,光微调的数据就达到100w的级别,这个级别的高质量数据收集起来代价还是比较高的,而后面RL的步骤,从实践结果来看,它能够用少量的数据让模型在对齐上的效果和泛化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这个文章Awesome 论文合集 |不看这些论文,你都不知道 RLHF 是如此的神奇 (4) - OpenDILab浦策的文章 - 知乎 Awesome 论文合集 |不看这些论文,你都不知道 RLHF 是如此的神奇 (4) - 知乎看,RLHF有这三个优点:

  • 建立优化范式:为无法显式定义奖励函数的决策任务,建立新的优化范式。对于需要人类偏好指引的机器学习任务,探索出一条可行且较高效的交互式训练学习方案。
  • 省数据(Data-Efficient):相对其他的训练方法,例如监督学习,Top-K 采样等,RLHF 能够利用更少的人类反馈数据达到相近的训练效果。
  • 省参数(Parameter-Efficient):相对其他的训练方法,例如监督学习,Top-K 采样等,RLHF 可以让参数量较小的神经网络也能发挥出强大的性能。

从符尧大神的文章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里可以看出RLHF的效果如下:

  • 翔实的回应: text-davinci-003 的生成通常比 text-davinci-002长。 ChatGPT 的回应则更加冗长,以至于用户必须明确要求“用一句话回答我”,才能得到更加简洁的回答。这是 RLHF 的直接产物。
  • **公正的回应:**ChatGPT 通常对涉及多个实体利益的事件(例如政治事件)给出非常平衡的回答。这也是RLHF的产物。
  • **拒绝不当问题:**这是内容过滤器和由 RLHF 触发的模型自身能力的结合,过滤器过滤掉一部分,然后模型再拒绝一部分。
  • **拒绝其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例如,拒绝在2021 年 6 月之后发生的新事件(因为它没在这之后的数据上训练过)。这是 RLHF 最神奇的部分,因为它使模型能够隐式地区分哪些问题在其知识范围内,哪些问题不在其知识范围内。

二、实践效果

我们的中文实验大多是基于GLM10B的huggingface版本进行的。SFT和大多网上的策略是一样的,使用开源的指令数据集,和一些ChatgptAPI生成的数据集训练。目前网上没有像英文领域有那么多公开的偏好数据集,早期我们直接用翻译接口翻译了HH-RLHF数据集,然后训练了一个回报模型。之后在一些中文的多轮对话上做强化学习,这样粗糙的RLHF,已经可以得到一个能够生成翔实的回应的PPO模型了。但是,也只是变得翔实而已,遵守指令的能力甚至变弱了,也没有丝毫安全性的提升(因为完全没相关数据)。

后来在清华开源的安全数据集上,经过一些精挑细选,分布到RM和PPO中,模型就可以保持翔实的前提下提高安全性,但是指令的遵循能力还很弱。但是这里也证明了一点,只要数据分布合理,RM和PPO就能让模型得到相关能力的提升。所以要得到一个对指令有广泛理解,答案翔实,安全且诚实,对于RM数据集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同时PPO应该也有相同的分布。

我们使用的RM的数据集和PPO数据集都没有达到1w级别,这也证实了强化学习算法的泛化性确实很强。

三、怎么做

1、框架

现在RLHF相关的框架非常多,基本上每周都有新的开源框架出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框架,一个是方便我们写代码,一个是能够节省更多显存。我们学习使用的框架有DeepspeedChat、Trlx、ColossalAI-Chat,同时也包括一些常用的框架例如Accelerate、PEFT等。每个框架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这里大概说一下:

Trlx:GitHub - CarperAI/trlx: A repo for distributed training of language models with Reinforcement Learning via Human Feedback (RLHF)

优势:应该是目前网上大家提到的,使用最广泛的LLM的强化学习框架了。这个框架里面的算法基本是参考了OpenAI当年LM强化学习开源代码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Accelerate框架的调用支持,还有对各种常见的LM的封装,主要是添加了ValueFunction的head,还有一些冻结参数的支持。

不足:代码逻辑比起其他框架来说,有些凌乱,新手看起来不太友好。我第一个学的就是Trlx,后来看ColossalAI感觉Trlx写的真乱。还有就是Trlx的代码里,默认情况下,离线策略只执行一次,然后就训练,感觉有点奇怪。我实践经验上看,多次迭代效果是更好的。其次就是Trlx里面对Huggingface的模型封装比较复杂,我要在GLM上改挺麻烦的。

补充:trlx默认的参数基本是都是ok的,特别是gamma和lam的值,改了之后效果可能会差很多

  • DeepspeedChat:DeepSpeedExamples/applications/DeepSpeed-Chat at master · microsoft/DeepSpeedExamples

优势:应该是目前最容易能达成100B以上Huggingface模型强化学习的框架了。里面强化学习的部分大多和Trlx的算法一致,添加了PTX损失和EMA算法。代码逻辑也比较清晰。借助最新0.9.0版本deepspeed新增的混合引擎,实现zero3推理时,自动完成张量并行,大大降低了100B基本模型的强化学习门槛。

缺点:lora功能不完善。deepspeed混合引擎目前只支持几个BLOOM、GPT等LM,如果要支持GLM不知道要怎么改。所以暂时没有使用它。

  • ColossalAI-Chat:https://github.com/hpcaitech/ColossalAI/tree/main/applications/Chat

优势:代码逻辑清晰,新手学习非常友好。自己实现了一个和Trlx不太一样的PPO算法,每个句子只生成一个reward,没有时间步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基于GAE求解优势函数的算法。这个算法本身我实践下来不太好训练,后面我们自己将其中的value function进行优化后,才成功训练起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不足:ColossalAI框架本身不太完善。新功能得等社区慢慢更新,和很多流行的框架也不兼容,比较麻烦。

目前我们采用的是Accelerate+deepspeed的基本框架,同时用PEFT的lora减少显存占用。其实Accelerate和deepspeed的组合也不是特别好,Accelerate里面如果调用deepspeed的话,只支持一个模型和一个优化器,这导致ppo训练的时候比较麻烦,还不如直接使用原生的deepspeed。但是accelerate在分布式训练的时候,确实有它的优势,帮你解决了很多麻烦的事情,代码写起来比较省心。

这里我们特别提一下PEFT新分支中有个对多适配器lora的支持,这个功能天生就和PPO非常的搭,相当于一个基模型,通过挂多个lora的适配器,就可以随时变成RM、Critic、Actor、RefModel。同时加载四个模型,只需要消耗几乎等同于一个模型的显存,非常的香。GLM10B,开启zero2,在PPO训练的时候,单卡开到bs4,最终大概占用了30多G的显存。

补充:lora Multi Adapter功能已经合并到主分支了,详情可以看0.3.0的更新公告。

顺便提一下RLHF里一些好用的显存优化方法:

  • 多lora适配器(不全量训练的PPO神器)
  • deepspeed zero(什么地方都可以用它)
  • gradient checkpointing(显存节省神器)
  • flash attention(也是显存节省神器,LLAMA可以直接用,GLM不知道怎么适配)
  • deepspeed混合引擎(30B以上PPO神器,希望以后能提供如何适配更多模型的文档)
  • BF16(不会有FP16的溢出问题,训练PPO的时候比较安全)

2、算法

我们在Accelerate+deepspeed+peft的基本框架下,参照ColossalAI的代码逻辑,重新实现了一种回报模型算法和三种对齐算法。

2.1 回报模型

回报模型的结构和loss设计基本和Trlx保持一致,分数是取句末token的分数,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后的权重用来初始化Critic是最有利于训练多时间步的PPO的。ColossalAI的回报模型分数是将句子所有的token求平均,这个如果是训练单步的PPO是没啥区别的,但是训练多步的话就不太合适。所以最后我还是都统一用Trlx的风格。

2.2 对齐算法

对齐算法我们实现了三种,一个是Trlx的多步PPO算法、一个是ColossalAI的单步PPO算法、一个是最近阿里开源的RRHF算法GitHub - GanjinZero/RRHF: RRHF & Wombat。

其中单步的PPO算法,ColossalAI默认是用一个Critic模型去拟合reward,这样训练出来的优势值很小很难训练。其实优势函数的本意就是累积奖励-累积奖励的期望。而对于单步的PPO来说,累积奖励就是单步奖励,而单步奖励的期望,其实并不需要一个神经网络去拟合。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随机生成n个答案,将它们的平均reward作为累积奖励的期望就可以训练的。这样即节省了一个神经网络,效果也非常好。

对于RRHF算法,原文中是离线生成了所有训练数据的答案,再去做训练。比较费时,训练起来也比较慢。我们也改成和ColossalAI类似的制作一小批数据就训练一次的方式,这样reward的增长会快一些。

实践下来,Trlx的多步PPO算法、ColossalAI的单步PPO、RRHF它们三者的reward上涨的量都差不多。RRHF上涨会快一些,但是的KL散度偏离要比PPO大很多。不过,RRHF基本不需要调参,PPO需要比较精细的调参。

3、数据

不知道中文什么时候能够有开源的比较完备的偏好数据集,能够涵盖较多的指令场景,同时在真实性、安全性方便也能有所顾及。其实只要有问题就行,答案最好是让sft去生成再找人打标,从instructgpt论文里看,这样ppo阶段的分数才是最精确的。

4、调参

在影响PPO算法性能的10个关键技巧(附PPO算法简洁Pytorch实现) - Beaman的文章 - 知乎 影响PPO算法性能的10个关键技巧(附PPO算法简洁Pytorch实现) - 知乎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很多PPO的优化方法,里面我只试了一部分,目前来看,对优势值的正则化是有效的,能够让actor的loss变得稳定,如果是分布式的场景,记得要同步后再做正则,这块Trlx有相关的实现。Adam Optimizer Epsilon Parameter这个也是有效的,很神奇。对reward和value的正则化我没有试过。然后梯度裁剪、学习率衰减那些我都是有加的,多少都有点用。

目前来看,主要就是每轮到底要制作多少离线的数据,太少模型会学的不太稳定,太多模型会学的太慢,这个需要多做实验尝试。然后就是每批数据要训练多少轮,太少,模型学的慢,太多容易过拟合。不知道deepspeedchat为什么会说他们只制作一次,训练一轮是最好的。这个我这边感觉还是多轮迭代比较好。

希望各位大佬也能分享一下经验,一起学习学习

参考:1、https://www.libhunt.com/compare-DeepSpeed-vs-ColossalAI

           2、https://aicconf.net/pdf/AI%20infra%E6%8A%80%E6%9C%AF%E5%88%9B%E6%96%B0%E8%AE%BA%E5%9D%9B-%E3%80%90%E5%B0%A4%E6%B4%8B%E4%B8%A8%E6%BD%9E%E6%99%A8%E7%A7%91%E6%8A%80%E3%80%91-%E3%80%8AColossal-AI%EF%BC%9AAI%E5%A4%A7%E6%A8%A1%E5%9E%8B%E7%9A%84%E6%8C%91%E6%88%98%E4%B8%8E%E7%B3%BB%E7%BB%9F%E4%BC%98%E5%8C%96%E3%80%8B.pdf

        3、https://hpc-ai.com/benchmarks

这篇关于RLHF几大常用框架实践对比(trlx、deepspeedchat、colossalaichat)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575173

相关文章

Spring Boot 配置文件之类型、加载顺序与最佳实践记录

《SpringBoot配置文件之类型、加载顺序与最佳实践记录》SpringBoot的配置文件是灵活且强大的工具,通过合理的配置管理,可以让应用开发和部署更加高效,无论是简单的属性配置,还是复杂... 目录Spring Boot 配置文件详解一、Spring Boot 配置文件类型1.1 applicatio

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

《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Tomcat多实例是指在一台设备上运行多个Tomcat服务,这些Tomcat相互独立,本文主要介绍了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 目录1.创建项目目录,测试文China编程件2js.创建实例的安装目录3.准备实例的配置文件4.编辑实例的

Python 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实践记录)

《Python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实践记录)》在Python编程世界里,异步和同步的概念是理解程序执行流程和性能优化的关键,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它们的差异,以及阻塞和非阻塞的特性,同时通过实际... 目录python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与实践异步与同步的定义异步同步阻塞与非阻塞的概念阻塞非阻塞同步

Python 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记录

《Python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记录》Python的PlotlyDash库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强大的方式来构建和展示互动式数据仪表板,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Dash设计一... 目录python 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1. 什么是Plotly Dash?1.1

基于Flask框架添加多个AI模型的API并进行交互

《基于Flask框架添加多个AI模型的API并进行交互》: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基于Flask框架开发AI模型API管理系统,允许用户添加、删除不同AI模型的API密钥,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目录1. 概述2. 后端代码说明2.1 依赖库导入2.2 应用初始化2.3 API 存储字典2.4 路由函数2.5 应

Python GUI框架中的PyQt详解

《PythonGUI框架中的PyQt详解》PyQt是Python语言中最强大且广泛应用的GUI框架之一,基于Qt库的Python绑定实现,本文将深入解析PyQt的核心模块,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其应用场... 目录一、PyQt核心模块概览二、核心模块详解与示例1. QtCore - 核心基础模块2. QtWid

Python实现Microsoft Office自动化的几种方式及对比详解

《Python实现MicrosoftOffice自动化的几种方式及对比详解》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代替办公人员的部分手动或重复性业务活动,优质而高效地处理办公事务,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利用... 目录一、基于COM接口的自动化(pywin32)二、独立文件操作库1. Word处理(python-d

springboot集成Deepseek4j的项目实践

《springboot集成Deepseek4j的项目实践》本文主要介绍了springboot集成Deepseek4j的项目实践,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 目录Deepseek4j快速开始Maven 依js赖基础配置基础使用示例1. 流式返回示例2. 进阶

Linux上设置Ollama服务配置(常用环境变量)

《Linux上设置Ollama服务配置(常用环境变量)》本文主要介绍了Linux上设置Ollama服务配置(常用环境变量),Ollama提供了多种环境变量供配置,如调试模式、模型目录等,下面就来介绍一... 目录在 linux 上设置环境变量配置 OllamPOgxSRJfa手动安装安装特定版本查看日志在

Java常用注解扩展对比举例详解

《Java常用注解扩展对比举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Java常用注解扩展对比的相关资料,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示例,并总结了最佳实践建议,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注解,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一、@Controller 与 @RestController 对比二、使用 @Data 与 不使用 @D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