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中华大地第二次大变革 看印度反思自我之三 印度的穷人为什么能上得起大学,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由此,我对印度的大学产生了好奇,希望看看印度那些更称职的大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并和中国作一番比较。把手头能找到的资料拿来一看,不禁吓了一大跳。这几年,中国是在打造“一流大学”:政府不断增加对大学的投入,中国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不断上升。比如在上海交大2003年评出的世界500所大学排名榜上,中国的大学有18所,已经是日本的一半。不久前看到网上评出“中国最被低估的大学”,包括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偏远地区的学校。从照片上看,这些穷地方的大学,大楼盖得好气派,几乎和发达国家的大学差不多。
与此相反,印度似乎在塑造末流大学。近年来印度大学虽然也急剧扩张,但政府的主要资源还是放在小学教育上。新建一个大学后就放在那里没人管,经费连维持实验室都不够。教授薪水奇低,有时甚至不得不两三个月后才发薪水。一流人才往往不会去大学教书。即使在顶尖的学校,许多教授也经常临时取消自己的课,跑到外面赚钱。这也难怪,印度精英大学急剧衰落。在上海交大的世界500强大学排名中,印度仅有三所大学排在榜末的位置。
为什么如此?当然有政府办大学的官僚主义的障碍。不过,同样的官僚主义,中国并不是没有。中印大学最大的区别,是中国的大学钱越来越多,收费越来越高。印度的大学则被戏称为“穷人俱乐部”:学费被冻结了50年,维持在180卢比,也就是4美元多一点的水平,大致相当于不到40元的人民币。即使是印度的穷人,大都也能付得起。另外,印度大学生还享受种种福利。穷人常常是靠进大学才能在生活费用奇高的大城市站住脚。比如,新德里的房租非常高,但尼赫鲁大学学生宿舍的租金一个月大概就相当于8元人民币。此外,大学生坐汽车、火车、飞机等都享受优惠。上大学对穷人来说,是进城的门票和福利。上大学等于拿生活补贴。
印度各界人士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必须提高学费。但印度的穷人有选票,而且投票积极。只要谁一提出涨学费,老百姓就有反应,结果学费怎么也涨不成。看看印度人写的关于他们大学的文章,无不充满了危机感。他们往往把印度和中国进行比较,觉得印度在大学教育上已经完全不是中国的对手。
这也是最让我惊异的地方。印度大学要和中国大学拼排名,几乎像和中国拼奥运会一样,早已被远远抛在后面,而且差距可能越来越大。但我们怎么解释McKinsey的报告?为什么印度这么破落的体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整体上比中国的大学生更适应国际竞争?从哈佛、MIT、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剑桥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到美国国家宇航局、IBM、微软、Intel、Dell这些著名的高科技机构和跨国公司,谁能离得开印度培养的学生?在印度国内,这些大学生抢走了大量美国外包出去的服务业和高科技的工作。根据《华尔街日报》提供的资料,印度的人均GDP仅是中国的一半强些,但印度软件设计师的平均工资达到11000美元,中国则为9000美元,反比印度低一截。这是否表明印度大学比中国的大学在培养相关人才方面更有效?
我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答案。不过,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印度以少得多的投入,破落得多的学校,低得到了零以下的学费(学费所换来的住房、交通等福利,远远超出了学费的付出),平等得多的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才,比我们那些老百姓几乎上不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至少并不差。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在高校烧钱,容忍大学抬高学费呢?我并不主张中国的大学走印度的道路。美国的市场化模式也许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大学体制。但现在中国的大学所走的道路,至少不比印度的好。要知道,印度的几大名校,如印度科学院、印度科技学院等,在国内依然非常有竞争力,甚至有“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印度科技学院,二流人才到美国读书”的说法。另外,随着经济的起飞,中产阶级的崛起,许多如Rai大学这样的私立大学蓬勃发展。中印大学的竞争,鹿死谁手还远未成定局。印度的大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发展模式,却映衬出我们的大学泡沫是多么虚浮。
这篇关于中华大地第二次大变革 看印度反思自我之三 印度的穷人为什么能上得起大学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