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我退役啦——一个弱鸡两年半的ACM时光,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我退役啦!!!
之前读过很多ACMer的经验贴,我也曾经幻想着有一天,等自己退役的时候,手拿各种牌子,然后像那些大佬一样写下自己的经历。而现实是,自己打铁两次,无奖无牌,不配称得上ACMer。
【开头】
先介绍一下自己吧:现在大三,一所三本独立学院,因为疫情,只打过一次山东省ACM省赛和一次线上ICPC昆明区域赛,打铁两次。本校无疑是所弱校了,但是学校ACM史上也有学长拿到过区域赛银牌,省赛各种奖牌曾经也拿到手软。至于现在大三为什么就说退役了呢。其实是自己主动放弃的。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省赛可能大概率也不办了,也放弃了今年最后一场昆明区域赛的参赛名额,所以自己其实再水一次蓝桥也没有比赛可打了,也没有心思再去训练刷题搞算法了。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余地,想着放下一些东西,安心准备考研了。说是退役也差不多了。
下面回顾一下这两年半的时光
【初识ACM】
说起初识ACM,其实在没上大学之前就了解到了,更准确一点,是因为ACM才报考了现在这所学校,才选择了这个专业。这一切都要说在我计算机上的指路人——我的表哥,他比我大几届,曾经拿到过区域赛铜牌,可以说是我的榜样,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当时高考完成绩也不太理想,报考学校专业时十分迷茫,然后表哥就推荐了要不去学计算机吧,推荐去参加一下ICPC和CCPC。高三毕业生的我对计算机也没什么印象,就感觉十分炫酷,就像现在老师所说的,学计算机一开始就三类人,要么幻想着做黑客,要么就是想开发属于自己的游戏,要么就想着年薪百万,对我并不能说是热爱,但起码不排斥,然后就报考了计算机。但现在看来,于我而言,这应该是很好的选择,也爱上了计算机。
【进入协会】
大一军训完之后,各个社团就陆续开始纳新,包括我向往已久的ACM协会,我们学校ACM协会每年只纳不到二十个人,假期期间就已经在新生群里加了协会内好多个学长学姐的QQ,了解到进入协会的流程,知道不易,却没想到如此艰难。每周一次测试,近一个月四轮的选拔性测试,前两次每次都卡在十二三名左右,一次次的崩溃,责怪自己怎么这么弱,然后就努力多刷题,能度过那段时期要特别提一个人我的大哥——于二蛋学姐,二蛋是在假期忽悠我进入一个校级组织的学姐,开学之后才了解竟是老乡还是ACM成员之一,不仅让我对他产生几分佩服之情。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问二蛋各种语法题,她很细心的为我讲解,可能也是因为这种传承,之后每当有学弟学妹询问题目,我也会尽所能解答。就这样,我俩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通过每天不断刷题,在三四次纳新选拔测试中进入了前十,综合排名,我被选进了协会!!
【训练】
进入协会后的日子就不用多说了,大一时每周都有在洛谷oj上的任务,每周日的训练赛,寒假集训、暑期集训,因为疫情假期集训都在线上举办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刚进入acm是排名没有很靠前,一开始的算法学习也在努力的跟,但每周的训练赛总是排名倒数几位,没想到进入协会后更受打击,也一度想考虑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坚持,大一的寒假因为疫情开始了集训,就想着这个时间一定要利用起来,提升自己,总感觉自己的算法思维没有开窍,于是寒假边十分认真,除了学长布置的任务,做洛谷上的题目,闲的没事干的也在水学校oj上的题目,一个寒假水到了排行榜第一的位置。寒假结束要开学了,但因为疫情线上授课,所以比赛啥的也又没有了,这段时间我也没有浪费,跟着y总的算法基础课学了起来,视频一遍又一遍的学习,感觉就是学不会,边认真的记笔记,将算法思路,解题过程记在笔记本上,纯手抄,就这么一点一点,慢慢的抄了近两个本子的厚度,对算法基础也略有掌握了。在大二开学后的比赛中,发现名次超越了很多同学上升到了前几名中,努力果真是由见效的,大二开学后,每天只要没课我就会往实验室跑,每天去实验室上晚自习,渐渐的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上课在教室,睡觉在宿舍,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了,去往二教301的路成了我最熟悉的路。
慢慢地,身边那届进来的的人一批一批陆续的离开了,有的是因为淘汰机制离去,但更多的还是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仍记得当时跟着学校的另一个协会参加了大创比赛,作为队长拿了省赛二等奖,大创协会的学长边问我要不要跟着他一起参加国赛,我知道如果再去跟他参加国赛,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在acm训练,自然也就是要放弃acm,转去做一些大创项目吧,协会中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去了参加其他比赛而放弃了acm,当时其实我也是很纠结的,因为在大创的见效较快,拿奖真的概论较大,但是又在想自己已经坚持acm一年了,怎么能这么放弃呢。而且自己也是喜欢上了这个枯燥的东西,思考了几天便婉拒了这个学长。
一批人走一批人要来了,我也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学长,大二时的训练慢慢系统化了起来,跟着中石油在upoj上刷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当时刚分配到账号,说是如果这学期做不完200到题便会因刷题量不够封号,然后我便用一周的时间刷了近300道题目,当然有难题,更多的还是水题。一举成为了协会中的肝帝。
【ICPC、省赛】
准备比赛的那段日子,煎熬又充实。个人赛训练、组队训练赛一周三到四场,整天口中喊着“上号”的时光,现在反思一下,只是刷题了,做训练赛了,赛后却没有认真补题,所以也是徒有其表罢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比赛到来,结果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省赛差一道便能沾个铜,ICPC也只做出了一道拿了参与奖。
不得不说,一次次倒在了英语和数学思维上。
【第一次讲课】
我们学校的传统,协会要利用晚自习时间负责给新生讲解C语言基础知识,记得大一时是王师兄给我们讲课,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拿区域赛银牌的大佬,现在应该要研究生毕业了。王师兄讲课诙谐风趣,特别受欢迎,绝对是我们那一级人的偶像。这次安排我给新生讲课,十分紧张,怕讲课翻车,但更怕上课气氛尴尬,咱可不想别人宝贵的晚自习时间让自己给弄成了一堂水课,记得上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还是中学时被老师叫到讲台上给大家讲题,当时脸红的一批,说话都结巴。但总是要锻炼的,有时我还是很喜欢挑战的哈哈,于是课前也会做一些简单的笔记:讲哪些知识点,讲哪些例题,如何去说等等。可能是我以诚待人的原因,结果还是很完美的,课堂氛围很好,反响也不错。每次下课后,都会有很多学弟学妹们问一些题目知识,虽然很基础,我也会细致解答,让我想起了我那年参加协会选拔的时光。当时很令我开心的是,有学弟学妹跟我说很喜欢我的讲课风格,感觉比老师讲的都好,我当然知道这有点夸大,但还是很满足,觉得自己的一些付出对别人有好的影响,尤其是帮助别人真正弄懂一个知识点一道题目是,他们的那句“谢谢学长”,令我成就感爆棚哈哈哈。
【组织校赛、新生赛】
我在校的这两年半里,因为疫情,学校只办了两届校赛。第一次是协会学长主要负责,当时还只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监考人员。第二次也就上大三上,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负责给校赛出题,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担任一次万恶的出题人。结果也很完美,校赛举办的很成功。
【结尾】
在ACM这两年半的时光里,结识了很多优秀志同道合的同伴,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很感谢他们,让我的大学生涯更开心,感谢崔老师,老师为我们争取这么多次机会。有同学问我再来一次的话你还会选择打ACM吗,我当时跟他说可能不会了,再来一次的话可能去搞一些项目工程类的知识。可是事后细想,真的会这么选择吗,看着很多人说,打ACM,三年内要是还拿不到个奖,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你真笨,一个是你偷懒了。可能确实如此吧,自己也有很多虚度光阴的时刻,干了很多无谓的事情,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我还是会选择ACM,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去训练,应该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即使最后拿不奖,能说一句努力过了不后悔也值了。可惜啊,没有如果。
最要感谢三个人:表哥、于二蛋学姐、y总,在我的ACM生涯中起到了不同的角色。
再见了301,那美好的教室。
希望协会越办越好,学弟学妹们能拿更多的牌子
山高水远,江湖再见
这篇关于我退役啦——一个弱鸡两年半的ACM时光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