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 STM32学习笔记 - TIM基本定时器(一) - 定时器基本知识

2023-12-24 00:45

本文主要是介绍032 - STM32学习笔记 - TIM基本定时器(一) - 定时器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032 - STM32学习笔记 - TIM定时器(一) - 基本定时器知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节开始学习一下TIM定时器功能,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定时器的基本功能就是用来定时,与定时器相结合,可以实现一些周期性的数据发送、采集等功能,比如定时发送USART数据、ADC定时采集数据、与GPIO结合测量信号输入脉宽以及产生输出波形,常用的PWM波控制电机就是定时器的一种应用。

在STM32F42xxx系列控制器中,有2个高级控制定时器、10个通用定时器和2个基本定时器以及2个看门狗定时器。控制器上所有定时器都是彼此独立,不共享任何资源。高级控制定时器包含通用定时器的所有功能,通用定时器包含基本定时器的所有功能。其特性参见下表:

定时器类型Timer计数器分辨率计数器类型预分频系数DMA请求生成捕获/比较通道互补输入最大接口时钟(MHz)最大定时器时钟(MHz)
高级控制TIM116位递增、递减、递增/递减1~65536490(APB2)180
通用TIM232位递增、递减、递增/递减1~65536445(APB1)90/180
通用TIM316位递增、递减、递增/递减1~65536445(APB1)90/180
通用TIM416位递增、递减、递增/递减1~65536445(APB1)90/180
通用TIM532位递增、递减、递增/递减1~65536445(APB1)90/180
基本TIM616位递增1~65536045(APB1)90/180
基本TIM716位递增1~65536045(APB1)90/180
高级控制TIM816位递增、递减、递增/递减1~65536490(APB2)180
通用TIM916位递增1~65536290(APB1)180
通用TIM1016位递增1~65536190(APB1)180
通用TIM1116位递增1~65536190(APB1)180
通用TIM1216位递增1~65536245(APB1)90/180
通用TIM1316位递增1~65536145(APB1)90/180
通用TIM1416位递增1~65536145(APB1)90/180

这里需要注意,所有定时机器预分频系数都是在1~65536之间取值,且都为整数。最大定时器时钟可以通过RCC_DCKCFGR寄存器进行配置,可配置值为90/180MHz。

一、基本定时器功能框图

基本定时器的功能框图包含了基本定时器最核心的内容,其结构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上图中,绿框中是对定时器的图标解释,黑框带阴影方框中,方框内容一般为寄存器名称,比如上面的自动重载寄存器(TIMx_ARR)和PSC(TIMx_PSC)预分频寄存器,方框加阴影效果主要是为了突出表示该寄存后面还有一个寄存器,只是这个寄存器我们无法进行操作,这里我们称之为影子寄存器,而上面我们可以操作的寄存器我们称之为源寄存器。影子寄存器是在程序运行时真正起到作用的,源寄存器只是给我们提供读写功能,当特定事件发生时,才会把源寄存器的值拷贝给其影子寄存器。多个影子寄存器一起使用可以达到同步更新多个寄存器内容。

下面向下趋势的折线箭头表示为一个事件,向上趋势的这下箭头表示中断和DMA输出,以上图为例,在自动重载寄存器左侧带有字母“U”的是按图标,表示在更新事件生成时就把自动重载寄存器内容拷贝到影子寄存器内,寄存器右边的时间图标、中断和DMA输出图标表示在自动重载寄存器与计数器寄存器值相等时生成事件、中断和DMA输出。

在了解图示图标后,下来我们逐项分析下基本定时器框图:

1、时钟源

既然要实现定时的功能,就必须要给定时器提供时钟源实现计数,基本定时器时钟只能使用内部时钟,而高级和通用定时器可以选择外部时钟源或者其他定时器等待模式。可以通过RCC专用始终配置寄存器(RCC_DCKCFGR)的TIMPRE位设置所有定时器的时钟频率,一般改为设置为默认值0。从而使得上面表中的可选最大定时器时钟为90MHz,即基本定时器的内部时钟CK_INT频率为90MHz。

基本定时器只能使用内部时钟,当TIM6和TIM7控制寄存器1(TIMx_CR1)的GEN位置1时,启动基本定时器,并且预分频器的始终来源位CK_INT。

2、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控制实现定时器功能,控制其复位、使能、计数等其基础功能,基本定时器还专门用于DAC转换触发。

3、计数器

基本定时器计数过程中主要针对三界寄存器,分别位计数器寄存器TIMx_CNT、预分频器寄存器TIMx_PSC、自动重载寄存器TIMx_ARR,这三个寄存器均为16位有效位,可以设置的值为0~65535。

预分频寄存器PSC:预分频器PSC有一个输入时钟CK_PSC和一个输出时钟CK_CNT,输入时钟CK_PSC来源于控制器,基本定时器只有内部时钟源,所以CK_PSC实际等于CK_INT,即90MHz。当需要不同的定时频率时,可以通过设置预分频器PSC的值可以得到不同的时钟输出CK_CNT,计算公式如下:
f C K C N T = f C K P S C / ( P S C [ 15 : 0 ] + 1 ) fCKCNT = fCKPSC/(PSC[15:0]+1) fCKCNT=fCKPSC/(PSC[15: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明确表示了将预分频从1改为4时计数器变化过程,在1分频时,CK_PSC和CK_CNT频率相同。向TIMx_PSC寄存器写入新值时,并不会马上更新CK_CNT的输出频率,需要等到更新事件发生时,把TIMx_PSC寄存器值更新到影子寄存器中,才能产生效果。当更新为4分频后,CK_PSC每产生4个脉冲时,CK_CNT才会产生1个脉冲。

当定时器使能时(CNT_EN = 1),计数器COUNTER根据CK_CNT的频率向上计数,意思就是当CK_CNT每产生一个脉冲,TIMx_CNT的值就累加1。当TIMx_CNT的值与TIMx_ARR的值一致时会自动生成事件,并且TIMx_CNT自动清零,然后开始下一轮计数,如此往复。

因此我们只需要设置CK_PSC和TIMx_ARR这两个寄存器的值,就可以控制事件生成的事件,一般的应用程序就是在事件生成的会点函数中运行,在TIMx_CNT递增至TIMx_ARR值相等时,我们称之为定时器上溢。

自动重载寄存器TIMx_ARR用于存放与计数器值比较的数值(设定值),如果两个数值相等就生成事件,将相关事件标志位置位,生成DMA和中断输出。TIMx_ARR有影子寄存器,可通过RIMx_CR1寄存器的ARPE位控制影子寄存器功能,如果ARPE位置1,影子寄存器有效,当且只有事件更新时,才会将TIMx_ARR值赋值给影子寄存器,如果ARPE位为0,修改TIMx_ARR值则可以马上生效。

4、定时器周期计算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直到定时时间生成时间主要由TIMx_PSC和TIMx_ARR两个寄存器值决定,这个称之为定时器的周期。假如我们需要一个1s周期的定时器,该如何设置这两个寄存器的值呢?

假设我们先设置TIMx_ARR寄存器的值为9999,则表示当TIMx_CNT从0开始计数,当累加到9999个脉冲后,生成事件,合计就是10000次,那么如果此时时钟源周期为100us,就刚好得到了1s的定时周期。

如此我们只需要关注如何设置TIMx_PSC寄存器值,使得CK_CNT输出为100us(1/0.0001 = 10000Hz)周期的时钟即可。预分频的输入时钟CK_PSC为90Mhz,根据上面提供的CK_CNT计算公式得到PSC = 90MHz / 10000Hz - 1 = 9000 - 1 = 8999。

OK,定时器的基本内容学习完了,下来就是了解一下与定时器相关的结构体了。

二、定时器相关结构体

标准库中对定时器外设建立了四个初始化结构体,其中基本定时只用到一个,即TIM_TimeBaseInitTypeDef,该结构体成员用于设置定时器基本工作参数,并由定时器基本初始化配置函数TIM_TimeBaseInit调用。

TIM_TimeBaseInitTypeDef结构体定义在stm32f4xx_tim.h中,TIM_TimeBaseInit函数定义在stm32f4xx_tim.c中,首先我们先看一下TIM_TimeBaseInitTypeDef结构体定义:

typedef struct {uint16_t TIM_Prescaler; 			// 预分频器uint16_t TIM_CounterMode; 			// 计数模式uint32_t TIM_Period; 			    // 定时器周期uint16_t TIM_ClockDivision; 		// 时钟分频uint8_t TIM_RepetitionCounter; 		// 重复计算器
}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定时器预分频器TIM_Prescaler:时钟源经过该分频器之后输出的才是定时器时钟,该值设置的为TIM_PSC寄存器的值,可设置范围为065535,可实现165536分频。

定时器计数模式TIM_CounterMode:可视之为向上计数、向下计数以及三种中心对其模式,基本定时器只能为向上计数,即TIMx_CNT只能从0开始递增,并且无需初始化。

定时器周期TIM_Period:实际就是设置自定重载寄存器的值,当事件生成时更新到影子寄存器,可设置范围为0~65535。

时钟分频TIM_ClockDivision:设置定时器时钟CK_INT频率与数字滤波器采样时钟频率分频比。基本定时器没有此项功能,不用设置。

重复计数器TIM_RepetitionCounter:该项输入高级控制寄存器的专用寄存器位,利用它可以控制输出PWM的个数,基本寄存器中无需设置。

综上,虽然定时器初始化结构体由5个成员,但是对于基本定时器来说,只需要设置其中两个就可以,其余的暂时不涉及。

OK ,关于定时器的基本知识,这节就先学习这么些,下节使用基本定时器先写个小Dome来验证一下。

这篇关于032 - STM32学习笔记 - TIM基本定时器(一) - 定时器基本知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530040

相关文章

C++中使用vector存储并遍历数据的基本步骤

《C++中使用vector存储并遍历数据的基本步骤》C++标准模板库(STL)提供了多种容器类型,包括顺序容器、关联容器、无序关联容器和容器适配器,每种容器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特性,:本文主要介绍C... 目录(1)容器及简要描述‌php顺序容器‌‌关联容器‌‌无序关联容器‌(基于哈希表):‌容器适配器‌:(

使用Python进行文件读写操作的基本方法

《使用Python进行文件读写操作的基本方法》今天的内容来介绍Python中进行文件读写操作的方法,这在学习Python时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学习python的小伙伴,以下是Pyth... 目录一、文件读取:二、文件写入:三、文件追加:四、文件读写的二进制模式:五、使用 json 模块读写

HarmonyOS学习(七)——UI(五)常用布局总结

自适应布局 1.1、线性布局(LinearLayout) 通过线性容器Row和Column实现线性布局。Column容器内的子组件按照垂直方向排列,Row组件中的子组件按照水平方向排列。 属性说明space通过space参数设置主轴上子组件的间距,达到各子组件在排列上的等间距效果alignItems设置子组件在交叉轴上的对齐方式,且在各类尺寸屏幕上表现一致,其中交叉轴为垂直时,取值为Vert

Ilya-AI分享的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提示工程技巧

Ilya(不是本人,claude AI)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Prompt撰写技巧。 以下是详细的内容: 提示精确化:在编写提示时,力求表达清晰准确。清楚地阐述任务需求和概念定义至关重要。例:不用"分析文本",而用"判断这段话的情感倾向: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快速迭代:善于快速连续调整提示。熟练的提示工程师能够灵活地进行多轮优化。例:从"总结文章"到"用

关于数据埋点,你需要了解这些基本知识

产品汪每天都在和数据打交道,你知道数据来自哪里吗? 移动app端内的用户行为数据大多来自埋点,了解一些埋点知识,能和数据分析师、技术侃大山,参与到前期的数据采集,更重要是让最终的埋点数据能为我所用,否则可怜巴巴等上几个月是常有的事。   埋点类型 根据埋点方式,可以区分为: 手动埋点半自动埋点全自动埋点 秉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自动程度高的,能解决通用统计,便于统一化管理,但个性化定

【前端学习】AntV G6-08 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

【课程链接】 AntV G6: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章十吾老师讲解了一个复杂的自定义节点中,应该怎样去计算和绘制图形,如何给一个图形制作不间断的动画,以及在鼠标事件之后产生动画。(有点难,需要好好理解)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06

学习hash总结

2014/1/29/   最近刚开始学hash,名字很陌生,但是hash的思想却很熟悉,以前早就做过此类的题,但是不知道这就是hash思想而已,说白了hash就是一个映射,往往灵活利用数组的下标来实现算法,hash的作用:1、判重;2、统计次数;

基本知识点

1、c++的输入加上ios::sync_with_stdio(false);  等价于 c的输入,读取速度会加快(但是在字符串的题里面和容易出现问题) 2、lower_bound()和upper_bound() iterator lower_bound( const key_type &key ): 返回一个迭代器,指向键值>= key的第一个元素。 iterator upper_bou

零基础学习Redis(10) -- zset类型命令使用

zset是有序集合,内部除了存储元素外,还会存储一个score,存储在zset中的元素会按照score的大小升序排列,不同元素的score可以重复,score相同的元素会按照元素的字典序排列。 1. zset常用命令 1.1 zadd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机器学习】高斯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在python中的实例

引言 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简称GP)是一种概率模型,用于描述一组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其中任何一个有限维度的子集都具有高斯分布 文章目录 引言一、高斯过程1.1 基本定义1.1.1 随机过程1.1.2 高斯分布 1.2 高斯过程的特性1.2.1 联合高斯性1.2.2 均值函数1.2.3 协方差函数(或核函数) 1.3 核函数1.4 高斯过程回归(Ga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