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轻度听力损失的儿童需要早期干预吗?,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些宝宝在做听力筛查时总是不通过,进一步听力诊断发现宝宝有轻度的听力损失,刚知道这个消息时,家长可担心了,总想着宝宝是不是听不到啊?但是一段时间后,有些家长又会忽略宝宝的听力问题,因为部分家长会观察到,摇铃铛时宝宝也会转过头寻找,一些轻微声响也能被宝宝发现,所以心里侥幸的认为宝宝应该没问题。那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轻度听力损失的相关知识。
轻度听力损失是指平均听阈在20-35dBHL之间(2021年WHO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可能会听不清谈话声(听得到不一定能听得清)。对于成年人来说,轻微的听力损伤并无大碍,影响有限,无非是提高音量,大声说话。但对于一个处于语言发育初期的孩子来说,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轻度听力损失会影响儿童对话语的分辨理解能力和语言发育。
0-2岁的宝宝词汇量少,简单发音居多。宝宝能听到声音,但我们无法判断宝宝是否能听清并且听懂声音。轻度听力损失就相当于一个看不见的声音过滤器,交流时语言的声音会显得不够响亮清晰。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当对方语速过快、发育不准、音量较小时,我们并不能听准对方的每一个发音,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却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并继续和对方交谈,原因在于我们能对所有语言成分进行准确感知,包括:音节的习惯用法、词汇衔接、语气、表情等。但对于儿童来说,轻度听力损失容易影响孩子对语音的识别和感知出现错误,当出现这种错误时,则会有语音成分的遗漏和变化。如:孩子会把“gao”听成“kao”“he”听成“e”等等。仅仅从听声方面,小龄听损宝宝与健听儿童并无明显差别,继而家长很难观察到听损宝宝的问题。因此等宝宝稍微大一点后,存在听力损失的儿童往往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发展方面表现出延迟或偏差,并在表达简单句子时有存在吐字不清、发音模糊、难以抓住句子重点等问题才会表现出来。
同时有研究表明,听力困难儿童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一些听力困难儿童表现在正常范围内,而另一些儿童表现出临床上显著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困难(发生比率约为12%~60%)。因此虽然是轻度听力损失,但对儿童的语言发育也有着明显阻碍,尤其在噪声环境中,对听损儿童语言分辨的影响的阻碍会更大。
为何要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难题,0-3岁的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身体发育、听觉语言发展最关键时期,可塑性最强,也是儿童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0-3岁听损婴幼儿的早期干预可以发挥孩子的最大潜能,缩短与健听婴幼儿听觉言语的差距,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对于小龄听损宝宝而言,听觉作为宝宝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宝宝的影响深远重大。所以轻度听力损失的儿童需要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的作用
1、弥补听力损失,第一时间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
2、做好婴幼儿语言的储备,促进语言的发展;
3、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开发智能;
4、对婴幼儿动作、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这篇关于轻度听力损失的儿童需要早期干预吗?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