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忙碌的IT攻城师:别让多任务工作,谋杀你的效率

2023-12-19 05:10

本文主要是介绍致忙碌的IT攻城师:别让多任务工作,谋杀你的效率,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作者:Lachel,互联网经理人,高效管理达人,知乎10万关注答主,LinkedIn、36氪特约作家。

公众号:L先生说(lxianshengmiao) 。


高德拉特在《关键链》中,提到过一个观点。


他认为:在传统的生产企业里面,造成工人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不良多工」。


什么叫「不良多工」?举个例子。你是一名职员,手头上有擦桌子、买外卖、写报告三项工作。擦桌子要耗费3个小时,买外卖要耗费4个小时,写报告要耗费4个小时。这是背景。


本来,如果你先擦桌子,再买外卖,再写报告的话,3个小时就可以擦完桌子,7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外卖,11个小时就可以交报告。


但是,实际工作中,分配给你工作的上级,以及和你对接的同事,不会安静地等着你做完。他们会时不时催你:

  • 桌子擦得怎么样了?

  • 外卖买好了吗?

  • 报告写到哪里了?什么,还没动笔?


于是,为了让他们满意,让他们每一次催你的时候,你都有新的进展可以反馈,你不得不先擦一会桌子,再找一下外卖,再写几行报告……循环往复,如此交替。


这样一来,你的工作状态,就从「桌子(3)-外卖(4)-报告(4)」变成「桌子(1)-外卖(1)-报告(1)-桌子(1)-外卖(1)-报告(1)……」


这样一来,本来4个小时可以擦完桌子,就会被拖延到7个小时;7个小时可以搞定外卖,就会被拖延到10个小时。


你看,依然是11个小时,依然是这三项工作,本来可以早早搞定桌子和外卖,把后续的工作转交给对接的人,让项目继续运转起来,但因为「不良多工」,因为你需要给其他人反馈,就导致整个项目拖延了至少3个小时。


如果在一条生产线上,每个工人都这样的话,整条线的工作效率,就会被拖垮。


针对这个问题,高德拉特提出了一系列的系统管理方法——不过这不是今天的重点。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不良多工」。



高德拉特所说的「不良多工」,在今天有一个更加通用的叫法,叫做「多任务工作」。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工作习惯:写一会报告,刷一下网页,查一下资料,收一下邮件,回去做一下数据,点开微信回应一下,再回去贴图表……诸如此类。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今天这个时代,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已经近乎不可能了。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大堆任务,Todo List里都有满满的事项,同时开着Word、Excel、PPT,微信和QQ总是同时闪动好几个头像……似乎,不能同时处理这些事情,就是能力不够。


甚至,很多公司里面,会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多任务工作」——我看到过好几个招聘要求,就明确写着:

能够承受工作压力,能够协调多任务工作,能够同时处理大量事务。


我在第一家公司里面,亲眼见过这样的景象:AE的桌面永远开着好几个聊天框,对面是来自欧洲、澳洲、香港的不同客户,任务栏里堆满Excel窗口。她们飞快地在Outlook、Excel和QQ之间切换,鼠标飞梭,熟练地按着Ctrl+C、Ctrl+V。


但正是这看似高效的「多任务工作」,正在慢慢地谋杀我们的工作效率。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多任务工作,会占用我们的认知资源


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教授Sophie Leroy,在一篇09年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注意力残留」(Attention residue)。


他指出,当你从一项未完成的任务A,切换到任务B时,由于A还没有做完,你的大脑中会有一部分资源,仍然在对A进行处理和运算,你会抑制不住地回想到任务A,从而抑制你对于任务B的投入。


这部分仍然在处理任务A的资源,就叫做「注意力残留」。


一方面,「注意力残留」会占用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降低对任务B(以及其他任务)的投入程度。


另一方面,「注意力残留」会在我们的认知中造成「多目标焦虑」,从而使我们产生「认知负担」(Cognitive Load),降低我们在任务B上面的表现。


什么是「认知负担」?简单举个例子。当你来上班的时候,我告诉你:你今天要写完一篇1万字的报告,写不完不许下班——你是不是会觉得晴天霹雳?


一整天,这个任务都会沉甸甸地压在你的心上,让你心神不宁。你会不由自主地担忧:要是我完不成怎么办?怎样做才能尽快写完?


我相信,你这一天的工作,一定表现得非常糟糕。


这就是认知负担。当一个人大脑中同时存在着越多的目标和任务,他就会越焦虑,用于处理任务的资源会减少,状态也会下降。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如果一个人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事情,他会表现得魂不守舍,对别人的话经常听不进去,刚交待的事情也很容易忘记——这就是因为,沉重的认知负担,使他难以腾出更多的资源来处理额外的信息。


这两个效应加在一起,共同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本质上,人对于未完成的事物,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去把它完成,否则就会一直想到它——这称为「契可尼效应」。


所以,在工作A和工作B之间来回转换,不但不会提高效率,反而会不断地加重这种焦虑感。从而使你无论在处理哪项任务时,都会因为受到干扰而降低表现。



2. 多任务工作,会干扰我们的工作记忆


你也许有一点体会:当你从别的任务切换回去之后,你会忘记之前在想什么。


人的「工作记忆」(WT)空间,是非常狭小的——它只能同时存放4个单位。即使你通过组块、分类等方式,把大量信息聚拢起来,但也很难超过4个单位的限制。


而当你切换出去,哪怕只有几秒钟,对新信息的处理,也会占据你的工作记忆。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你刚刚建立起来的记忆,瞬间就被清除出去。


你只能从长时记忆(LTM)中,通过仅存的痕迹,尝试着把那些信息再次聚集、组合起来。


先不提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更严重的后果是,也许一个刚刚诞生的点子,就这样消失了,再也回想不起来。



3. 多任务工作,摧毁了我们进入「心流」的可能性


为什么?我在《所有需要意志力的方法,都是耍流氓》讲过,进入「心流」的条件之一,就是全心投入的专注——当你所有的念头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操作来克服困难」时,你就更容易从微小的反馈中获得激励,心流也就应运而生。


而多任务工作,恰恰摧毁了我们对任何一个任务的投入和专注。


所以,看起来高效的「多任务工作」,实际上恰恰是效率的杀手。



实际上,「多任务工作」的危害,可能比你想的更严重。


2014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仅仅是几秒钟的走神(比如检查一下微信、看一下邮件),也会造成错误率的显著上升,甚至可以高达两倍。


密歇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表示,在企业中,多任务工作几乎无处不在——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都难免要接一下电话,跟同事讨论工作,或是回应老板的询问。而这些「多任务」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它会降低一个团队20%-40%的工作效率。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我在《高效管理时间的秘诀,就在于这三个清单》也提到过,这几年的团队管理做下来,有一个感觉就是:当我们在「多任务工作」的时候,实际上被异化了,变成了效率的奴隶:

我们都在想,如何尽快把手头的事情做完(以便做下一个任务),而不是努力把它做好。


那么,如何避免「多任务工作」对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呢?



1. 冥想


如果你即将开始一项工作,而大脑中还残存着许多杂念时,不妨先闭上眼睛,深呼吸,尝试着与它们和解,告诉自己不要焦虑。


很多时候,给自己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以及通过一些操作——比如用悠长、缓慢的深呼吸,刺激分泌内啡肽,传达出「平静、舒缓」的信号,可以让身体镇静下来,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


深呼吸的时候,不妨回想自己以前的优秀表现,想象那些正面的、令人兴奋的场景,提高整个人的信心,提高大脑的活跃程度。


这会有助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即将开始的工作上。



2. 向自己提一个问题,尝试去解决它


问题,是最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东西。


在开始一项工作之前,提一个问题,并在工作中寻求答案,会为你的工作增加乐趣,提高对其的注意力。


举个例子,在做一份PPT之前,可以问自己:

我这份PPT的亮点是什么?我可以如何呈现这个亮点?

或者,在读一个章节之前,问自己:

作者是如何解释他的论点的?跟同类相比,好在哪里,有哪些缺漏?


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枯燥的工作,变成一个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可以显著提高自己集中精力的意愿。



3. 利用白噪音


我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去星巴克。如果在家里,也会插上耳机,播放白噪音。


什么是白噪音?咖啡馆背景的嘈杂声,树林里的风声,流水声,火炉噼啪的声音,路人杂乱的交谈声,等等。


这些声音,一来,不含有任何信息量——因此它们对大脑来说是低优先级的,不会给大脑造成任何负担;二来,它们可以掩盖各种突兀的、细小的噪音,从而帮助你跟环境隔绝起来。


也可以听轻音乐,但是注意,不要听有歌词的音乐,也不要听摇滚、金属等律动感太强的音乐,因为它们会吸引你的大脑。



4. 将琐事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处理


不要急着应答微信、QQ、邮件,专心致志做你的工作,等告一段落或者感到疲倦,再休息一下,将这些琐事一一搞定。


可以参考《高效管理时间的秘诀,就在于这三个清单》,分别把不同的事项写入三个清单,再分门别类打开,处理,划掉即可。


如果你并不是一个作息非常非常规律的人,不要使用番茄钟。你应该按照自己的状态和精力安排工作,而不是听从闹钟的安排。



5. 隔绝干扰


如果可以,在做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时,挑一个单独的、确保不会受到任何干扰的地方工作。


当然,很多时候,这一点主要看公司,而不是看自己。


令人振奋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比如,在办公室里设置「沉思空间」,设置「单人办公隔间」、员工可以自行寻找空房间使用,允许员工到咖啡馆办公,允许员工远程办公,等等。


这是一个进步。


我期望着看到,这种现象,能够真正在国内盛行起来。


—— 当然了,如果一家公司,天天让你擦桌子和买外卖,那还是辞了吧。


●本文编号2687,以后想阅读这篇文章直接输入2687即可

●输入m获取文章目录

推荐↓↓↓ 

算法与数据结构

更多推荐18个技术类微信公众号

涵盖:程序人生、算法与数据结构、黑客技术与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前端开发、Java、Python、Web开发、安卓开发、iOS开发、C/C++、.NET、Linux、数据库、运维等。

这篇关于致忙碌的IT攻城师:别让多任务工作,谋杀你的效率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510983

相关文章

使用DeepSeek API 结合VSCode提升开发效率

《使用DeepSeekAPI结合VSCode提升开发效率》:本文主要介绍DeepSeekAPI与VisualStudioCode(VSCode)结合使用,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引言准备工作安装必要的 VSCode 扩展配置 DeepSeek API1. 创建 API 请求文件2.

C#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

《C#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yield关键字在C#中简化了数据迭代的方式,实现了按需生成数据,自动维护迭代状态,本文主要来聊聊如何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感兴... 目录前言传统迭代和yield迭代方式对比yield延迟加载按需获取数据yield break显式示迭

SSID究竟是什么? WiFi网络名称及工作方式解析

《SSID究竟是什么?WiFi网络名称及工作方式解析》SID可以看作是无线网络的名称,类似于有线网络中的网络名称或者路由器的名称,在无线网络中,设备通过SSID来识别和连接到特定的无线网络... 当提到 Wi-Fi 网络时,就避不开「SSID」这个术语。简单来说,SSID 就是 Wi-Fi 网络的名称。比如

工作常用指令与快捷键

Git提交代码 git fetch  git add .  git commit -m “desc”  git pull  git push Git查看当前分支 git symbolic-ref --short -q HEAD Git创建新的分支并切换 git checkout -b XXXXXXXXXXXXXX git push origin XXXXXXXXXXXXXX

嵌入式方向的毕业生,找工作很迷茫

一个应届硕士生的问题: 虽然我明白想成为技术大牛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练,但我总感觉自己学习方法或者哪些方面有问题,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也每天不停学习,但总感觉自己没有想象中那样进步,总感觉找不到一个很清晰的学习规划……眼看 9 月份就要参加秋招了,我想毕业了去大城市磨练几年,涨涨见识,拓开眼界多学点东西。但是感觉自己的实力还是很不够,内心慌得不行,总怕浪费了这人生唯一的校招机会,当然我也明白,毕业

husky 工具配置代码检查工作流:提交代码至仓库前做代码检查

提示:这篇博客以我前两篇博客作为先修知识,请大家先去看看我前两篇博客 博客指路:前端 ESlint 代码规范及修复代码规范错误-CSDN博客前端 Vue3 项目开发—— ESLint & prettier 配置代码风格-CSDN博客 husky 工具配置代码检查工作流的作用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将写好的代码提交至代码仓库 但是由于程序员疏忽而将不规范的代码提交至仓库,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

未来工作趋势:零工小程序在共享经济中的作用

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科技也在飞速发展。零工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作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特别是在中国,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共享经济模式的深入推广,零工小程序在促进就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一、零工经济的定义及现状 零工经济是指通过临时性、自由职业或项目制的工作形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快速匹配供需双方的新型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全职工作的界限,为劳动

Smarty模板引擎工作机制(一)

深入浅出Smarty模板引擎工作机制,我们将对比使用smarty模板引擎和没使用smarty模板引擎的两种开发方式的区别,并动手开发一个自己的模板引擎,以便加深对smarty模板引擎工作机制的理解。 在没有使用Smarty模板引擎的情况下,我们都是将PHP程序和网页模板合在一起编辑的,好比下面的源代码: <?php$title="深处浅出之Smarty模板引擎工作机制";$content=

3.比 HTTP 更安全的 HTTPS(工作原理理解、非对称加密理解、证书理解)

所谓的协议 协议只是一种规则,你不按规则来就无法和目标方进行你的工作 协议说白了只是人定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定协议 我们不需要太了解细节,这些制定和完善协议的人去做的,我们只需要知道协议的一个大概 HTTPS 协议 1、概述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是一种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主要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安全地传输数据

2.3多任务编程示例1

1.CUBEMAX配置  2.CODE void StartTask1(void const * argument){/* USER CODE BEGIN StartTask1 */TickType_t pxPreviousWakeTime=xTaskGetTickCount();/* Infinite loop */for(;;){LED1_Turn();// vTaskDe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