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熟悉python列表和元组的异同点【看这篇够用!建议收藏】

本文主要是介绍【五分钟】熟悉python列表和元组的异同点【看这篇够用!建议收藏】,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引言

Pytho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高级编程语言,支持多种丰富多样的数据类型,其中包括列表元组。尽管这两种数据结构都可用于存储多个值,但它们在功能和特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接下来的博客中,我们将深入探讨Python列表和元组的异同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数据结构。

列表和元组的定义

列表可以视为一个有序的元素集合,它支持包含各种类型的对象,例如整数、字符串,甚至可以包含其他列表。在Python中,列表使用方括号[]来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进行分隔。

示例代码

# 构建列表,包含整数对象、元组对象、字符串对象、列表对象、字典对象
my_list = [1, (2,), 'three', [4, 5]]
for element in my_list:# 打印元素的数据类型print(type(element), end="\t")
# 输出
<class 'int'>	<class 'tuple'>	<class 'str'>	<class 'list'>	<class 'dict'>	

元组也是一个有序的集合,同样可以包含任意类型的对象,包括数字、字符串、甚至其他元组。元组使用圆括号()来表示,其中的元素用逗号,分隔。例如:

# 构建元组,包含整数对象、列表对象、字符串对象、元组对象
my_tuple = (1, [2], 'three', (4, 5))
for element in my_tuple:# 打印元素的数据类型print(type(element), end="\t")
# 输出
<class 'int'>	<class 'list'>	<class 'str'>	<class 'tuple'>	

列表和元组的相同点

  1. 都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元素:列表和元组都包含一组有序的元素 ⇒ 可以通过索引访问每个元素

  2. 数据类型多样化:列表和元组都可以同时包含多种类型的对象,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布尔值,甚至还可以包含列表或元组本身

示例代码:

list1 = [1, (2,), 'three', [4, 5], {6: 7}]
tuple1 = (1, [2], 'three', (4, 5))
# 输出列表list1的第2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
print("{} | {}".format(list1[1], list1[-1]))
# (2,) | {6: 7}# 输出列表tuple1的第2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
print("{} | {}".format(tuple1[1], tuple1[-1]))
# [2] | (4, 5)
  1. 都支持切片操作:列表和元组都支持切片操作,可以通过切片获取子序列。

示例代码:

list1 = [1, (2,), 'three', [4, 5], {6: 7}]
tuple1 = (1, [2], 'three', (4, 5))# 通过切片操作将列表list1分成两个子列表
print("{} | {}".format(list1[:3], list1[3:]))
# [1, (2,), 'three'] | [[4, 5], {6: 7}]# 通过切片操作将元组tuple1分成两个子元组
print("{} | {}".format(tuple1[:3], tuple1[3:]))
# (1, [2], 'three') | ((4, 5),)
  1. 都是可迭代对象:列表和元组都是可迭代的,可以通过循环遍历它们的元素。

示例代码

list1 = [1, (2,), 'three', [4, 5], {6: 7}]
tuple1 = (1, [2], 'three', (4, 5))for i, element in enumerate(list1):print("列表list1的第{}个元素是:\t{}".format(i+1, element))
# 列表list1的第1个元素是:	1
# 列表list1的第2个元素是:	(2,)
# 列表list1的第3个元素是:	three
# 列表list1的第4个元素是:	[4, 5]
# 列表list1的第5个元素是:	{6: 7}for i, element in enumerate(tuple1):print("元组tuple1的第{}个元素是:\t{}".format(i + 1, element))
# 元组tuple1的第1个元素是:	1
# 元组tuple1的第2个元素是:	[2]
# 元组tuple1的第3个元素是:	three
# 元组tuple1的第4个元素是:	(4, 5)
  1. 都支持连接操作:列表可以通过+操作符和另一个列表连接组成新列表;元组也可以通过+操作符和另一个元组连接组成新元组。

示例代码:

list1 = [1, (2,), 'three', [4, 5], {6: 7}]
list2 = [8, "9", (10,)]
tuple1 = (1, [2], 'three', (4, 5))
tuple2 = ("six", 7)print(list1 + list2)
# [1, (2,), 'three', [4, 5], {6: 7}, 8, '9', (10,)]
print(tuple1 + tuple2)
# (1, [2], 'three', (4, 5), 'six', 7)
  1. 都支持重复操作:列表和元组都支持使用*操作符对其本身进行复制操作。

示例代码

list3 = ["+"]
print(list3 * 10)
# ['+', '+', '+', '+', '+', '+', '+', '+', '+', '+']tuple3 = ("+",)
print(tuple3 * 10)
# ('+', '+', '+', '+', '+', '+', '+', '+', '+', '+')
  1. 都支持成员检测:列表和元组都支持使用in关键字检测一个元素是否存在于列表或元组中

示例代码

list1 = [1, (2,), 'three', [4, 5], {6: 7}]
print([4, 5] in list1) # True
print({6: 8} in list1) # Falsetuple1 = (1, [2], 'three', (4, 5))
print([2] in tuple1) # True
print(2 in tuple1) # False
  1. 都支持长度查询:列表和元组都支持使用内置函数len()来查询它们的长度(元素个数)

示例代码

list1 = [1, (2,), 'three', [4, 5], {6: 7}]
print(len(list1) # 5tuple1 = (1, [2], 'three', (4, 5))
print(len(tuple1) # 4
  1. 都支持元素赋值
  • 对于列表,可以通过索引操作修改对应元素;
  • 对于元组,虽然元组本身不可变,但可以修改元组中的可变元素(例如列表);

示例代码

list1 = [1, (2,), 'three', [4, 5], {6: 7}]
print("列表list1修改前", list1)
list1[0] = "1"
print("列表list1修改后", list1)
# 列表list1修改前 [1, (2,), 'three', [4, 5], {6: 7}]
# 列表list1修改后 ['1', (2,), 'three', [4, 5], {6: 7}]tuple1 = (1, [2, 3], 'three', (4, 5))
print("元组tuple1修改前", tuple1)
# tuple1[1] = 3 会引发错误,因为元组是不可变的
tuple1[1][0] = 3 # 可以修改元组中的列表元素
print("元组tuple1修改后", tuple1)
# 元组tuple1修改前 (1, [2, 3], 'three', (4, 5))
# 元组tuple1修改后 (1, [3, 3], 'three', (4, 5))
  1. 都支持比较操作:列表和元组都支持使用比较操作符(例如==,!=,<,<=,>,>=)来进行元素比较。比较操作按照元素的顺序进行。
list2 = [8, "9", (10,)]
tuple2 = ("six", 7)
print(list2 == [8, "9", (10,)])  # True
print(tuple2 == ("six", 7))  # True
print(list2 == ["8", "9", (10,)])  # False
print(tuple2 == ("six", "7"))  # Falseprint(list2 != [8, "9", (10,)])  # False
print(tuple2 != ("six", 7))  # False
print(list2 != ["8", "9", (10,)])  # True
print(tuple2 != ("six", "7"))  # True

列表和元组的不同点

  1. 列表是可变的,而元组是不可变的 ⇒ 元组一旦创建,就不能通过索引修改它的元素,但可以修改元组中的可变元素。而列表创建后可以添加删除更改其元素。

示例代码

list1 = [1, 2, 3]
list1.append(4)  # 添加元素4到列表末尾
print(list1)  # [1, 2, 3, 4]tuple1 = (1, 2, 3, [4, 5])
# tuple1[0] = 5  # 这会引发错误,因为元组是不可变的
tuple1[3][0] = 5  # 可以运行,因为元组最后一个元素是列表,列表可以修改元素
print(tuple1)  # (1, 2, 3, [5, 5])
  1. 语法:列表使用方括号[]来表示,而元组使用圆括号()来表示。

  2. 方法:列表有更多的内置方法,例如append(), extend(), insert(), remove(), pop()等。元组的方法较少,常用的有count()和index()

  3. 内存占用:由于元组是不可变的,它们通常比列表占用的内存空间要少。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元组的速度通常比列表快

示例代码

import sys# 创建大量数据
list_data = [0] * 100000000
tuple_data = (0,) * 100000000# 打印初始内存使用情况
print("初始内存使用情况(MB):")
print(sys.getsizeof(list_data) / 1024 / 1024)  # 以MB为单位
print(sys.getsizeof(tuple_data) / 1024 / 1024)  # 以MB为单位# 执行一些操作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list_data.append(1)
tuple_data += (1,)# 打印操作后的内存使用情况(增加的内存用于存储新添加的元素)
print("添加元素后的内存使用情况(MB):")
print("列表", sys.getsizeof(list_data) / 1024 / 1024)  # 以MB为单位
print("元组", sys.getsizeof(tuple_data) / 1024 / 1024)  # 以MB为单位# 运行结果
# 初始内存使用情况(MB):
# 762.9395065307617
# 762.9394912719727
# 添加元素后的内存使用情况(MB):
# 列表 858.3069686889648
# 元组 762.9394989013672
  1. 列表不可作为字典的键,而元组可以

示例代码

# 使用元组作为字典的键
dict_with_tuple_key = {(1, 2): 'value'}
print(dict_with_tuple_key[(1, 2)])  # 输出:'value'# 使用列表作为字典的键(这会引发错误,因为列表是可变的)
dict_with_list_key = {[1, 2]: 'value'}  # 报错
  1. 使用场景:列表适用于存储可变数量的、可变的数据,例如一个用户的任务列表。元组则适用于存储固定数量的、不可变的数据,例如日期、时间、常量等。
  2. 安全性:由于元组的不可变性,因此元组往往比列表更安全,在注重数据安全性的场景下,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元组。

结束语

未来如果想到更多列表和元组的异同点,会及时更新~
如果本博文对你有所帮助/启发,可以点个赞/收藏支持一下,如果能够持续关注,小编感激不尽~
如果有相关需求/问题需要小编帮助,欢迎私信~
小编会坚持创作,持续优化博文质量,给读者带来更好de阅读体验~

这篇关于【五分钟】熟悉python列表和元组的异同点【看这篇够用!建议收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72535

相关文章

Python判断for循环最后一次的6种方法

《Python判断for循环最后一次的6种方法》在Python中,通常我们不会直接判断for循环是否正在执行最后一次迭代,因为Python的for循环是基于可迭代对象的,它不知道也不关心迭代的内部状态... 目录1.使用enuhttp://www.chinasem.cnmerate()和len()来判断for

使用Python实现高效的端口扫描器

《使用Python实现高效的端口扫描器》在网络安全领域,端口扫描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技能,通过端口扫描,可以发现目标主机上开放的服务和端口,这对于安全评估、渗透测试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如何使... 目录1. 端口扫描的基本原理2. 使用python实现端口扫描2.1 安装必要的库2.2 编写端口扫

使用Python实现操作mongodb详解

《使用Python实现操作mongodb详解》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使用Python实现操作mongodb的相关知识,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一、示例二、常用指令三、遇到的问题一、示例from pymongo import MongoClientf

使用Python合并 Excel单元格指定行列或单元格范围

《使用Python合并Excel单元格指定行列或单元格范围》合并Excel单元格是Excel数据处理和表格设计中的一项常用操作,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Python合并Excel中的指定行列或单... 目录python Excel库安装Python合并Excel 中的指定行Python合并Excel 中的指定列P

一文详解Python中数据清洗与处理的常用方法

《一文详解Python中数据清洗与处理的常用方法》在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缺失值、重复值、异常值等问题是常见的挑战,本文总结了多种数据清洗与处理方法,文中的示例代码简洁易懂,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下... 目录缺失值处理重复值处理异常值处理数据类型转换文本清洗数据分组统计数据分箱数据标准化在数据处理与分析过

Python调用另一个py文件并传递参数常见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Python调用另一个py文件并传递参数常见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本文主要介绍在Python中调用另一个py文件并传递参数的几种常见方法,包括使用import语句、exec函数、subproce... 目录前言1. 使用import语句1.1 基本用法1.2 导入特定函数1.3 处理文件路径2. 使用ex

Python脚本实现自动删除C盘临时文件夹

《Python脚本实现自动删除C盘临时文件夹》在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临时文件夹往往会积累大量的无用数据,占用宝贵的磁盘空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ython如何通过脚本实现自动删除C盘临时文件夹吧... 目录一、准备工作二、python脚本编写三、脚本解析四、运行脚本五、案例演示六、注意事项七、总结在日常使用

Python将大量遥感数据的值缩放指定倍数的方法(推荐)

《Python将大量遥感数据的值缩放指定倍数的方法(推荐)》本文介绍基于Python中的gdal模块,批量读取大量多波段遥感影像文件,分别对各波段数据加以数值处理,并将所得处理后数据保存为新的遥感影像... 本文介绍基于python中的gdal模块,批量读取大量多波段遥感影像文件,分别对各波段数据加以数值处

python管理工具之conda安装部署及使用详解

《python管理工具之conda安装部署及使用详解》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安装和使用conda来管理Python环境,它涵盖了从安装部署、镜像源配置到具体的conda使用方法,包括创建、激活、安装包... 目录pytpshheraerUhon管理工具:conda部署+使用一、安装部署1、 下载2、 安装3

Python进阶之Excel基本操作介绍

《Python进阶之Excel基本操作介绍》在现实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与数据打交道,Excel作为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一些Python中Excel的基本操作,希望... 目录概述写入使用 xlwt使用 XlsxWriter读取修改概述在现实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与数据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