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输血”变“造血”:青海“脑山”村里的脱贫致富“路”,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图为大通金悦生态养殖场。 钟欣 摄
图为大通金悦生态养殖场。 钟欣 摄
中新网青海大通1月18日电 题:“输血”变“造血”:青海“脑山”村里的脱贫致富“路”
作者 孙睿
“4万只鸡每天产蛋2吨,一年产720多吨,年收入就有120万元。”17日,青海省总工会派驻鄂博沟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桑峻岭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往北,积雪越来越厚,道路越走越陡,村舍也越来越零落。大约走了5公里,路旁突然出现了一座现代化的养鸡场——大通金悦生态养殖场。白色整洁的鸡舍很是显眼,这就是青海省总工会为帮扶大通县桦林乡鄂博沟村、峡口村、阿家沟村这三个贫困村脱贫建的。
“建养鸡场这个点子可是来之不易。”桑峻岭叹息。
峡口村、俄博沟村和阿家沟村地处青海“脑山”地区,交通不便,集体经济薄弱,全部都是贫困村,且脱贫难度很大。
桑峻岭介绍,自2016年开始定点帮扶这三个贫困村,青海省总工会先后前往西宁市湟中县、甘肃省正大鸡场深入调研取经,于2017年投入800万建成规模化养鸡场1处,当年9月正式投产运营,2018年又投入300万完成鸡场扩建,现有鸡舍3座,有机肥加工车间1座。养鸡场利润的60%用于3个贫困村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10%用于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30%用于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
图为养殖场工作人员正在分拣鸡蛋。 钟欣 摄
“这一枚枚鸡蛋可是乡亲们脱贫的希望啊。养鸡场不仅能解决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贫困村还能分红,从2017年9月到2018年11月,每个村分到了4.2万元。”桑峻岭说。
今年32岁的马春花在养鸡场干捡拾鸡蛋的工作已有一年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她无法外出打工,全家靠着丈夫一年两三万的打工收入过活。
“在这工作不仅能照顾上学的孩子和生病的老人,还能把地种上。一天工作2小时,每个月有900元的收入,既能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里。”马春花说,现在家里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枚枚的小鸡蛋从大通金悦生态养殖场的鸡舍中孕育,自动化的运输带将带着母鸡体温的蛋传送到分装仓库,来自峡口村、俄博沟村和阿家沟村贫困户分拣员将它们分捡,而来自西宁市、大通县的运输车早已排队等候。
据记者了解,自2016年以来,青海省总工会调整扶贫资金投向,改“漫灌”为“滴灌”,变“输血”为“造血”,积极探索的以蛋鸡养殖产业为龙头、以中藏药材和经济农作物种植产业为支撑、以播种收割服务和饲料加工产业为辅助的“三级产业”扶贫模式成效显著,持续投入1905.84万元,扶贫效果明显,三个贫困村推动已先后持续稳定脱贫。
如今,走进鄂博沟村贫困户马基彪家中,干净整洁的院落、宽敞明亮的新居、卫生的封闭牛舍,已全然看不出贫困的迹象。2018年,他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万余元,这里就包括他外出打工的收入、妻子马志霞在金悦生态养殖场打工的收入。“今年我贷了5万的免息贷款,打算再种些当归。”脱了贫,马基彪干劲更足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完)
这篇关于“输血”变“造血”:青海“脑山”村里的脱贫致富“路”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