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022年第2季度读书笔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眺望远方的世界--δ星 丨 读书笔记 notes

本文主要是介绍186-2022年第2季度读书笔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眺望远方的世界--δ星 丨 读书笔记 notes,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2022年的第二季度是成长和收获比较大的一个时间单元,每年例行的读书计划仍然在计划中,没有走偏。

以下是这3个月的一些读书感悟和总结,虽然跟预想的总结时间几乎晚了两个月,那是因为一直在思考和修改。

虽然我自己还是很不满意,但是想想有些事不用太纠结,在你沐浴峡谷微风的时候,或许正是一只蝴蝶起飞的日子。

全文约7086字,阅读需要15-30分钟,没必要非得看完。。。

作者丨punkboy

出品丨punkboy

公众号:punkboy的理想星球

总 第 186 篇文章

2981dce66f464aed68c18c3243965261.png

punkboy的理想星球

进度:全年36,每月3本;第一季度:16 ,第二季度:11 ,总进度:27/18。

目录

第一季度list:16

  • 一本书读懂财报

  • 淘宝十年产品事

  • 十分钟冥想

  • 可口可乐传

  • 美国生活经济学

  • 随机漫步的傻瓜

  • 幕后产品

  • DTC创造品牌奇迹

  • Saleforce 传奇

  • 宏观经济通识课

  • 经济运行的逻辑

  • 妙趣横生的统计学

  • 广告人手记

  • 创业就要细分垄断

  • 俞军产品方法论

  • 六神磊磊读金庸

第二季度list:11

  • 高绩效教练

  • 支付战争

  • 事实

  • 电商怎么做

  • 金融的本质

  • 3小时快学etf

  • 集装箱改变世界

  • 宜家传

  • 万物解释者

  • 段永平投资问答录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01-思考框架及框架优化

82ea0fc0d4143f73f9f412c599999aa1.jpeg

第一,原理性的东西没有框架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第二,根据卢曼 的 “卡片记忆法” 第一原理,纯粹复制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自己通过大脑重新组织,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习惯的表达、形成“觉察”;

第三,只有怀疑,才能获得。这一点不是指针对权威,比权威更大的阻碍其实是自己的内心,人的本心是拒绝接收过多的信息的,这是大脑几万年进化的结果,并且一旦对某种信息完全接受后就容易产生巨大的自排斥,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类似的道理;

第四,蓝色药丸和红色药丸的抉择,知识与人体本身就是怎么看待“母体”关系的问题。知识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但是这不符合物质第一性理论,除非知识也是物质,所以知识并不是人的附生。如果对应到意识上,那么意识也是一种物质。结论:同样的知识,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得到同样的吸收和结论(从另外的角度,这就是人性)。

02- 读过的书怎么分类和有哪些值得推荐

这部分的论述和思考框架,请具体参阅《读书方法论系列1:2017-2021书单5周年 |读书总结、读书方法论、知识体系搭建、效率工具推荐系列文章(1)δ星 丨读书笔记与书单 notes中对我所阅读书目的分类方法。

2.1 工作相关

在上一篇文章中《9000字深度复盘 | 创业公司1周年总结:拥抱不确定性谈何容易?来聊聊个人成长吧-Ω星 丨 产品经理与工作复盘 sprint》我提到“工作链条”的观点,因此当我自己回顾这半年阅读过的“术业”相关的书籍时,在第一刻还是有一些迷惘,我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书读来何用?

看一本书其实是作用很小的,但是如果通过“工作链条”的观点和思路对这半年的11本“术业”相关的书目进行串联和总结,刚刚的疑问便有了答案。无非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怎么做?

2.品牌怎么做?

3.产品(商品)怎么做?

4.产品怎么推广?(平台场、自有商城场等)

5.再加一个宏观环境和外部因素

1.企业怎么做?

首先,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企业的定义聚焦在是一个“盈利机构”,是要赚钱的,并且企业只有赚钱才能活下去,才可能雇佣更多的员工。这里既没有强调法律性(那更多是公司行为),也没有强调公益性(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的,要看阶段)。

虽然《可口可乐传》是我个人要死命一生推的企业传记典范,但是我自己会把他放到品牌的维度,因为他的成就已经超脱出了一般企业的定义和范围。

相比较而言,《宜家传》则更适合本期的【企业】领域代表。

还是老习惯,一本书一次最多说3点(太多我也记不住)。

第一,作为一家传统零售企业,宜家是怎么活下来的?找更便宜的货,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看似一句废话,但是如果我们观察身边的许多企业、公司之后,会发现最简单的道理一般都最难做到。

第二,关于跨国经营和用户本土化运营策略。宜家在欧洲的拓展是相对顺利的,因为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文化是比较相似的,但是其在美国的探索就相对困难很多。这在一开始也是让我很惊讶的部分,或许很多人会觉着欧洲和美国也是比较相像的,但是实际上却非常打脸。

第三,关于继承权和企业税的问题,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宜家的老板想了千方百计,做了一些关联公司,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开公司,包括全家移民,只是为了在他百年之后宜家可以还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至于被从经济层面切分。

5df0e8272965b2137667daacca4cb4f1.jpeg

另外一本值得在这个单元简单聊聊的是《支付战争》,写PayPal创业史的,从创业到被eBay收购这段黄金期。

做跨境的朋友都知道,最近PayPal事件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但是这个事情要辩证的去看待,最少在黄金期之前PayPal的企业文化还是很棒的,甚至投票逼走了后来的行业大佬 马斯克,就是现在呼风唤雨的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

在这本书里,有两点值得所有人学习:

第一,刚刚讲到的企业文化。得有多大勇气可以投票把CEO干掉,首先,你得能干掉。价值观的力量可能就在这里,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价值观的认可是最贵的,一个企业因此可以得到人才,也可能失去良驹。

第二,最早的黑客营销、裂变营销也是出自这个团队,就是大家熟系的分享下载可以得到10美金这个案例。后续很多公司也都实验了这个案例的玩法,并且百试不爽。最近在跟一位业界前辈聊天,也聊到分享裂变这个场景,前辈的经验是国外许多用户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社交货币去换取利益的,所以这里我自己得到的结论是,这个事情只能辩证看待。我相信可以找到一种既不是那么功利,又可以带给分享者好处的营销方式。

2.品牌怎么做?

说到品牌,有两个话题经常被提到:

01 我想做一个品牌

02 什么是品牌?

首先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其次,我们要先解决第二个问题,才能解决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品牌?LOGO、品牌名、商标、铺天盖地的广告是不是品牌?也是,也不是。

怎么做品牌?投央视重点时段广告,是不是这样做?许多品牌这样做成功了,但成功了是不是就是一定要这样做?

怎么评价一个品牌?你知不知道他、你会不会买了又买、你会不会逢人推荐?

好的品牌需要在时间的洗礼下才能经得起的日光的暴晒。

4dfc1f30db314a3f7e9f0c002a45ab7d.jpeg

《可口可乐传》可以作为我们普通人对品牌的一次整体认知参考,创立于1886年的可口可乐至今已有136年的历史,如同一位长辈一般,这个年纪的品牌其实并不多,做这么大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认为抛开可口可乐内斗和外争的部分,从品牌的维度有如下感受:

第一,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要创建一个品牌,一开始顶多做一个公司/企业,活下来已经很牛逼了。比如,可口可乐的前50年基本只是围绕商标权去打架,根本没有高大上的品牌运营操作,当然这也是这本书比较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前半部分的可读性更高,毕竟大家都喜欢八卦。

第二,可口可乐的品牌是怎么建立的?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必要的条件(不是标准答案):首先,可口可乐保持商品本身口味的统一和价格的稳定(个人不是很关注那个神秘的配方,在同一个历史维度下的配方应该有很多,为什么我们只记住了可口可乐);其次,花大力气去统一瓶装厂,本质还是在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其三,始终有对手,如果没有百事可乐,估计可口可乐的发展路径可能会是另外一种天地;第四,国际化战略;第五,对广告的使用和创新,以致于许多人做品牌都只会用这里的第五。

第三点,可口可乐确实证明了广告的价值,但是并不适合其他的公司用同样的方式去做品牌。比如,我们确实无时无刻都看得到可口可乐的商品、广告,但是可口可乐的广告语你能记住几句?“这才是真正的,这才是地道货,可口可乐真正令你心旷神怡。” “这就是可口可乐。” “美国的欢乐时光。” “一踢;一击;可口可乐。”另外,这些广告费用也很贵。

3.产品(商品)怎么做?

《DTC创造品牌奇迹》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可以展开讲讲。

《DTC创造品牌奇迹》里面的许多品牌已经创立10年+ 了,有一些已经不在了,但是这些产品都很有意思,比如一次递送三幅眼镜的Warby Parker ,不但降低了商品的过程成本,更创新了营销方式。

还有一些失败案例,比如为了解决出行人员外出手机没电的窘境,在旅行箱上安装一个充电器的功能,但是在许多海关由于安全管制是上不了飞机的。

虽然这些产品现在我们只是当故事在读,但是这些创始团队对商业的理解、多产品的理解和追求是更值得尊敬的,创业的同学们不妨去翻一翻这本书,或许能够有些idea 能够得到碰撞。

5aff1b7a565c39ab5a05e449e36ac96a.jpeg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是讲美国大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的,似乎看来跟产品不搭噶,但是作为人类衣食住行用的一个最外层的框架—— 城市,这个产品的设计将会影响所有。

直奔主题,讲讲核心观点:

第一,关于人行道,街道中行人走路的地方。当所有人只是在关注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忽略了城市中更为微小的人行道,这里才是我们每一个人日常接触最多的地方。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供给着城市的血液,推动着血液的流速。每天早上你上班路上都要路过的包子铺,在行色匆匆之中,有什么是会让你记住的,比如奔跑的孩童、再比如晨起锻炼的大爷大妈,当然还有停在树底下的自行车,在汽车公路和一个个档口之间的部分,其实才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对一个城市的感知大都来自这里。比如,住惯了广州,偶尔去一下上海,会觉着很不习惯。第二点,在传统的社区环境中,我们会认识很多人,很多人也认识我们。比如,我们可以找一个人将自家的钥匙放到他那里暂时保管,这个人同时可以监督这个片区的一举一动,又或者说他就是街角的一个小便利店的阿叔,但他同时也是一双所有人的眼睛,如果有外来者“入侵”他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第三,你敢不敢走夜路。公司里有许多同事,大家都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很远有的很近,但是有一些地方单独的女生是不太敢单独走的,比如一些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一些外来人口密集的地方,这样的街区,基本上是死了的街区,更遑论这里的人行道了。所以,针对城市、街区这个产品来讲,这个“产品”的“动线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城市的多样化和城市人口的有效月活。首先,我们要承认城市多样化的必要性和好处,没有人愿意居住在他人设定好的框框里,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是只鸟就想往外飞。另外,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一些老街区大家愿意经常去逛,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一些新鲜感,就像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样,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看厌倦了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看厌倦了的地方,尽管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仍然不能阻止也不应该扼杀每个人对于“不同”的追求,对差异的向往。多样性更像是在强调一个有机体,而不是将各个地区割裂和分离。书中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要保持多样性就要保持城市活跃人数这个概念;反之也成立。其实,我们在做社区产品、平台产品的时候也会经常思考这一点,我们寄希望于通过扩大用户规模,从而实现社区的“流动”,如滚雪球一般,千军万马杀将而来。

4.产品怎么推广?(平台场、自有商城场等)

《电商怎么做》是最近发觉比较真实的一本书,其中一个观点是其他书或者其他人不愿意讲的。之所以说不愿意,是因为我并不认为其他人不知道,只是有些道理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直接讲出来,因为大家都想的”很多“。

言归正传。作者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在卖商品的时候到底要不要降价、要不要通过低价去吸引用户?

如果只是讨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屁股决定了脑袋。

”第一,用户是否真的首先在意价格?“

”第二,用户是否愿意买一个“低价”的东西?“这里说的是低价值,而不是低价格。

不用想,所有的消费者一定是要买一个”高价值“的东西,而怎么定义高价值就是我们企业需要考虑让顾客get到的那个点。

5.再加一个宏观环境和外部因素

宏观环境似乎与我们隔着很远,但是其实就一直在我们身边。

《集装箱改变世界》是比尔盖茨推荐的一本书,主要讲了集装箱的发展史,跨越一个世纪,不可谓不惊心动魄。对于世界船运行业来说,集装箱的发展充满变数,因为每一个地区(是指美国的每一个单一的州)、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政策,当地劳工组织的发展水平、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水平等,都会影响海运这个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这个行业的投资额度非常高,一切似乎看来都是不可能,但是最终成就了当今世界顺畅的海运行业。如果做事情要审时度势,那么做这个行业应该顶天了。

《经济运行的逻辑》和《宏观经济通识课》前边的一季度书单《2022年 Q1书单:17本书《可口可乐传》《随机漫步的傻瓜》等 | δ星 丨读书笔记与书单 notes》里已经讲过了,这里没有新的补充观点,可以自行阅览之前的篇章。

这部分最后还发现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金融的本质》。

这本书是伯南克的四次演讲稿组合而成的,其实我个人发现类似演讲稿类的书籍都是质量可以的,像《穷查理宝典》《中国历代政治研究》等书,当然这本书的质量也是值得考究的。

当时为什么读这本书,是因为今年的跨境环境很严峻,国际关系很微妙,许多投资圈子的人动不动就来个美联储加息减息的预言,大都是开局一张图,然后就是只能看评论了。为了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背景,就找了这本书来看的,讲的蛮清晰的。其实就是中央银行的职能,美国的中央银行就是美联储,而美联储大概有三个主要的职能: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货币政策,调整利率)、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流动性供给,最后贷款人工具)、金融监管。

2.2 工具相关

《十分钟冥想》

冥想的入门书籍,讲简单的呼吸吐纳,虽然自己也没有学会,但是基础做法可以试着做一下,可以在一些情形下让自己保持理性、减少冲动、平复情绪。

《俞军产品方法论》

这本书大家的看法褒贬不一,我想了一下原因。

就是pm为什么要去管业务的事情?想到唐伯虎的那首诗: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没有答案的,至于为什么,是有答案的:知道为什么的就不会问这个问题。

《高绩效教练》

过去的一个季度正好开始经历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不仅要独乐乐,还要众乐乐。这本书适合一些管理人员去培养人才使用,其中主要的一个理论或者说方法论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谈心“,就是要跟你的团队成员进行深度交流。所以,什么是深度交流的定义便很重要。需要互相的真诚、要看到远方、要有培养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因为这个东西是双向的。(题外话,这或许也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

2.3 认知相关

《随机漫步的傻瓜》

没有标准答案,并不代表没有”规律“,只是方法不一样罢了。具体仍可参考 一季度书单《2022年 Q1书单:17本书《可口可乐传》《随机漫步的傻瓜》等 | δ星 丨读书笔记与书单 notes》

《事实》

10021fd7a048405ed79ce7d84fa2f130.jpeg

适合搭配《穷查理宝典》一起阅读。具体仍可参考 一季度书单《2022年 Q1书单:17本书《可口可乐传》《随机漫步的傻瓜》等 | δ星 丨读书笔记与书单 notes》

《段永平投资问答录》

曹雪芹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其实问答类的书籍很难得,从语料的结构化程度来讲,更加碎片化,但是也更加缺少修饰,也便更加真实。如果再加上一个较长的时空维度,这件事情的可信度便又会增大不少。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讲了两个字:本分。

本书讲解完。

以上是2季度的读书书单分享。以下是关于读书的几点小想法——

03- 这半年针对读书的一些小想法

3.1 读书有用吗?为什么读书?

首先必须承认有些书是带着功利心去阅读的,所以读之前大概知道读了是有点用的,这也是很多人读书的目的或者说意义。

但是最近也发现一个问题,在一开始认为有用的书,读完之后反而并不觉着有用;倒是一些看似无用的书,反而更容易启发思考。

3.2 读无用的书,还是为了工作而读书,抑或是为了消遣而读书?

这3个场景大概囊括了三类主要的读书人。

首先,读书应该是一个逆人性的事情,谁没事儿读书玩呢?即使在古代家有典籍是富贵和地位的象征,也没有人天生乐意读书。倒是读一些”有意思“的书非常受大家欢迎,不然像一些读书类的APP,尤其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这些题材就没有市场了。当然,也有人愿意阅读诸如四大名著进行消遣,然而消遣终究是消遣。所以,把读书当做消遣的是第一类读书人。

第二类,从古到今、从国内外来看,把读书当做功利性质去做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包括上学、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一类读书人一般是被认为正统的读书人,但是也因此给读书这件事带来了一些些”反感“,因为这样读书的人又会被分为会读书的和不会读书的。所以,有时候我在想,不是大家不爱读书,只是为什么一定要被拿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要讨论的主题,只是我们都可以想想。

读无用的书,第三类读书人并不会太多。因为没有人愿意明明知道没有用还去做这个事情,像一些社会学和哲学的书是没什么用的,其实读不读的意义不大,因为痛苦和快乐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但是要不要读,是一个选择问题,不是对错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就是这个意思。

你是哪一类呢?或者都有。

3.3 读有趣的书

读书是很花时间的,所以,我觉着要尽量读有趣的书。有趣是指,不一定那么有用,不太有目的性,但是有可能又有那么一点子用,万一书到用时方恨少呢。

什么是有趣的书便很重要了。我个人认为这类书跟自己的兴趣关系很大,比如喜欢历史的人就会觉着诸如《史记》是有趣的,但是有些人觉着潮流杂志才是ok的;又比如一本线装古文书是某些人的心头好,但是对于大部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再有,写代码的书、高等数学的书是有些人的饴糖,但也是其他人的砒霜。

本期完。2022.9.10

往期文章:

1.月照千湖,每个湖里都有一个月亮--δ星 丨 读书笔记 notes-怎样《把自己作为方法》?

2.H2-2021读书总结与读书书单

3.2022年 Q1书单:17本书《可口可乐传》《随机漫步的傻瓜》等 | δ星 丨读书笔记与书单 notes

4.2021年Q1 读书书单 《放克书单2017-2021》

5.2017-2020(4周年)读书年度总结及书单

关注这个可爱的公众号;

作者vvvvvvvvx:punkboy2020(申请须注明目的才通过)

↓↓↓

9933b68e283958a00c19e22f644a0519.png

感谢你的阅读 :) 小P

这篇关于186-2022年第2季度读书笔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眺望远方的世界--δ星 丨 读书笔记 notes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61284

相关文章

揭秘世界上那些同时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我们在《世界人口过亿的一级行政区分布》盘点全球是那些人口过亿的一级行政区。 现在我们介绍五个横跨两州的国家,并整理七大洲和这些国家的KML矢量数据分析分享给大家,如果你需要这些数据,请在文末查看领取方式。 世界上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地球被分为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七大洲示意图 其中,南极洲是无人居住的大陆,而其他六个大洲则孕育了众多国家和

《C++标准库》读书笔记/第一天(C++新特性(1))

C++11新特性(1) 以auto完成类型自动推导 auto i=42; //以auto声明的变量,其类型会根据其初值被自动推倒出来,因此一定需要一个初始化操作; static auto a=0.19;//可以用额外限定符修饰 vector<string> v;  auto pos=v.begin();//如果类型很长或类型表达式复杂 auto很有用; auto l=[] (int

简单的Q-learning|小明的一维世界(3)

简单的Q-learning|小明的一维世界(1) 简单的Q-learning|小明的一维世界(2) 一维的加速度世界 这个世界,小明只能控制自己的加速度,并且只能对加速度进行如下三种操作:增加1、减少1、或者不变。所以行动空间为: { u 1 = − 1 , u 2 = 0 , u 3 = 1 } \{u_1=-1, u_2=0, u_3=1\} {u1​=−1,u2​=0,u3​=1}

简单的Q-learning|小明的一维世界(2)

上篇介绍了小明的一维世界模型 、Q-learning的状态空间、行动空间、奖励函数、Q-table、Q table更新公式、以及从Q值导出策略的公式等。最后给出最简单的一维位置世界的Q-learning例子,从给出其状态空间、行动空间、以及稠密与稀疏两种奖励函数的设置方式。下面将继续深入,GO! 一维的速度世界 这个世界,小明只能控制自己的速度,并且只能对速度进行如下三种操作:增加1、减

读书笔记(一):双脑记

谁又知道年轻人那反复无常的大脑有着怎样的运行机制?尽管他们的大脑已被荷尔蒙折腾地七荤八素;却偶尔还会有灵感跻身夹缝之间; 层级化:每时每刻,人类都在进行抽象化,也就是说,从客观事实中发展出更具普遍意义的理论和知识。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得以不断地开发出新的更为简洁的描述层级,方便我们那容量有限的大脑加以处理。分层的概念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复杂系统,甚至包括我们的社交世界,也即是人们的个人生

项目二----项目的开始是人生的阶梯【哈哈】

最近由于太忙,好久都没有编写博客了,现在又接手了第二个项目,该项目是一个订单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展示保单的状态和相关的保单信息以及可以进行继续投保,最重要的是还嵌套这续保功能,这项目在去年年底时已经上线运行了,由于最近续保功能还在优化和重新开发,后续会不断的对博客进行补充。 这是一个属于中间件的项目,在软件架构和设计中主要充当【表现层和逻辑层的部分】,持久层另外项目

开发高质量的java代码;实现完美的人生

一、代码质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 (1)可读性:函数命名随意,实现逻辑混乱,代码格式不规范。 (2)可靠性:程序运行不稳定,bug太多。 (3)维护性:代码逻辑没有层次,混成一团,很难维护改进。 (4)移植性、重用性:许多人写的代码,只能自己使用,很少有能共享的功能性代码。 (5)高效性:很少从算法、资源占用、执行效率等角度去考虑,经常导致软件性能问题。 二、解决方法(个人角度) (1)要

从滴滴到田野:300万存款后的人生选择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奔波,为了梦想奋斗。然而,当一位滴滴员工在工作7年后,攒下了300万,他开始思考一个全新的人生选择:回老家“靠利息”生活,这是否可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话题。 一、300万:一个重要的数字 对于许多人来说,300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但对于这位滴滴员工来说,这却是他7年辛勤工作的成果。这个数字不仅代表了他过去的努力,更是他未来选择的底气。

【Linux】萌新看过来!一篇文章带你走进Linux世界

🚀个人主页:奋斗的小羊 🚀所属专栏:Linux 很荣幸您能阅读我的文章,诚请评论指点,欢迎欢迎 ~ 目录 前言💥1、初识Linux💥1.1 什么是操作系统?💥1.2 各种操作系统对比💥1.3 现代Linux应用💥1.4 Linux常用版本 💥2、Linux 和 Windows 目录结构对比💥2.1 文件系统组织方式💥2.2

Elasticsearch:无状态世界中的数据安全

作者:来自 Elastic Henning Andersen 在最近的博客文章中,我们宣布了支持 Elastic Cloud Serverless 产品的无状态架构。通过将持久性保证和复制卸载到对象存储(例如 Amazon S3),我们获得了许多优势和简化。 从历史上看,Elasticsearch 依靠本地磁盘持久性来确保数据安全并处理陈旧或孤立的节点。在本博客中,我们将讨论无状态的数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