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交叉编译开源代码(以libgpiod为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1.为什么要交叉编译
- 2.交叉编译源代码
- 2.1首先下载libgpiod,并解压缩:
- 2.2修改配置文件
- 2.2.1方法一:用文本编辑器打开Makefile,将所有涉及到编译的编译器改为交叉编译器,例如将gcc改为arm-linux-gnueabihf-gcc,注意必须修改每一处含有编译器的代码,否则可能移植后无法运行。
- 2.2.2方法二:通过configure文件修改
- 3.总结
1.为什么要交叉编译
我们主力机的CPU一般架构为X86(Intel,Amd.etc),然而开发板的cpu大都为arm架构的,X86架构编译生成的二进制文件不能在arm架构上运行。因此我们需要在本机(例如linux虚拟机等)上使用交叉编译器编译源码,再把源码移植到开发板。
安装交叉编译器:
sudo apt install gcc-arm-linux-gnueabihf g++-arm-linux-gnueabihf
2.交叉编译源代码
以libgpiod为例:
2.1首先下载libgpiod,并解压缩:
https://git.kernel.org/pub/scm/libs/libgpiod/libgpiod.git/refs/?h=v1.6.x
可以看到文件夹内有:
2.2修改配置文件
运行autogen.sh,将生成configure和Makefile文件,主要关注这两个文件:
2.2.1方法一:用文本编辑器打开Makefile,将所有涉及到编译的编译器改为交叉编译器,例如将gcc改为arm-linux-gnueabihf-gcc,注意必须修改每一处含有编译器的代码,否则可能移植后无法运行。
除了修改编译器,还需要修改生成编译后文件的路径。因为我们要将文件移植到开发板,所以我们不需要将生成的文件保存到本机系统目录下,所以我们要把prefix字段下的路径改为自定义的:
prefix = 你想保存的文件夹
然后使用编译安装:
make
make install
2.2.2方法二:通过configure文件修改
通过文本编译器打开configure文件,查看文件内容与参数。总结后可以使用命令来安装:
./configure CC=arm-linux-gnueabihf-gcc CXX=arm-linux-gnueabihf-g++ RANLIB=arm-linux-gnueabihf-ranlib AR=arm-linux-gnueabihf-ar AS=arm-linux-gnueabihf-as NM=arm-linux-gnueabihf-nm STRIP=arm-linux-gnueabihf-strip OBJDUMP=arm-linux-gnueabihf-objdump --prefix=`pwd`/../install --enable-tools --host=arm-linux
执行后可以发现我们的Makefile文件被更新了,打开看看发现涉及到交叉编译器的地方已被修改,生成的路径也被修改了:
然后使用编译安装:
make
make install
如果出现报错:undefined reference to rpl_malloc
则去配置文件configure把含有此行的代码删除
3.总结
编译完后将生成的文件夹打包移植到开发板,建议放在/opt/crosstool下,并为其添加环境变量。以libgpiod源码的交叉编译为例,其他库的方法大致相同。
这篇关于交叉编译开源代码(以libgpiod为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