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百万年薪,国内工作6年的前辈想和你分享这四点,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这里是《齐姐聊大厂》系列的第 13 篇
每周五早上 8 点,与你唠唠大厂的那些事
号外号外!前 12 篇已出 PDF:公众号后台回复「大厂」即可获得!
小齐说:
上一篇文章有小伙伴留言说要看国内的公司,今天邀请到一位在国内一线互联网大厂工作了 6 年的前辈,聊聊几点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欢迎你转发分享,这对我很有帮助,谢谢大家~
先说下个人背景:
国内 985 硕,在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工作近 6 年了。其中待得最久的算是目前国内企业中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目前基本工资税后 100 万左右。
本文的内容较客观,其中也会附带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下面从各个方面说下国内的一些现状吧。
996 文化
提到互联网,不得不说加班文化。国内的话,除了外企,基本都存在加班,没听说互联网有 7 点前下班的,但这个加班强度,也看企业看部门看个人。
从公司层面,加班是为了产品更好的迭代,毕竟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对于员工来讲,确实占用了很多生活的时间。
每天一早起来就去上班,一下班基本就 10,11 点了,而且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也干不了什么其它事。
等到一周过去了,会发现除了工作上的成长及工资收入,其它好像什么都没有。
有时,工作上也没什么成长。毕竟工作中很多时间是绕着业务转,成长值也会有上限。
加班强度跟企业跟部门相关好理解,为什么说也跟人相关?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习惯加班了,习惯别人加班我们也加班,习惯没太多活也加班(因为有加班惯性,所以会造成工作拖延)。
但即使你可以把工作高效完,依然大概率也需要加班,你高效不代表所有人都高效。因为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事,同事经常会临时占用你的个人工作时间,经常会在下班时间拉各种会议。
所以专注高优先级的事以及高效工作,是能减少一些加班,但却避免不了加班。
35 岁危机
这个很明显。
国内的话,如果到一定年纪不走管理层,工作上会有不小的压力。
国内也有 IC,但说实在的,IC 的天花板还是比较明显。
IC 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真的困难的问题。
但实际在工作中,这类问题有,但不是那么多。
有些问题你不知道怎么解决,不是因为难,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没经验,你没试错过。
所以为了能在团队发挥很大的价值,leadership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然每年刚毕业的学生这么多,谁来带呢?
但即使到了管理层,也不是就没压力了。当你发现周围都是小年经时,能没压力么。
应届生的成长都很快,能力上接近你并不需要太久,所以即使到了管理层,还是有很大被替代的概率。
但这个,各行各业都是,只是互联网行业更为明显罢了。
另外一点,危机其实也来自于收入单一。大部分都只有一个收入来源,行业的发展太快,总会怕自己被替代,进而失去了大部分的收入来源。
机会
好的机会大于努力。
互联网行业,真的要实现收入的跳跃式增长,靠的是期权,靠的是合适的位置。
蚂蚁上市,造富了好一些人。
这些人获得的股票带来的价值,对应到工作,可能是几年,可能是十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而人一生的工作时间,也就几十年。
而在一个公司,即使你能力再好,没合适的机会也很难有上升的空间。
14,15 年时的国内有很多好的互联网公司,现在都成长成百亿、万亿美元的企业。
但这样的机会,近些年并不多,有的只是一些还在探索中的方向,比如无人车。
工资
对于国内顶尖的应届生,在北京,工作个 4-5 年要攒个 200-300RMB 首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不要跟我说现在好多人也年薪百万了,你先看下他刚毕业时拿的是多少。
毕业时 2 万,说明他第一年只能攒下税后 15-20 万左右(算上年终)。
再往上,年纪越大,工作时间成本就越要考虑进来,不能只是看钱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自己了解的个例当成是大概率事件,实际是有些是,有些不是。
整体来讲,国内的环境还是不错,有利有弊。但这些利弊在每个人心中的倾向都不一样,我就不比较了。
虽然"996 文化/35 岁危机"等可能会让大家觉得国内互联网没这么好,但国内很多机会和归属感,我个人也享受过这机会带来的红利,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一起加油吧:-)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也给齐姐点个「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更多干货文章见我的 Github: https://github.com/xiaoqi6666/NYCSDE
我是小齐,纽约程序媛,终身学习者,每晚 9 点,自习室里我们不见不散 ❤️
这篇关于百万年薪,国内工作6年的前辈想和你分享这四点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