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为什么你无法持久的写文章?,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上面这个公号「涩郎」,是我的一个备用号,为了防止万一哪天大号失联,平时一周我也会发三篇左右的我的思考,读书笔记,认知感悟等文章,带领大家一起探索精神与财务自由之路。
大家好,我是涩郎,一名「知识挖掘师」兼「知识布道师」。
关于写作,我发现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写而写。
很多人感觉写文章的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确定写作主题;第二,寻找相关主题的素材和资料;第三,阅读和学习这些素材和资料;第四,开始根据素材和资料,进行一个完整的写作。
这个过程特别像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写毕业论文。写过毕业论文的同学都应该知道,写论文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原因就是两点:第一,不知道写什么论文主题,或者是从老师规定的论文主题当中挑选;第二,资料和素材不够,说到底就是自己知识不够丰富。
这就是写命题式作文。关键是在真实的写作环境当中,可能都没人给你命题,就连动笔前自己到底想写什么主题可能都不知道,然后刚想拿起笔来写,一看自己不知道写什么,那就不写了,这件事就算了。
所以,很多人之所以无法长久并持久的写文章,就是因为他们把写作这件事当成了「线性规划」。其实,真正的写作不可能符合「线性规划」。
如果你认识到“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写作流程,“如何找到一个主题来写”的问题就会变成“如何处理可写主题太多”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的主题来写,往往是因为我们过度依赖大脑,而大脑在这方面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像很多教写作的课程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万事开头难,只要你多练,多写就变容易了。相反,如果你经常记笔记,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你会冒出更多的想法和灵感,开放性的问题就会清晰可见,并给你提供许多可能的话题供你进一步去写作成完整的文章。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事物上,并对自己的知识发展过程进行书面记录,题目、问题、和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从材料中涌现出来了。
所以,要想持久的写作,高产似母猪,一个真正长久并广泛适用的建议是,我们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就拿这篇文章的形成来讲吧,这篇文章的很多内容和灵感都是来自于《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我们每天的写作并不是线性流程的,而是一个发散且循环的流程。写作并不是每天都有固定的命题,比如:我今天在读《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在读到《写作不是从零开始》这个章节的时候,看到作者写的很多论点和观点,我都非常认同,感同身受,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会冒出很多灵感,其实每个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会冒出很多灵感的。
这时候,我就会用闪念笔记法将自己的灵感和作者很多不错的观点,记录下来,写到自己的笔记当中,我用的是语雀的小记功能,等这篇章节我读完的时候,我就记录了很多不错的观点和自己的一些灵感。
到了晚上,我就会打开自己记录的这些笔记,然后对这些笔记进行整理,将自己记录的笔记进行整理组合,然后就很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篇文章。
写作其实一点也不痛苦,我每天也不缺乏自己写作的主题,写作的主题我也不用刻意去想今天写什么?我都是通过每天阅读的过程当中记录闪现的灵感,然后进行整理组合而成的。
所以,写作最关键的就是以下 3 点:
正确认识写作,写作并不痛苦,写作不是按照确定主题,素材素材,学习素材,然后再去写这样的流程,写作前的准备都是随机而发散的,当你的笔记和灵感记录的够多时,自然就会形成一篇文章;
记录闪念的灵感很重要,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很多输入,比如:读书,开会,和同事交流,最重要的是在这些输入过程中第一时间记录自己脑子中闪现的灵感。
晚上集中整理每天记录的闪念笔记,当笔记足够多时,将有关联性的灵感和笔记进行整理,自然就形成了一篇文章。
做到以上三点,你几乎每天都可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会高产似母猪。
最后,如果你喜欢类似知识类和认知类,思想类的文章,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的新号「涩郎」,里面全是我的思考。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我们一起探寻财富与精神自由之路
划重点: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
推荐阅读
错把手段当目的就是一种异化
好的解决方案往往简单的出人意料
人生熵增无序论
如何提高认知效率?
到底什么才是认知能力?
这篇关于为什么你无法持久的写文章?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