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金融科技时代,数字银行浪潮如何引领未来,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金融科技时代,数字银行浪潮如何引领未来
来源: 零售金融频道
2018-09-25 19:30
数字银行的发展成为了未来银行业的重点目标。
如今,伴随着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创新以及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涌现出各具特点的新型银行形态,如数字银行、虚拟银行、网络银行、互联网银行和直销银行等,这些银行形态都与数字银行紧密相关。
根据克里斯·斯金纳(Christ Skinner)的《数字银行(Digital Bank)》中的观点,数字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否设立分行,都不再依赖于实体分行网络,而是以数字网络作为银行的核心,借助前沿技术为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服务趋向定制化和互动化,银行结构趋向扁平化。
当前,全球的传统银行和科技公司均加快战略布局,以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数字银行,这将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增加用户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以及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
表1: 全球经典数字银行分布
数字银行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 银行自动化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花旗银行就开始使用ATM解决用户一部分日常事务。它利用磁性代码卡或智能卡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助服务,一定程度代替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第二个阶段:银行电子化
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电子设备的兴起,传统银行开始展开线上银行业务,电子银行被广泛使用。无论是网页版的电子银行,还是基于移动手机开展的在线银行业务,从最初的在线转账、查看结算单和电子账单支付,到如今形成日渐丰富的功能,如在线购买理财,借款等。在这个阶段,数字银行参与主体主要还是以传统银行机构为主。
第三个阶段:银行数字化
此阶段参与的主体从传统银行机构,范围扩大到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银行。金融科技开始影响银行业的发展,众多银行业务开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自2009年开始,包括花旗、富国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银、以及高盛在内的大型银行开始向金融科技领域发力,先后在支付、借贷、财富管理领域追加战略投资。我国国内的大型银行也纷纷加快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科技公司而言,如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和阿里发起的网商银行,作为首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代表了科技公司以科技赋能金融业务,直接进军银行行业,成为数字银行的主要参与者。
数字银行世界各地的发展现状
数字银行在全球各地区的理念相似,但在称谓和具体操作层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例如,如上文所提,香港将数字银行称为虚拟银行,即主要透过互联网而非实体分行提供服务的银行。而美国则将数字银行称为Neo Bank,通常是指以科技服务商的形式与传统银行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为用户提供纯线上、容易获得的银行服务;英国的数字银行被称为挑战者银行(Challenger Bank),目前已有多家取得政府下发的牌照,正以其便捷、流畅的数字银行服务推动着银行业的革新。下文中,笔者将对一些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数字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
1.香港:鼓励设立虚拟银行
2017年9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了关于智慧银行(Smart Banking)发展的七大措施,以协助香港银行体系把握银行与科技结合带来的庞大机遇,其中一条举措就是推动设立虚拟银行。2018年2月,金管局发布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征求意见稿) (Public Consultation on“Guideline on Authorization of Virtual Banks”),鼓励相关符合条件的主体在香港设立虚拟银行[2]。2018年5月30日,金管局正式发布《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指引中将“虚拟银行”将虚拟银行的经营主体从“金融机构”放宽至“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并提出设立虚拟银行的目的是促进普惠金融,一般以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同时,虚拟银行也能为银行客户提供新体验。该指引从虚拟银行所有权、持续性监管、实体网点、科技风险、风险管理、业务计划、退出计划、用户保护、外包、资本要求等方面为申请人提供了指引,其各项关键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2:《虚拟银行认可》指引关键要求
尽管该次发布的新指引相较于2000 年的旧版本,对于虚拟银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考虑已经更为周全,但在配套法规和基础设施方面,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来自现实的挑战。
①数字银行的交易量和交易频率有可能会随着营销活动而剧增,因此需要同业支付系统及征信公司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公共系统应当设立相应的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并提供API接入和7/24小时的服务以满足虚拟银行的业务需求。
②远程开户作为虚拟银行业务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业界尚未有人脸识别相关的行业标准。金管局应当关注相关标准的建立,以及第三方对FAR/FRR(False Acceptance Rate/ False Recognition Rate) 等重要指标的可观评估,以促进机构间的安全和公平。对此金管局称,目前已推出“银行易”措施,成立内部专责小组,负责识别及简化有关客户遥距开户或以数码方式开户的监管规定。
③由于虚拟银行所有业务仅在线上渠道开展,网络安全和欺诈问题也成为了虚拟银行所面对的挑战。金管局应与相关政府机构合作应对,建立适当的机制以便迅速解决这些问题。
④香港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对于个人数据保护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后续若虚拟银行需要调用用户历史数据用以新业务的开展,可能会有悖于条例的规定。对此,金管局可与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沟通协商,并给予虚拟银行适当的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在虚拟银行牌照尚未颁布之时,中信银行(国际)依托原有银行牌照,发布了香港首个接受远程开户的银行APP——inMotion,其提供定期存款、兑换外币、汇入汇出款项、查阅户口、电子结单及通知书等服务。inMotion采用人工智能、光学字符识别、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等多种技术,满足金管局对KYC方面的严格要求。据香港媒体报道,信银(国际)称其来自互联网银行的业务每年增长30%,若本次inMotion的尝试成果显著,则会整合现有34家实体分行业务。他们表示目前正在就虚拟银行事宜与金管局进行磋商,但是否提出申请并未明确表态。
表3: inMotion APP
2.韩国:时隔23年再发银行牌照,支持数字银行成立
近年来,韩国也着力于发展数字银行。2015年6月,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宣布支持互联网银行的成立;2016年12月,由韩国电信(KT)联手多家公司共同发起的K Bank获得了韩国金委会颁布的银行业务牌照,成为韩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这是韩国23年之后再次下发新的银行牌照;次年4月,韩国通信软件公司KakaoTalk也获得了银行牌照,成立Kakao Bank。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参与了韩国互联网银行的投资,其中蚂蚁金服以技术股东参股K-Bank,为K-bank提供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以及安全风险经验;腾讯则是Kakao Bank 的第二大股东,持有4%的股份。
K-Bank 和Kakao Bank 都以中小企业与普通民众为主要服务对象,致力于发展韩国当地的普惠金融,经营业务包括存款、线下ATM 机取款、贷款、信用卡、理财和外汇等。与中国的微众银行类似,Kakao Bank背靠韩国国民聊天应用Kakao Talk,拥有大量社交数据用以评估客户信用,并且能够提供与KakaoTalk联动快捷汇款服务(含海外汇款),截止2018年1月,开户人数已超过500万,占韩国经济流动人口的18%。
表4:K BANK APP
表5:Kakao Bank APP
3.美国:“Banking-as-a-Service”的数字银行
与亚太的情况不同,美国并没有发放专属的数字银行牌照,近年来纷纷成立的互联网银行,或者说“Neobank”,其实是运营着银行业务的科技企业。这些公司往往与具有银行牌照的传统银行合作,客户的账户由银行代为管理,科技公司则作为技术提供商开展数字银行业务。这种运营模式被称作“Banking-as-a-Service(BaaS)”。
以Moven为例。Moven本身不具备银行牌照,但它与传统银行CBW Bank合作,提供完全基于移动手机开展的银行业务。Moven成立于2011年,是美国的一家手机金融服务商。它有自己的一套信用系统(CRED信用评分系统),可基于用户的财务状况、社交活动和客户价值去形成分数,从而决定各项手续费、利率水平以及新产品/服务优先体验。除此之外,Moven还提供了智能理财MoneyPulse和MoneyPath功能,能够直观地呈现用户消费行为的情况及变化。虽然Moven不是银行的身份,但基于它所提供的功能及业务模式,我们认为Moven充当了数字银行的角色。
表6:Banking-as-a-Service (BaaS) 模式
除了Moven以外,美国还有SimpleBank、Go Bank等数字银行,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目标群体和特色功能,都是以金融科技企业+合作银行的模式运营的。通过这种方式,初创的金融科技企业能借助合作银行建立起客户对其的信任,另一方面,传统银行则能通过金融科技业务开展更多的创新业务,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然而,Moven似乎也在为寻求新的运营模式蓄力,据外媒称,Moven目前正在与一些资产负债表健康的小银行接触,意在收购这类银行以此获取银行牌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Moven能够完完全全成为一家互联网持牌银行。
4.英国:“Banking-as-a-Platform”的数字银行
英国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繁荣程度并不逊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大部分互联网银行,或者说“挑战者银行(Challenger Bank)” ,都获得了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颁发的银行牌照(限制牌照或全功能牌照)。从牌照层面上看,虽说政府在牌照获取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便利,但牌照性质上,挑战者银行与传统银行并无不同,都需要接受相同的监管要求;从运营模式上来说,挑战者银行不同于传统银行,仅通过智能手机开展业务,不设立任何线下网点。
英国境内已有Monzo、Starling、Atom、Tandem、Revolut等多家互联网银行,他们都通过自己的策略取得了FCA下发的牌照。Atom、Starling在成立初期,先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发行储蓄账户 (Savings Account)或中小企业贷款(SMB Lending),以获得客户、累计资产,在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FCA予以颁布牌照。
而另一批银行如Monzo、Revolut,在进入市场之初仅推出预付卡(Prepaid Card) 或作为电子货币发行服务商(Electronic MoneyIssuers) 进入市场,并未提供账户功能。这样的策略帮助它们快速进入市场,建立客户基础,也为后来获得银行牌照奠定了基础。
表7:Banking-as-a-Platform (BaaP) 模式
目前,这些挑战者银行除了运营自己的银行业务,也开始与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拓展它们的业务范围。例如Starling正在跟数字财富管理公司Moneybox合作,Starling的客户存入账户的存款将会部分用于Moneybox的理财产品购买。除了财富管理公司之外,挑战者银行还在积极与保险科技、贷款科技等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提供给客户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逐渐向“Banking-as-a-Platform(BaaP)”的运营模式发展。
2018 年1 月,PaymentsServices Directive (PSD2) 在欧盟范围内正式生效推行,PSD2中要求欧洲银行把支付服务和相关数据开放给特定支付市场的参与者,降低支付服务新创业者进入市场的门槛( 即Open Banking)。这表明该条例允许第三方安全地访问银行客户的账户数据,意味着更多的金融科技企业能与银行建立联系,也给挑战者银行的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中国数字银行的发展
中国(大陆地区)的数字银行市场中有两类参与者:一类是传统银行,以建立直销银行为代表;另一类则是近几年刚获批的民营银行,其中不乏以纯互联网形式运营的银行。这两类银行都以互联网作为业务开展的渠道,同样倚重前沿技术满足监管需求、增加业务的多样性,为银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1.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的诞生,源于传统银行顺应和融入互联网发展趋势,开始围绕服务方式和销售渠道进行数字化转型。用户可以通过直销银行在线完成客户信息注册、银行卡绑定、开户和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
通常来说,直销银行作为传统银行的一个部门或事业部存在,少部分以独立子银行的形式开办,其中后者在业务范围方面与传统银行稍有不同。如中信银行与百度发起的百信银行,在银监会发布的批文中,就限定百信银行为有限牌照商业银行,仅可在线上开展存贷、结算、债券、外汇、银行卡、电子票据承兑与贴现等银行业务。
根据中国银行协会与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8月,市场上以独立直销银行APP为服务模式的银行达105家,国内银行(工商银行:工银融e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银行:橙子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等)和农村合作银行(尧都农商银行等)都推出自己的直销银行品牌,通过互联网完成线上线下融合的金融服务模式。
2.民营银行
数字银行的另一玩家⸺民营银行,于2014年加入市场的竞逐。自2014年开始,银监会批准了第一批民营银行。从设立目的而言,民营银行可以认为是对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相关的规章条例有《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9号)和《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57号)。在获批成立的民营银行中,有部分银行选择以纯互联网的形式运营,而这也成为科技公司入局银行业的途径之一。
案例1:
微众银行由腾讯发起成立,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首家互联网银行,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金融科技技术,为用户提供了纯线上、操作便捷的银行服务。微众银行的主要客群为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针对客群痛点提供小额便捷的贷款、存款、理财和支付结算等服务,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2015年5月微众银行推出微粒贷,从申请、开户到借款、还款,全在个人手机上完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操作极为简单便捷。
案例2:
阿里巴巴发起的网商银行同样是一家互联网银行,其定位与微众稍有不同,它的客群更多地聚焦于小微企业与农户。其核心产品“网商贷”,围绕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品台,向卖家推出淘宝贷款、天猫贷款、阿里贷款等产品,满足卖家的融资需求。
案例3:
四川新网银行由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定位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银行。其依靠数据和技术来驱动业务运营,致力于为传统金融“二八定律”中80%没有享受到完善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发展数字银行的建议与展望
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数字银行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大举措进行数字化转型。首先是制定基于建立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战略,做好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客群定位;其次,以金融科技的前沿技术为基础,为传统金融产品赋予新的能力;再者,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并营造创新包容的企业文化和机制;第四,建立适应数字化运营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利用用户数据及前沿技术;最后,发展与合规并行发展,应利用技术提升安全系统性能与客户保护(包括个人隐私保护)、反洗钱、客户认证(KYC)等合规流程。
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与总体布局,精准定位用户客群,完善数字化生态系统,对接其他金融生态伙伴(如保险、券商、智能投顾平台等)以及选择生态体系核心合作伙伴(如金融科技公司)。未来的数字银行可从单项业务突破,获取种子客群,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公信力,在拥有发展较为稳定的拳头产品后,可融合更多金融因素,探索多元化发展方向,从而转向综合化运营。
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向互联网/科技公司学习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治理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银行并不等同于APP银行,相反,其需紧密依托线下的场景合作与商务洽谈,从用户的核心需求出发,将数字化的银行业务与地面场景相融合,丰富银行服务的场景。
技术乃为发展数字银行的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以重点前沿关键技术如新一代IT基础架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赋能传统金融产品服务,如借助大数据挖掘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千人千面营销,深挖客户价值;金融机构也可采用云计算和分布式处理架构构建新一代的金融核心基础设施。最终的目标在于应用并提升科技转化能力和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满意度。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人才发展。一是需要根据自身数字化转型目标不断吸收人才,数字银行的关键是在于金融依托科技支持强化并提升分析能力和服务效率,故金融与技术背景的人才缺一不可;二是要在内部建立起包容、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组织员工参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搭建,激励员工以客户视角重新思考客户服务的流程,逐步实现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体验;三是建立灵活的创新机制,鼓励员工探索新的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新鲜的血液。
同时,可参考互联网公司建立起相应的员工激励制度(如股权激励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发地投入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内部管理方面,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组织架构,提升敏捷性,建立实现扁平化管理。
根据互联网业务特点,除了严格遵循银行业监管要求,也需建立适应数字化运营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运用多方数据,建立完备的风控模型,搭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转换为可实施的动态的风险管理能力,并在体制、制度和人才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风险管理的质量。风险处置层面,建议重视并推进金融科技的系统灾备和应急体系建设,将应急演练常态化,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在风险防范与内控层面,建议综合采用软硬件设施提高安全防御能力,并对从业人员的业务与行为进行全方位监测与内控。
最后,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需注意合规工作的开展以确保符合金融监管标准。建议以监管科技应对数字化银行的发展,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反洗钱与欺诈行为、优化客户认证(KYC)过程与提升安全信息管理,注重保护用户隐私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这篇关于金融科技时代,数字银行浪潮如何引领未来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