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摆脱iTunes,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总算逃出iTunes的魔掌了,叹口气,感慨一下。
自从去年(07年)购进一台iPod Classic开始,iTunes就成了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不是因为它好,而是没办法,离开iTunes,我无法给我的iPod添加和删除媒体文件。用过iTunes你就知道,很多东西虽然看上去比较眩,但操作起来,蹩脚的让人难以忍受,视频播放性能也很差,兼容度不够不说,自己的格式经常也是卡卡的。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问题都还能够克服,让我最不能接受的是,iTunes没有for Linux的版本。这一年多以来,辗转于Ubuntu、Arch Linux、openSUSE,一直都被Apple/iTunes歧视。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既然是Linux的fans,为什么要买Apple的东西?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因为iPod是当时市面上能够买到的综合质量最好的便携式mp3播放器。
非iTunes同步iPod最大的障碍,在于iTunes对iPod存储文件的目录结构的处理,除了把文件名称改的面目全非,然后在一个很晦涩的文件(iTunesDB)中定义出最终的专辑、艺术家、曲目到具体文件的"链接",而且(较新版本的iPod)会根据设备ID对这些数据进行hash,以至于非iTunes工具一不小心就容易把iTunesDB破坏,从而造成iPod无法正确读取具体的媒体文件,如果操作无法恢复,那么你的整个iPod资源库能否找回,就要看运气了。当然,高级用户可能知道,其实媒体文件是存放在iPod_Control文件夹下的,虽然目录和文件名称被改掉了,但从文件属性元数据中,还是能够恢复出类似专辑名称等,但如何重建iTunesDB,可能唯一可靠的方式,就是重新从iTunes导入了。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在Linux环境搞定了iPod的媒体同步,当然,也是冒了些风险。首先需要安装libgpod和gtkpod,虽然它们的最新版发布也有挺长时间,但与之配合的"前端",如Banshee,Rythmbox当时还没能很好的处理设备ID读取和使用,而gtkpod本身document也还不是非常完善,于是相对新的iPod Classic还是无法正常处理媒体库读取和重建。前不久装上了openSUSE 11.1,自带的Banshee 1.4.1号称是支持iPod Classic的同步的。而我又不想太过激进去装Rockbox固件,软件方式的媒体同步就成了最合理的方式。打开Banshee,连上iPod,果然无法正确识别现有的媒体内容(全部划到"其他"),要想看到,只能"重建"。豁出去了,做好必要的备份后,开始探险之旅... 经过十几分钟的等待,wohoo! 成功了!除了Podcast和Artwork,所有媒体都完整的出现在Banshee界面中,断开以后,iPod自身也能够识别这些媒体列表,总算功德圆满,可以和iTunes说拜拜了。
这篇关于摆脱iTunes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