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标准员报考建筑八大员报考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滞后的原因分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本文原创作者:whzfjy2008(武汉梓枫)
建筑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许多施工现场仍未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地区仍是空白,影响着目前建设形势下施工质量的提升。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建筑市场不规范
建筑市场不规范是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多年来建筑业形成的混乱状况如违法分包、转包挂靠、低价中标等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建筑劳务人员从业素质不高、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工程质量诚信行为严重缺失,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很难开展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
2、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及质量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1)很多总承包施工企业施工能力不足,所承揽工程大多由一些外施队甚至转包及挂靠的个人在施工,质量标准化建设无法从源头抓起。(2)一些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忽视了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多项目负责人也都是技术类专业人员,缺少对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另外,一些工程上实行的是项目经理承包制而不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即以包代管,难以调动项目负责人对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3)施工企业大多都进行了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但真正执行得不多,即认证与执行相脱节,质量认证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一些施工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淡漠了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理念,大多都没有制定相应的企业技术标准,实行的仍是粗放式的管理而不是精细化的管理与施工。
3、重技术轻管理的影响至深
从一定程度上看,技术或技术标准决定着质量标准及水平,但各项技术的应用若没有有效的管理去组织实施则难以真正实现,而重技术轻管理的现状在建筑行业一直存在,这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甚至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都有着不利影响。近年来,建筑行业较多关注的是BIM技术的应用研究、工法的创新及申报、0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设与评比、“四新技术”及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各级工程质量奖项的评选以及质量通病问题的防治等,却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缺少重视和研究。以上多项工作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或以事后研判的方式进行,有些是局部性的研究或关注的是一个具体“点”的突破,有些新技术或工艺则是针对特定工程而研发应用,有些工程质量奖项的评选更多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这些技术工作都是置于标准化的管理平台上去实现,同时也会增加实现的难度及成本。施工企业缺少系统全面的质量标准化管理(而非技术)理论及观念,则很难将施工质量提升到应有的水平。
4、缺少相应的引导及激励机制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在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发挥的倡导、激励、促进作用,这也正是开展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所缺少的。建筑行业虽然也开展一些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奖评等激励性工作但与施工现场是否建立了质量标准化管理没有直接挂钩。缺少引导、激励等机制,整个行业未形成相应的氛围很多施工企业也缺少相应的动力。
5 、实施费用问题的制约
目前一些地方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探索,制定了本地区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及细则之类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要求建立材料设备样品库,在施工场区内适当位置搭建实物样板(为了突出效果,有些则搭建了足尺实物样板),要求制作样板图片及在工程实体上的工程样板,这些要求都包含主体、装修及安装工程等。如有些施工现场搭建的实物样板很全面,包括钢筋、模板、砌体、门窗安装、屋面、防水做法、抹灰、节能保温等多项内容。以上要求及做法体现了质量管理“样板引路”的原则,对目前相对滞后或空白的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及尝试。其实施中产生的额外费不是小数目但这笔费用成本不包含在工程预算造价范围内,从而制约着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
这篇关于标准员报考建筑八大员报考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滞后的原因分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