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中的渐进式遍历-Scan命令

2023-11-08 09:28

本文主要是介绍Redis中的渐进式遍历-Scan命令,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之前我们学习过遍历命令keys,而keys *是一次性的把整个redis中所有的key都获取到.在不知道当前redis中有多少key的情况下,这个操作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一下子得到太多的key而阻塞redis服务器.从而使其他redis客户端卡顿.

通过渐进式遍历,就可以做到,既可以获取到所有的key,同时又不会阻塞服务器.

渐进式遍历,不是一个命令把所有的key都拿到,而是每执行一次命令,只会获取其中的一部分,要想得到所有的key就需要多次执行渐进式遍历命令,进行多次遍历.

渐进式命令其实是一组命令,这一组命令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其中的代表命令就是scan.

cursor:代表光标,指向了当前遍历的位置.

首次scan光标是从0开始的,当scan返回的下次光标的位置是0的时候,就代表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遍历了.

注意此处的光标不能理解为下标,光标不是一个连续递增的整数,仅仅是一个"字符串",只有redis服务器知道这个光标对应的元素位置,redis客户端和程序员是不知道的.

光标设置成0,意味着这一次遍历是从头开始获取的,返回值的前半部分表示下次遍历,光标应该从哪里开始;后半部分则表示真正遍历到的key的内容.

pattern就和keys命令的里pattern一样.指的是字符串匹配规则.

count表示此次遍历要获取多少个key.注意此处的count只是给redis服务器一个"建议",写入的count和实际返回的key的个数不一定是一致的,可能会多几个,也可能会少几个,但是总体上不会相差太多.

type:指定要遍历的key的value类型是什么,比如写string就表示此次遍历遍历出的key对应的value类型都是string.

count这里的数字不是说每次遍历都得设置成一样.

这里的渐进式遍历,在遍历过程中,不会在服务器这里存储任何的状态信息,此处的遍历时是随时可以终止的,不会对服务器产生任何的副作用.

渐进式遍历scan虽然解决了阻塞的问题,但如果在遍历期间key有所变化(增加或者删除),可能导致遍历时键的重复遍历或者遗漏,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redis中的数据库管理

redis中也是有database这样的概念的,只不过不像mysql那样可以随意的创建和删除database,redis中的database都是现成的,用户不能创建新的数据库也不能删除已有的数据库.

默认redis给用户提供了16个数据库(0-15),这16个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隔离的,相互之间不会有影响.

默认情况下使用的数据库都是0号.

可以使用select dbIndex来切换数据库.实际使用redis很少会关注到数据库,一般都是默认使用0号数据库就可以了.

切换到0-15之外的会报错.

flushdb是删除当前数据库中所有的key,flushall删除所有数据库中的key.

时间复杂度都是O(N),flushdb中N指的是当前数据库中的key的个数,flushall中的N是所有数据库中key的个数.

上述两个命令在生产环境里要慎用!!!!!!!

dbsize用来查询当前数据库中key的个数.

这篇关于Redis中的渐进式遍历-Scan命令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68996

相关文章

Windows/macOS/Linux 安装 Redis 和 Redis Desktop Manager 可视化工具

本文所有安装都在macOS High Sierra 10.13.4进行,Windows安装相对容易些,Linux安装与macOS类似,文中会做区分讲解 1. Redis安装 1.下载Redis https://redis.io/download 把下载的源码更名为redis-4.0.9-source,我喜欢跟maven、Tomcat放在一起,就放到/Users/zhan/Documents

Linux 下的Vim命令宝贝

vim 命令详解(转自:https://www.cnblogs.com/usergaojie/p/4583796.html) vi: Visual Interface 可视化接口 vim: VI iMproved VI增强版 全屏编辑器,模式化编辑器 vim模式: 编辑模式(命令模式)输入模式末行模式 模式转换: 编辑-->输入: i: 在当前光标所在字符的前面,转为输入模式

为什么要做Redis分区和分片

Redis分区(Partitioning)和分片(Sharding)是将数据分布在多个Redis实例或多个节点上的做法。这种技术用于提高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用性。以下是执行Redis分区和分片的主要原因: 1. **提高吞吐量**:    - 通过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可以并行处理更多的操作,从而提高整体吞吐量。 2. **内存限制**:    - 单个Redis实例的内存是有限的。分区允许数据

如何理解redis是单线程的

写在文章开头 在面试时我们经常会问到这样一道题 你刚刚说redis是单线程的,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它是如何基于单个线程完成指令接收与连接接入的? 这时候我们经常会得到沉默,所以对于这道题,笔者会直接通过3.0.0源码分析的角度来剖析一下redis单线程的设计与实现。 Hi,我是 sharkChili ,是个不断在硬核技术上作死的 java coder ,是 CSDN的博客专家 ,也是开源

二叉树三种遍历方式及其实现

一、基本概念 每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左子树和右子树,次序不可以颠倒。 性质: 1、非空二叉树的第n层上至多有2^(n-1)个元素。 2、深度为h的二叉树至多有2^h-1个结点。 3、对任何一棵二叉树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即叶子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 = n2 + 1。 满二叉树:所有终端都在同一层次,且非终端结点的度数为2。 在满二叉树中若其深度为h,则其所包含

Linux中拷贝 cp命令中拷贝所有的写法详解

This text from: http://www.jb51.net/article/101641.htm 一、预备  cp就是拷贝,最简单的使用方式就是: cp oldfile newfile 但这样只能拷贝文件,不能拷贝目录,所以通常用: cp -r old/ new/ 那就会把old目录整个拷贝到new目录下。注意,不是把old目录里面的文件拷贝到new目录,

Redis-在springboot环境下执行lua脚本

文章目录 1、什么lua2、创建SpringBoot工程3、引入相关依赖4、创建LUA脚本5、创建配置类6、创建启动类7、创建测试类 1、什么lua “Lua”的英文全称是“Lightweight Userdata Abstraction Layer”,意思是“轻量级用户数据抽象层”。 2、创建SpringBoot工程 3、引入相关依赖 <?xml version

LeetCode 算法: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c++

原题链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难度:简单⭐️ 题目 给定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返回 它的 中序 遍历 。 示例 1: 输入:root = [1,null,2,3] 输出:[1,3,2] 示例 2: 输入:root = [] 输出:[] 示例 3: 输入:root = [1] 输出:[1] 提示: 树中节点数目在范围 [0, 100] 内 -100 <= Node.

Java的简易编译命令

生成jar包 编译生成.class 文件 编译.class文件的命令,其中的参数是输出,原文件路径 javac -sourcepath class.class MyClass.java 如果有包名的需要创建对应包的文件夹,建文件移动对应的包名下在开始包下创建meta-inf文件夹在meta-inf文件下创建manifest.mf文件 生成可运行的jar包 解压 生成了jar包后,进

redis切换数据库的方法【jedis】

package com.test;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public class readredi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连接本地的 Redis 服务Jedis jedis = new Jedis("127.0.0.1", 6379);jedis.select(10);String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