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墨菲定律(设计系统)和康威定律(系统划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设计系统时,应该多考虑 墨菲定律:
- 任何事物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 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 可能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发生。
在划分系统时,应该多考虑 康威定律:
- 系统架构是公司组织架构的反映。
- 应该按照业务闭环进行系统拆分/组织架构划分,实现闭环/高内聚/低耦合,减少沟通成本。
- 如果沟通出现问题,那么应该考虑进行系统和组织架构的调整。
- 在合适时机进行系统拆分,不要一开始就把系统/服务拆的非常细,虽然闭环,但是每个人维护的系统多,维护成本高。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本质是:“小概率事件在大量独立重复试验的情况下是必然发生”。理解为,让你对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对想到可能出错的地方一定要多加重视不要心存侥幸。
查理芒格曾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这就是一种降低概率的做法。
相反,一个更广泛的法则——吸引力法则。这个法则不像墨菲定律只说,坏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它也会告诉你,如果你一直思考正向积极且是你想实现的梦想,那么好事也一定发生。
2014年在世界各国热映的电影《星际穿越》里,男主角库珀的女儿叫墨菲 。
影片开始部分,库珀和他的儿子女儿开车去学校,路上车子出现了爆胎,库珀的儿子说:墨菲定律。女儿很生气,问父亲为什么他和妈妈以坏事给她起名字。
这里有个概念叫“墨菲定律”,也有个同名书叫《墨菲定律》,意思就是: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这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 总结的,但总结的依据不过时他经历的一次事故罢了: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爱德华·墨菲 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
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
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康威定律
Soft skills are always hard than hard skills. 软技能比硬技能难。
老板听说最近流行“微服务”,问架构师咱们的系统要不要来一套?老板又听说最近流行“中台系统”,问架构师咱们要不要搞起来?其实,这些问题不用老板问,关注技术发展趋势的架构师每当听到新的技术或解决方案,都会暗中思忖是否应用到系统中。然而,用或不用,总不能凭感觉吧。此时,如果你能灵活运用康威定律,那么做出的判断将更加完美。
康威定律是马尔文·康威1967提出的:“设计系统的架构受制于产生这些设计的组织的沟通结构。”通俗的来讲:产品必然是其(人员)组织沟通结构的缩影。
跨部门沟通是非常难的,系统各个模块的接口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信息流动和合作方式。
康威定律可谓软件架构设计中的第一定律,起初只是在杂志上的发表,后经过《人月神话》这本软件界圣经的引用,并命名为康威定律(Conway’s law),因此得以推广。
只通过简单的描述可能无法理解康威定律的精髓所在,原文中康威定律可总结为四个定律:
- 第一定律 组织沟通方式会通过系统设计表达出来。
- 第二定律 时间再多一件事情也不可能做的完美,但总有时间做完一件事情。
- 第三定律 线型系统和线型组织架构间有潜在的异质同态特性。
- 第四定律 大的系统组织总是比小系统更倾向于分解。
第一定律
Communication dictates design。
组织沟通方式决定系统设计。
这条定律重点是讲组织架构和沟通对系统设计的影响。组织的沟通和系统的设计之间紧密相连,特别是复杂系统,解决好人与人的沟通才能有一个更好的系统设计。
《人月神话》中总结出了随着人员的增加沟通成本呈指数增长的规律:沟通成本 = n(n-1)/2。举例说明一下:
- 5人项目组,需要沟通的渠道是 5*(5–1)/2 = 10
- 15人项目组,需要沟通的渠道是15*(15–1)/2 = 105
- 50人项目组,需要沟通的渠道是50*(50–1)/2 = 1,225
- 150人项目组,需要沟通的渠道是150*(150–1)/2 = 11,175
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追求小团队的原因之一。沟通的问题会带来系统设计的问题,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开发效率和最终产品结果。
第二定律
There is never enough time to do something right, but there is always enough time to do it over。
时间再多一件事情也不可能做的完美,但总有时间做完一件事情。
人手永远是不够的,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但可以一件一件来。这不就是软件行业中“敏捷开发”模式所解决的问题吗。面对这样的状况,敏捷开发可以做到不断迭代、持续交付、快速验证和反馈,并持续改进。
再牛的开发也会写出bug,再全面的测试覆盖率也无法测出所有的问题。解决方案不是消灭这些问题,是容忍一些问题的存在,然后通过适当的设计(冗余、监控、高可用设计)当问题发生时能够快速解决。
几个开发人员的小公司,去追求微服务、去追求中台架构,这是追求完美吗?不是,是找死。
好的架构不是买来的,也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根据业务落地生根长期演化来的。
第三定律
There is a homomorphism from the linear graph of a system to the linear graph of its design organization。
线型系统和线型组织架构间有潜在的异质同态特性。
这一定律是第一定律的具体应用。想象一下如果公司的组织架构是这样的:团队是分布式,每个团队都包含产品、研发、测试、运维等角色。而此时系统是单块的,项目沟通和协调的成本是巨大的,弄不好还会打起来。
如果将单块的系统拆分成微服务,每个团队负责自己的部分,对外提供对应的接口即可,互不干扰。系统效率将得到提升。这与软件设计中的高内聚、低耦合是相通的。
直白的说就是想要什么的系统就搭建什么样的团队,有什么样的团队就搭建什么样的系统。需要前后端分离的系统就搭建前后端分离的团队,反之,拥有前后端分离的团队,可以设计前后端分离的系统。当然,如果能统筹管理,拥有重组团队或设计系统架构的权利,那就再好不过了。通常情况下让两者形成1:1的映射关系,更加高效。
第四定律
The structures of large systems tend to disintegrate during development, qualitatively more so than with small systems。
大的系统组织总是比小系统更倾向于分解。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系统越复杂,越需要增加人手,人手越多,沟通成本也呈指数增长。分而治之便是大多数公司选择的解决方案。分不同的层级,分不同的小团队,让团队内部完成自治理,然后统一对外沟通。
小结
架构不仅仅需要技术,在大公司尤其需要政治,所谓的架构的政治。
杨波老师曾在他的文章《每个架构师都应该研究下康威定律》中提到:“政治指的是和他人协作将事情搞定的艺术,架构是一种社交活动,在技术的世界里,个人主义很容易被打败,即使你的目的是好的技术是最优的,技术决策是政治决策(technical decisions are political decisions),一个技术产品,一波人可以做,另一波人也可以做,到底谁做的好,真不好说,不管谁做,都给业务套上了一副手铐。”
最近阅读了架构之美,其中康威定律印象深刻,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再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开发架构经验,总结一下心得。
首先来看一下这个定律的原文:
Organizations which design systems are constrained to produce designs which are copies of th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 Melvin Conway(1967)
大概翻译下就是设计系统的组织,其产生的设计和架构等价于组织间的沟通结构。
康威定律被视为微服务架构的理论基础,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一个大的系统分成一个个小的业务模块,每个业务模块由对应的小团队来负责而且各个小团队都是独立的,所以在分模块时要按业务而不是技术来划分。
2.避免过度设计。一个系统初级是不可能大而全,十分完美,它必须是有一个演进进程,所以刚开始能保持可移植性、高扩展性即可。保持弹性设计。
3.各微服务应该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和资源,避免耦合在一起。
4.各微服务对外提供的接口尽量的兼容各种不同的技术和开发语言。
5.专注产品的生命力,而不是为了项目而技术。所以技术人员也有必要对业务有一定的理解。
引用:
https://www.choupangxia.com/2019/10/10/%e5%ba%b7%e5%a8%81%e5%ae%9a%e5%be%8b%ef%bc%8c%e4%bd%9c%e4%b8%ba%e6%9e%b6%e6%9e%84%e5%b8%88%e8%bf%98%e4%b8%8d%e4%bc%9a%e7%81%b5%e6%b4%bb%e8%bf%90%e7%94%a8%ef%bc%9f/
https://blog.csdn.net/guotufu/article/details/80287768
这篇关于墨菲定律(设计系统)和康威定律(系统划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