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关于合璧儿,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关于合璧儿
合璧儿是王凌洁博士受Huffington Post启发,于2013年初创办于伦敦的育儿博客辛迪加。取名合璧儿,是希望象当年梁启超和林长民那样教育出梁思成、林徽音式的“中西合璧的全新儿女”。
创办人是两岁小男孩轩宝的妈妈。这两年来爸妈和轩宝一起成长,苦乐都很多,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其中最大的挑战无过于如何在西方的环境下培养中西合璧的孩子。这不仅仅是最直接的养育双语宝宝的问题,它的范畴涵盖孩子衣食住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一个两岁大的孩子,从面条还是pasta, 花园宝宝还是巧虎,打孩子还是不打,回国念书还是在英国长大,爸爸妈妈每天都面临是“东”还是“西”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乐趣也是挑战。
轩宝爸妈都在传统中国家庭长大,二十多岁出国。十几年的国外生活还不足以改变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在两种文化下成长是他的幸运,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离开了汉语的语言环境,如何让我的孩子不变成”香蕉人“? 如何培养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为自己身上的龙的血液和华夏文明骄傲?很多海外的华人父母都面临同样的挑战。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想把全世界最好东西给自己的孩子。 于我们而言,就是把东西文化中最精华,最美好的东西传给我们的孩子, 用两种文化的最优配方滋养出中西合璧的优秀儿女。m6lol
这十几年的出国大潮造就了一大批海归派的父母,他们在国外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也不免会影响他们的育儿方式和理念。很多回国的朋友和想送孩子出国念书的朋友也经常咨询我们关于国外育儿和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不是专家,但我们非常乐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经历、心得和平时收集的国内外的育儿资源。
前驻英大使傅颖女士曾这样比喻中西文化的差异: 西方文化象西洋画,中国文化象水墨画。我们创办合璧儿是希望帮助在中文环境生活的孩子欣赏和批判西洋画, 也希望在西方长大的华人孩子体会到自己血液里流淌的水墨之美。也许您会说,这个命题宏大高远得让人不敢靠近。如果这只是一个梦想,我们创办这个平台即希望能搭建一座通向这个美好梦想的桥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我们老去的时候,也许这还是只一个梦想,但至少通过我们这些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们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初为父母,手忙脚乱之余最深的感触就是要怎样优秀的自己才能配得上养育中西合璧的儿女? 无法自比梁林,我们在孩子面前谦卑地低下头,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如果您舍得花时间仔细读读这个平台上的内容,也许您会发现,我们小心翼翼核实了再核实,修改了再修改的每一篇小文都是我们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最诚恳,最宝贵的心得。
我们的合璧妈妈微信群一经成立便迅速集合了来自伦敦, 巴黎,北京,上海,香港等主要城市的华人妈妈。是一颗颗爱孩子的大爱之心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无私地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收获和面临种种问题的小贴士。这个博客平台也算是我们妈妈群集体智慧的总结和延伸。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父母,奉献自己的独家心得,集成共同的合璧育儿之道,我们不同于其他育儿网站的地方也即于此吧。
千言万语不如一幅画,中国画家胡永凯的《慈母图》或许最能代替我愈发笨拙的文字。胡永凯的画将东方文化的韵味和西洋画的张力有机地结合, 以西洋画法结合传统中国工笔的浓墨重彩表现呼之欲出的中国民间生活气息。他的画极具中国风,却又因此被西方所尊重和认可,再一次证明了中西合璧的魅力。这幅《慈母图》用来代表合璧儿团队所有妈妈的心意应该是足够了。
如果你心中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期许,请加入我们的团队成为合璧爸爸,合璧妈妈的一员吧!我们的中西合璧育儿QQ群(172870864)随时欢迎志同道合的爸爸妈妈们!欲加入微信群,请邮件联系或者微博私信 @合璧儿均可。
原文阅读:http://hebiikids.com/aboutus
这篇关于关于合璧儿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