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误读了《孙子兵法》的一句话,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孙子兵法》这本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写成的时候大约是春秋末期,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全书一共三卷十三篇,共6千多字。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将军孙武。这本书自从成书以来,被历史上很多名人解读过。第一个系统性地给它做注释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后来又被很多名家做注释、解读,流传到现在。
一说到兵法,我们大多数第一反应都是用“计”,想办法用最少的代价击败敌人。比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周瑜5万人歼灭敌军20万余人,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谢玄用8万兵力把苻坚97万大军打的是落花流水,追到洛阳时,苻坚97万人就剩下10多万人了。
你看,这用兵之计使得好不好,可是关乎几十万人的生死的。我们先从《孙子兵法》书中的一句话讲起,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兵者,诡道也”,全句翻译过来就是,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
这句话一出,可是误了不少人。大部分人的理解是用兵在于计谋,要多使用诡诈之术。其实错了,《孙子兵法》里的计并不是计谋的意思,而是要综合各种已掌握信息估计出大概的胜率。也就是真正的意思是“计算”。孙子的本意也并不是鼓励多用计谋,用小聪明兵行险招,以弱胜强。而是说要在开战前多计算,用概率分析定胜负。赢面大就打;赢面小就不要劳民伤财了。
在《孙子兵法》中原文中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在强调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人命关天的事,不能轻举妄动,一定要仔细审察。这句话孙子就在倡导人们要有敬畏心,应该评估各种因素,发现自己已经占了绝对的优势了,已经非常强大了,已经必胜无疑了,这时候才可以开战。所以《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教人们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
这个核心思想可能和我们过去的认知有点不一样,过去我们听过最多的就是诸葛亮用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各种计谋取得胜利。就连现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的竞争博弈,很多CEO们也都在借鉴诸葛亮的权益计谋,学他如何用计以小博大。
但是,诸葛亮的计并不是《孙子兵法》里强调的计,《孙子兵法》里强调的计,叫五事七计,可不是诸葛亮的计谋之计。啥叫五事七计呢?这是《孙子兵法》里提出的衡量自己和衡量对手的参考指标,五事指的是政治环境、天时地利、统帅的素质、军事体制建设等五个方面。
七计,就是问自己七个问题,这次出兵是否师出有名,带兵的将军能力如何,天气什么情况,地理环境怎如何,队伍训练的怎么样,武器装备和对手比如何,队伍的士气和奖惩制度等等。
说完了五事七计是什么意思,我们再回过头看诸葛亮的决策,就能理解为什么诸葛亮的计并不是最优之选了。比如,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掏空蜀国的国力,可最后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反倒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进程。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去打仗,这在兵法上就是对战争没有敬畏心的表现。
《孙子兵法》里就提到一点,叫“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什么意思呢?就是真正会打仗的人,他们的功绩都是看起来很平常的,根本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和曲折离奇的故事,都是靠自己的实力去碾压对手,这也是曾国藩经常说的,结硬寨,打呆仗。真正的胜战,看上去是平淡无奇,没有故事的。为啥?因为在开战前胜负就已经分出来了。
《孙子兵法》讲究的是不战,必须要战时就应该应该以强胜弱,在开战前就决定胜负,而不是那种用奇谋诡计,玩以弱胜强的戏剧性游戏。对自己的决策保有敬畏心,确定自己处在绝对优势下再行动,这是《孙子兵法》教给我们的道理。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另,《老子》只有五千字,字数少,主要原因在于:
古时字难刻!
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处理可计算性问题,
人的优势在于擅长处理可判定性问题。
这篇关于误读了《孙子兵法》的一句话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