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总感觉戴助听器耳朵又闷又堵怎么办?,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随着助听器技术的进步发展,这些问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例如,现在的助听器变得越来越小巧,外形更加美观和隐蔽;各种降噪技术和验配技巧也提升了助听器的音质和清晰度。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助听器用户,那就是堵耳效应。到底什么是堵耳效应?如何解决堵耳效应?
1什么是堵耳效应?
当我们说话的时候,声音不仅通过空气传导到耳朵,还通过骨头和软组织传导到耳朵。
这种通过骨头和软组织传导的声音称为骨传导声音,它主要包含低频的声音能量。
当外耳道是开放的时候,这些低频的声音能量可以从外耳道口散发出去,不会影响我们的听觉感受。
但是当外耳道被助听器、耳机、耳塞等物品堵住的时候,这些低频的声音能量就会被反射回来,在外耳道内形成回音,增加了声音的响度和失真。
这就是我们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大、变闷、有回声的原因,也就是堵耳效应。
2堵耳效应好发于哪些人群?
1
低频听力小于40 dB HL 的弱听人士。这是因为他们的外耳道被助听器或耳模封闭后,低频的骨传导声音能量无法释放,反弹回来形成回音,导致声音变大、变闷、有回声。
2
使用定制式助听器或带有定制耳模的耳背式助听器的人士。这是因为他们的助听器或耳模与外耳道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腔,增加了低频声音能量的积聚,导致堵耳效应。
3
使用耳机、耳塞等物品的人士。这是因为他们的耳机、耳塞也会堵住外耳道,阻碍低频声音能量的散发,导致堵耳效应。
3堵耳效应如何处理?
方法一:调试助听器参数
如果你觉得戴助听器声音闷,可能是因为助听器的低频增益过高,导致低频声音能量过多。
你可以找专业的验配师重新调试助听器参数,在不影响你听声辨声的前提下,降低低频的音量,以减轻能量的积聚,从而缓解堵耳效应。
另外,你也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助听器,刚开始戴上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但是坚持佩戴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习惯。
方法二:更换导声管或耳塞
如果你佩戴的是耳背式助听器,你可以尝试更换导声管或耳塞。导声管是连接助听器和耳塞的部分,它的粗细会影响声音能量的大小。一般来说,使用细声管可以降低声音能量,减少堵耳效应。
而耳塞则是直接塞在外耳道的部分,它的大小和孔洞会影响外耳道的密闭程度。一般来说,使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多孔耳塞可以释放低频能量,减少堵耳效应。这种方法适合听损程度不是很严重的朋友。
方法三:开通气孔或延长耳模
如果你佩戴的是定制式助听器或带有定制耳模的耳背式助听器,你可以在助听器或耳模上开通气孔或延长其长度。
通气孔是在助听器或耳模上开一个小孔,让外耳道和外界相通,把部分低频能量泄出去,减轻堵耳效应。
研究表示,助听器佩戴者对自己说话声音的可接受程度与低频增益有关。
如下图所见,当通气孔内径小于1mm时,其基本上不能解决佩戴者产生的堵耳效应(如图中红色曲线所示,1mm堵耳效应曲线几乎与堵耳式耳模重合);
当通气孔内径达到3.5mm时,其基本可以有效地解决佩戴者的堵耳效应(如图中蓝色曲线所示,3.5mm堵耳效应曲线与开放声管在低频部分基本重合)。
延长长度则是把助听器或耳模向内延伸至外耳道骨部,减小外耳道软骨部分的密闭空腔,减轻堵耳效应。
这两种方法需要验配师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操作,并且要注意平衡好堵耳效应和啸叫现象。
方法四:选配RIC助听器
RIC助听器是一种分体式或受话器外置式的助听器,它把受话器放在外耳道内,而其余部分放在耳后。这种助听器可以有效解决堵耳效应,因为它使用多孔且质地柔软的耳塞,可以将低频的能量散出去,让你感觉更自然、更舒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耳炎反复发作的朋友不适合选配RIC助听器,因为受话器容易被耳朵的分泌物损坏。
总之,戴助听器感觉耳朵又闷又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上述方法希望可以帮你解决。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和配件,或者找专业的验配师进行调试和修改。只要你有耐心和信心,你一定能找到让你听得更清楚、更舒服的助听器。
这篇关于总感觉戴助听器耳朵又闷又堵怎么办?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