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蓝本蓝科技:做社群运营,应该学会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做社群运营,应该学会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把握人性,利用人性来设置你的活动以及转化。
在社群运营中,我们所接触的消费者心理一般有这样8种。
一、占便宜
设置噱头时,我们常用的有免费送,降价,额外福利等等,总之是要让别人有可以捡到便宜,或者觉得自己赚了的一种感觉,他才会愿意参与你的活动。
二、好奇心
你能不能激起别人的好奇心、探索欲?只有让别人觉得好奇,才会吸引别人的眼光,才会有进一步的连接。
有没有在朋友圈或者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些文案:“在我身无分文的时候,因为**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赚了我人生的第一个二十万”。。。。。。
见到这样的标题,你会不会好奇:这是个什么事情能赚这么多钱?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多文案或者标题都是将话说到一半,然后戛然而止,如果你要想了解下面的内容,就很容易跟着他的步伐走,加他的联系方式,这样便会产生连接,后面就是促进成交。
三、痛点
比如这样的文案:你是不是每天拿着死工资?你是不是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你是否想改变?你愿意迈出这一步去尝试一下吗?
对于有相同经历的人来说,这些是不是他们关注的点?句句里面提到的“你”,会不会让他们代入到自己的情境,以这个为切入点是不是离用户又更近一步?
四、紧迫感
一件产品,你说原价多少钱,现在多少钱,这样推销给别人,别人不一定买。但如果接一句,今天是活动最后一天,明天就要涨价,总有一部分人会立马下单。
为什么会这样?价格都是一样的,只是增加了一个紧迫感。没有增加活动期限前,给别人推销,别人会觉得我去买你东西,是你占了便宜;加了一个活动期限,他会觉得最后一天活动,如果我今天不买的话,明天就要涨价或者买不到了。如果明天再买或者不买,我就吃亏了。
所以你看所有地方,总有那么一个挂着“减价清仓,最后三天”的店铺,里面总是挤满了人。
五、从众心理
我们在某宝买东西时,是不是会习惯看看销售量,这个销量排名就非常好地利用了从众心理。
排名越靠前,大家买得还越多。很多人会认为既然有这么多人买,说明他的产品是不错,就会以这样一个从众心理去做判断。
很多商家做宣传的时候,会宣传说已经有多少多少人买了、订购了、参与了,这也是利用的一个从众心理。
我们前面讲“群托”的作用时,其中一点也是起来烘托气氛,利用从众心理这一点,这里就不重复了。
六、惰性
外卖为什么这么发达?想想在家不动,想吃什么就可以直接送上门,是不是很方便。
有很多的产品就是利用消费者的一个惰性,就是我的产品/服务让你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便能满足你的很多需求,这样的产品你喜不喜欢?
七、疑虑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活动的真实性,比如说参与活动送他什么东西,他不一定信,这时候就需要打消他们的疑虑。从很多的角度去证明,比如说品牌影响力,比如说之前做过的活动图片,有图有真相,比如大家的口碑。或者如果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可以随时退货。
说起退货,某宝的“七天无理由退货”真的是拉开与线下店铺距离的杀手锏。买到的东西觉得不好没有关系,你可以退回来,觉得产品质量不行,也可以退回来。电商能够兴起就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消费者购物疑虑的问题,
所以在社群活动策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想一下你的目标用户可能会在哪些方面有顾虑,通过什么方式去打消他的这种顾虑。
八、感性
我们看过很多广告,它并不是去直接卖他的产品,而是通过一种情境去诠释它要追求的一种目标,一种生活,表达一种情怀,从而达到跟他的用户产生一种共鸣。如果你认可他的这种情怀,或者跟他的情怀有共鸣时,你在同类产品中就会优先选择它。
比如现在的国潮风,就是利用我们对自身伟大文明的自豪来激起我们对这些事物的认同和接受。
比如2021年中时候某运动品牌,对郑州的捐款,也引起了我们对他这种爱国情怀,民族大义的认同感 ,一度引发全民对它的狂热消费。这都是因为他打通了人们情感共鸣的那个点。
来看看关于一个面膜的文案:妈妈,我想给你买一盒好面膜,我想留住您青春不老的样子。
激起的是什么,是子女对父母年纪渐老,想挽留他们美好时光的情怀。这对年轻的女孩会有很大的触动,她们会在三八节,母亲节一些特定的女性节日时去购买它,去表达对妈妈的爱。
结语:我们说社群经济是一种“社交经济”,社群营销是一种"关系的思维",我们需要从客户的角度,客户的心理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打下持续交易的基础,达到可持续营销的社群理想状态。
这篇关于蓝本蓝科技:做社群运营,应该学会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