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深度学习「追星」

2023-10-30 23:50
文章标签 学习 深度 追星

本文主要是介绍他们用深度学习「追星」,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 / Kyle A. Pearson

简介

18 世纪初,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急切地想要检验牛顿刚发现的引力定律以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为了检验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天文学家 Urbain Le Verrier 和 John Couch Adams 在 18 世纪对天王星展开多次观测。

通过观测,他们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其基于开普勒定律计算得出的结果之间存在偏差。天王星运行时不断加速,然后当其远离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场时,又会在轨道的某些特定地点减速。两名天文学家提出,天王星所经受的摄动是由太阳系中另一个天体所致。后来发现这个天体是海王星,而在提出此预测之前,人们对海王星一无所知。

检测行星轨道摄动技术也可用于探测新行星或系外行星。然而,匹配数据与摄动模型需要测试数千个 N 体模拟(N-body simulations),方可得出最适合摄动器的参数。现在我们不必使用蛮力法,机器学习可以更高效地估算参数空间中的搜索位置。更广泛的分析(如使用嵌套抽样)可用于生成后验分布,最终获得不确定因素和参数。

此项目是 #PoweredByTF 2.0 Challenge 的一个优胜作品。有关此项目如何使用 TensorFlow 的详细技术描述,请参阅此 论文。下文具体叙述训练数据的过程,并对 TensorFlow 的使用方法进行总结。

注:论文 链接

https://arxiv.org/abs/1907.03377

测量摄动

人们使用地面望远镜与太空望远镜不断搜寻恒星附近的行星(即系外行星),从而寻找宜居行星以及外星文明。

测量系外行星运行轨道的一个方法是凌日法,即长时间观测一颗恒星的亮度,并期冀有行星从其前方经过,从而遮蔽与该行星大小成比例的光亮。其他影响(如旋转恒星上的恒星黑子)也会造成恒星亮度变暗,人们还是认为恒星的周期性亮度变暗源于绕其旋转的行星的遮蔽。

观测勘察器(如开普勒太空望远镜、TESS、WASP)针对数百万颗恒星,搜寻可能表明存在绕其公转行星的周期性信号。 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 (TESS) 展开全宇宙勘察,在太阳系之外寻找与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深度神经网络在筛选这些巨大数据集以寻找行星凌星事件(如 2018 年 Pearson 等人以及 2018 年 Shallue 与 Vanderburg 的发现)方面表现出色。

注: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 链接

https://tess.mit.edu/

发现行星凌星事件后,可从数据中得出一个最佳的光变曲线模型,从而推导 “半程凌星时间 (time of mid-transit)”。“半程凌星” 数值用于推导轨道周期,推导过程中将线性函数拟合至按顺序排列的 “半程凌星” 测量值。根据线性拟合与数据的差异(通常称为是实际观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差异,O-C),从而测量得出轨道摄动。摄动会造成内部行星加速或减速运转,具体根据摄动天体的位置而定,并且会对运行周期产生几分钟的影响。

注:光变曲线模型 链接

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02ApJ...580L.171M/abstract

线性函数 链接

https://github.com/pearsonkyle/Nbody-AI/blob/master/Retrieval.md#linear-ephemeris

训练数据

虽然系外行星勘察任务可在几分钟内测量摄动,但解读测量值则要涉及大量反复的计算工作。计算多行星系统的摄动模型需对时间运动方程求积分。在 N 体模拟中,使用引力计算每个星体的加速情况,然后用于更新每个时间步长 (timestep) 的速度和位置。这种解决方案并非解析函数,并且引力也随位置变化而有所不同,所以需要通过连续时间积分以推导加速变化情况(查看有关特定参数如何影响摄动形状的详情图解)。此项目使用 REBOUND 框架来模拟我们希望通过望远镜而测量的摄动。

注:特定参数如何影响摄动 链接

https://github.com/pearsonkyle/Nbody-AI/blob/master/figures/ttv_parameter_explore_v2.png

当前,探索系外行星是一项热门研究课题,目前已经确认发现 4000 多颗行星,但仅有数百颗行星属于多行星系统,存在能够测量摄动的行星数量则更少。由于现实世界中可用于训练的测量值不够,我们必须基于所预测的结果模拟得出一些示例。可使用下列源代码生成 N 体模拟:

注:源代码 链接

https://github.com/pearsonkyle/Nbody-AI

代码生成如下图所示的输出:

640?wx_fmt=png

N 体模型需依赖于下列参数:恒星质量 (M*)、内部行星质量 (M1)、内部行星轨道周期 (P1)、外部行星质量 (M2)、外部行星轨道周期 (P2)、外部行星偏心率 (e2) 以及外部行星近星点参数 (w2)。

通常情况下,需要事先已经得知关于恒星和内部行星的参数。因此,使用 TensorFlow 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已知参数和测量到的摄动(即 O-C 数据)预测得出摄动星体的参数(M2、P2、e2、w2)。此神经网络是一个双重输入、多重输出的回归模型。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对独立特征(M*、M1、P1)进行分析,基于时间的特征则需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析。每个分支的输出进入全连接神经网络,最终预测出四个参数 (M2、P2、e2、w2)。神经网络架构示例如下所示。

640?wx_fmt=png

模拟训练数据的目的是优化神经网络,从而处理来自特定望远镜勘察器(如 TESS)的数据。TESS 的使命是展开全宇宙勘察,测量宇宙的部份区域。此过程历时最长为 180 天,最短为 27 天,具体时间则取决于 RA 与 Dec。

注:RA 与 Dec 链接

https://heasarc.gsfc.nasa.gov/docs/tess/operations.html

研究发现,需要至少 20 个凌星测量值才可推导出一个确定的轨道周期。如果我们获得训练数据范围之外的真实数据,就可模拟更多数据并再次进行训练。神经网络经过训练后,误差与敏感度作为轨道周期和相伴行星质量的函数。误差用于估算先验分布,实现更细致的贝叶斯优化,从而推导出行星参数的后验分布(参见图片)。

注:研究 链接

http://adsabs.harvard.edu/abs/2008ApJ...688..636N

图片 链接

https://github.com/pearsonkyle/Nbody-AI/blob/master/Retrieval.md#validation

结论

640?wx_fmt=jpeg

多行星系统中的系外行星由于遭受来自其相伴行星的引力摄动,会引起明显的轨道偏离。这些摄动可用于预测其相伴行星的存在与否和质量大小。分析摄动通过生成数千个 N 体模拟,从而得出与数据最相配的参数集。N 体模型需要对时间运动方程求积分,所以计算量巨大。机器学习用于映射轨道摄动和行星系统参数的相关性,而神经网络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则被用作贝叶斯检索的先验分布。贝叶斯检索在估算含有另一颗行星的模型与不含其他行星的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有兴趣研究下源代码,请查看 GitHub (https://github.com/pearsonkyle/Nbody-AI/) 。

640?wx_fmt=gif

这篇关于他们用深度学习「追星」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11365

相关文章

HarmonyOS学习(七)——UI(五)常用布局总结

自适应布局 1.1、线性布局(LinearLayout) 通过线性容器Row和Column实现线性布局。Column容器内的子组件按照垂直方向排列,Row组件中的子组件按照水平方向排列。 属性说明space通过space参数设置主轴上子组件的间距,达到各子组件在排列上的等间距效果alignItems设置子组件在交叉轴上的对齐方式,且在各类尺寸屏幕上表现一致,其中交叉轴为垂直时,取值为Vert

Ilya-AI分享的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提示工程技巧

Ilya(不是本人,claude AI)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Prompt撰写技巧。 以下是详细的内容: 提示精确化:在编写提示时,力求表达清晰准确。清楚地阐述任务需求和概念定义至关重要。例:不用"分析文本",而用"判断这段话的情感倾向: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快速迭代:善于快速连续调整提示。熟练的提示工程师能够灵活地进行多轮优化。例:从"总结文章"到"用

【前端学习】AntV G6-08 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

【课程链接】 AntV G6: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章十吾老师讲解了一个复杂的自定义节点中,应该怎样去计算和绘制图形,如何给一个图形制作不间断的动画,以及在鼠标事件之后产生动画。(有点难,需要好好理解)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06

学习hash总结

2014/1/29/   最近刚开始学hash,名字很陌生,但是hash的思想却很熟悉,以前早就做过此类的题,但是不知道这就是hash思想而已,说白了hash就是一个映射,往往灵活利用数组的下标来实现算法,hash的作用:1、判重;2、统计次数;

零基础学习Redis(10) -- zset类型命令使用

zset是有序集合,内部除了存储元素外,还会存储一个score,存储在zset中的元素会按照score的大小升序排列,不同元素的score可以重复,score相同的元素会按照元素的字典序排列。 1. zset常用命令 1.1 zadd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机器学习】高斯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在python中的实例

引言 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简称GP)是一种概率模型,用于描述一组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其中任何一个有限维度的子集都具有高斯分布 文章目录 引言一、高斯过程1.1 基本定义1.1.1 随机过程1.1.2 高斯分布 1.2 高斯过程的特性1.2.1 联合高斯性1.2.2 均值函数1.2.3 协方差函数(或核函数) 1.3 核函数1.4 高斯过程回归(Gauss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15 人工神经网络(1)sklearn

系列文章目录 监督学习:参数方法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4 线性回归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SAheart.csv)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6 多项逻辑回归 【学习笔记 及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7 判别分析 【学

系统架构师考试学习笔记第三篇——架构设计高级知识(20)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本章知识考点:         第20课时主要学习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的理论和工作中的实践。根据新版考试大纲,本课时知识点会涉及案例分析题(25分),而在历年考试中,案例题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并不多,虽在综合知识选择题目中经常考查,但分值也不高。本课时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按照以往的出题规律,通信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点多来源于教材内的基础网络设备、网络架构和教材外最新时事热点技术。本课时知识

线性代数|机器学习-P36在图中找聚类

文章目录 1. 常见图结构2. 谱聚类 感觉后面几节课的内容跨越太大,需要补充太多的知识点,教授讲得内容跨越较大,一般一节课的内容是书本上的一章节内容,所以看视频比较吃力,需要先预习课本内容后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授讲解的知识点。 1. 常见图结构 假设我们有如下图结构: Adjacency Matrix:行和列表示的是节点的位置,A[i,j]表示的第 i 个节点和第 j 个

Node.js学习记录(二)

目录 一、express 1、初识express 2、安装express 3、创建并启动web服务器 4、监听 GET&POST 请求、响应内容给客户端 5、获取URL中携带的查询参数 6、获取URL中动态参数 7、静态资源托管 二、工具nodemon 三、express路由 1、express中路由 2、路由的匹配 3、路由模块化 4、路由模块添加前缀 四、中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