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P1|系统建模语言SysML实用指南学习

本文主要是介绍第二章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P1|系统建模语言SysML实用指南学习,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仅供个人学习记录
第三版

基于文档与基于模型的方法对比

MBSE潜在优势

  • 增进沟通:
    • 团队与利益相关方共享对系统的理解
    • 从系统多个维度展示和集成视图的能力
  • 降低开发风险:
    • 持续需求确认与设计验证
    • 对系统开发做精确成本估计
  • 提高质量:
    • 更多的完整、无歧义、可验证的需求
    • 需求、设计、分析和测试过程中更严密的跟踪能力
    • 提高设计完整性
  • 增加产出:
    • 快速影响需求分析与设计改变
    • 更有效地寻求权衡空间
    • 重用现有模型支持改进设计
    • 集成测试中减少错误,缩短周期
    • 自动生成文档
  • 提升下游生命周期阶段的模型应用层级:
    • 支持系统应用操作培训
    • 支持系统诊断与维护
  • 强化知识传递:
    • 提炼系统的领域知识,这些知识以标准化的形式存在,支持评估、查询、分析、演变和重用

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

在基于文档的方法中,系统、分系统及其硬件和软件部件的规范通常以分层树(规范树)来描述。系统工程管理计划(Syste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lan, SEMP)阐述了在项目中如何实施系统工程过程以及如何并行开展多工程学科工作,确保编制的文档满足规范树中的需求。

通过跟踪不同层级规范的需求,建立并维护需求的可追溯性。
需求和设计之间的可追溯性是通过识别满足需求的系统或者子系统的组件来维护,用于验证需求的严重过错,然后在需求数据库中反映这种追溯性。

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可以很严密,但信息分布在多个文档中,其完整性、一致性,以及在需求、设计、工程分析和测试之间的相互关系很难评估。

难以掌握系统的某一特定方面
难以展开必要的跟踪与变更影响分析
难以在需求、系统层设计和底层的详细设计之间保持同步
难以维护或者重用系统需求和设计的信息
提升基于文档状态,难以反映系统需求和设计的质量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

1993年,Wayne Wymore引入了MBSE数学形式体系
Wymore W.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Boca Ration,FL: CRC Press; 1993.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MBSE)作为一种程式化的应用,支持系统需求、设计、分析、验证、确认全过程,覆盖概念设计阶段并贯穿于整个开发及后续全生命周期阶段。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Systems Engineering(INCOSE). Systems Engineering Vision 2020. Version 2. 03, TP - 2004 - 004 - 02 September 2007 .

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system model包括系统规范、设计、分析和验证信息。
模型由表示需求、设计、测试用例、设计基本原理和相互关系的模型元素组成。

模型库中的模型元素之间的多重交叉关系使得系统模型能够从多个不同维度查看。这些视角聚焦于系统的不同方面,同时又能维持不同视角之间的一致性。

系统模型主要是确保系统设计能够满足其需求和所有目标,该模型是系统规范和设计过程的输出结果。系统模型规范了系统的部件组成。

系统模型越来越强调为集成其他工程学科(软/硬件、测试及可靠性、安全性等其他专业工程学科)模型所提供的共有系统描述角色

系统模型也可通过工程分析、仿真模型集成进行计算与动态运行。如果系统建模环境与运行环境结合扩大,则系统模型也可以直接运行

模型库

原先在文档中的规范、设计、分析、验证信息,可以从模型库中提取。模型能以视图、表格或报告方式浏览。

自动化的文档生成能力,显著降低建立和维护系统规范、设计文档的时间和成本。

对需求、设计、分析和验证信息的模型元素通过元素间交互关系能够诸葛跟踪,即使它们在不同图中表示。

应用MBSE方法和其他领域专用约束时,额外的模型约束可能会被强制施加。如领域专用约束:特定类型部件必须包含某些类型属性。

向MBSE的转变

作为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的一部分,相应的图技术与模型,如功能流图、行为图、原理块图、N2图、性能仿真、可靠性模型等已经得到应用。然而这些模型的使用局限于支持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某种特定分析。单个的模型并没有集成到一个整体系统模型中,而且建模活动也并没有集成到系统工程过程中。

MBSE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系统需求、设计、分析和验证信息进行维持、评估和沟通。

灵活转变:MBSE与基于文档方法相结合

这篇关于第二章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P1|系统建模语言SysML实用指南学习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09722

相关文章

python使用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

《python使用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本文介绍了使用Python和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包括多语言架构技术栈、翻译管理、前端本地化、语言切换机制以及常见陷阱和... 目录多语言国际化实现指南项目多语言架构技术栈目录结构翻译工作流1. 翻译数据存储2. 翻译生成脚本

使用 sql-research-assistant进行 SQL 数据库研究的实战指南(代码实现演示)

《使用sql-research-assistant进行SQL数据库研究的实战指南(代码实现演示)》本文介绍了sql-research-assistant工具,该工具基于LangChain框架,集... 目录技术背景介绍核心原理解析代码实现演示安装和配置项目集成LangSmith 配置(可选)启动服务应用场景

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 R1模型的操作流程

《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的操作流程》DeepSeekR1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多个领域发... 目录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 R1模型,3步搞定一个应

Deepseek R1模型本地化部署+API接口调用详细教程(释放AI生产力)

《DeepseekR1模型本地化部署+API接口调用详细教程(释放AI生产力)》本文介绍了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和通过API调用将其集成到VSCode中的过程,作者详细步骤展示了如何下载和... 目录前言一、deepseek R1模型与chatGPT o1系列模型对比二、本地部署步骤1.安装oll

Java深度学习库DJL实现Python的NumPy方式

《Java深度学习库DJL实现Python的NumPy方式》本文介绍了DJL库的背景和基本功能,包括NDArray的创建、数学运算、数据获取和设置等,同时,还展示了如何使用NDArray进行数据预处理... 目录1 NDArray 的背景介绍1.1 架构2 JavaDJL使用2.1 安装DJL2.2 基本操

在不同系统间迁移Python程序的方法与教程

《在不同系统间迁移Python程序的方法与教程》本文介绍了几种将Windows上编写的Python程序迁移到Linux服务器上的方法,包括使用虚拟环境和依赖冻结、容器化技术(如Docker)、使用An... 目录使用虚拟环境和依赖冻结1. 创建虚拟环境2. 冻结依赖使用容器化技术(如 docker)1. 创

Spring AI Alibaba接入大模型时的依赖问题小结

《SpringAIAlibaba接入大模型时的依赖问题小结》文章介绍了如何在pom.xml文件中配置SpringAIAlibaba依赖,并提供了一个示例pom.xml文件,同时,建议将Maven仓... 目录(一)pom.XML文件:(二)application.yml配置文件(一)pom.xml文件:首

CentOS系统Maven安装教程分享

《CentOS系统Maven安装教程分享》本文介绍了如何在CentOS系统中安装Maven,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案例,安装Maven需要先安装Java和设置环境变量,Maven可以自动管理项目的... 目录准备工作下载并安装Maven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际应用案例总结Maven是一个流行的项目管理工具

如何在本地部署 DeepSeek Janus Pro 文生图大模型

《如何在本地部署DeepSeekJanusPro文生图大模型》DeepSeekJanusPro模型在本地成功部署,支持图片理解和文生图功能,通过Gradio界面进行交互,展示了其强大的多模态处... 目录什么是 Janus Pro1. 安装 conda2. 创建 python 虚拟环境3. 克隆 janus

SQL Server数据库迁移到MySQL的完整指南

《SQLServer数据库迁移到MySQL的完整指南》在企业应用开发中,数据库迁移是一个常见的需求,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可能会从SQLServer转向MySQL,原因可能是成本、性能、跨平台兼容性等... 目录一、迁移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迁移范围1.2 评估兼容性1.3 备份数据二、迁移工具的选择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