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有效触点归因,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 含义和现状
- 出现原因
- 归因逻辑
含义和现状
含义
在说明 有效触点归因 之前先了解与之名字很接近的归因模型:多触点归因, 这种模型会将广告交互的功劳按不同权重分配给多个流量来源,因此,当一位用户与推广活动交互时,多个渠道会从中受益。
而 有效触点归因 并不是一种新的归因模型,他是基于 last click 归因模型的加强版。last click 归因是强调 click 的这个操作,是用户点击了广告才会给广告主下发点击信息。但是 有效触点归因 中广告平台认为展示曝光也在发生转化中产生了作用,所以在用户点击的基础上增加了 曝光 的点击信息下发给广告主。
且推送给广告主的归因触点数据并没有区分“有效曝光”和“点击”,有种半强推的性质。所以产生了一些悲剧的事情发生,可以看另一张文章 《有效触点归因“强助攻“下,对广告主的一大爆击》。
现状
现在抖音、快手等都把归因模型调整为有效触点归因了。在未来有效触点归因应该是媒体商的主流归因方式了。
在20年低抖音的应用内广告已经从点击归因切换到有效触点归因。
差不多同一时期,快手也切换到了有效触点归因。其他的主流媒体商也应该在过渡中了。
出现原因
万事必有因,有效触点归因的出现也逃不过。“有效触点”归因将助攻算作直接得分其实是把部分“自然量”的转化归因给到了有效曝光但是没有点击的广告。
这对广告主来说是一大痛苦之事,花了更多的钱总的转化效果没有提升上去。理论上广告主是很反对这种改变的,但是奈何流量为王的时代,广告平台掌控了流量。拳头大说话份量大!
所以出现的原因是广告平台提升流量变现效率(ECPM)和收入,由于部分用户仅曝光而无点击的也有广告转化,广告的竞争力(ECPM)会提升,其他媒体没有跟进或者无法跟进(比如说缺少短视频广告场景)广告成本尽管不变,但是对比有触点归因的媒体获量能力就下降了。
归因逻辑
其实 有效触点归因 的逻辑中相对于 last click 模型就多了一步,先看 last click 归因逻辑。
省去用户点击广告那些流程,直接展示归因部分:
而 有效触点归因 是在用户点击的基础上增加了 曝光 的点击信息下发给广告主,则模型变成了如下图:
所以是不是就像 点击欺诈 一样,哎!不禁再感叹一次 流量为王啊!
这篇关于有效触点归因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