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微信十年,张小龙设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微信十年,张小龙在公开课上回顾了微信过去十年的发展,用两个词描述总结了微信的产品形态,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连接是社交的基因,更是互联网的属性,腾讯应该很幸运在互联网的大江大河中拿到了社交的船票。简单是张小龙对产品的审美选择,更是一个产品大师的哲学体现。不亏是被上帝选中的人。他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让大家相信:即使未来AI,机器人统治世界,一个人的思想,品味,选择还是能对周围和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辉哥的总结)。
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几乎一个小时都是在讲视频表达将是下一个十年内容领域表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剖析下张小龙讲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视频,视频号,直播又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做视频号
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互联网对其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内容的表达方式上。我们先来看下人类在互联网上表达方式的演进。最早的时候,需要你会写HTML来做网页。后来有了博客,博客之后是微博这样的短文字。现在是图片和短视频。演变的方向是往更能被普通人生产和消费的方向去走的(当然这个演变不意味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张小龙也说: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文字还是视频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从个人表达,以及消费程度来说,时代正在往视频化表达方向发展。
视频号是什么
微信是你自己,而视频号是你自己公开的一个号。前者是生活中的你,后者是公开领域的平台,在这个公开的平台上可以承载直播,可以承载小程序,这样你除了微信私密空间外,还有了一个公开发声的身份。这样看视频号更像公众号,公众号分享文字的价值,视频号分享视频的价值,这里的视频包括短视频和长视频,长短视频的区别只是消费的场景不一样。短视频适合碎片时间的连续消费,而长视频适合有一大段时间来看。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本质都是张小龙所谓的ID,这个ID就是你在互联网的身份,或者说是通过数字世界大门的钥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就是生态。
怎么做视频号
从问题的第一性原理出发,我们知道决定视频号的关键是内容。本质上内容分两种,一种是你需要花脑力去理解的知识性信息,是学习;另外一种是不需要花脑力的思维舒适区的消费类的信息,是娱乐。
张小龙从这个逻辑出发,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对学习类和娱乐类进行推荐。朋友赞是朋友强迫你去获取你未必感兴趣的知识性信息,属于学习类的;机器推荐是系统投其所好而让你很舒服的浏览你喜欢的消费性信息,属于娱乐类的。
这个分类从界面入口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关于社交的推荐体系张小龙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我们所看的书,大部分是因为周围有人推荐而去看,而不是网上书店推荐的书。你少看几个机器推荐的内容不会觉得可惜,但错过了朋友们都在看的内容会觉得可惜。”。所以视频号最终形成了以实名点赞的社交推荐为主,机器推荐为辅的推荐体系。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个逻辑的前提还是寻找同类,社交的本质就是找到同类。想到这里由衷地佩服张小龙。
直播的终极形态是做别人的眼睛
无论短视频还是长视频,其都有创作门槛,还有什么内容形态能够比短视频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在思考之后,张小龙认为直播是有这个机会的。
注意直播和上面说的视频号有本质的区别,视频号和公众号一样都是公开表达的平台,而直播和文字视频一样,是平台上的表达方式。刚才说过,人类在互联网上表达的方向是往更能被普通人生产和消费的方向去走的。传播效率依此为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相对视频来讲,直播不需要内容上的剪辑,制作,所以说直播比视频更容易传播和被更多人接受,可谓人人皆可直播。张小龙做了一个设想,很久以后,每个人的微信名片应该是活的,意思是,我打开你的名片,如果你刚好戴了一个可以直播的眼镜正在直播,那我就能直接看到你看到的东西。这可能是个人直播的终极形态。
总结
以微信为入口,朋友圈为私密空间,公众号+视频号为对外表达平台,文章+视频+直播为私密空间和对外平台的表达载体,形成了整个社交场景的闭环。关于视频号和直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5T技术资源大放送!包括但不限于:C/C++,Arm, Linux,Android,人工智能,单片机,树莓派,等等。在公众号内回复「peter」,即可免费获取!!
记得点击分享、赞和在看,给我充点儿电吧!
这篇关于微信十年,张小龙设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